导图社区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相交线与平行线,二、实数,三、平面直角坐标系,四、二元一次方程组,五、不等式与不等式组,六、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这是一篇关于知名UI设计书籍推荐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1. 《Don't Make Me Think》(点石成金),2. 《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设计心理学),3. 《About Face 4: The Essentials of Interaction Design》(交互设计精髓),4. 《Hooked: H。
这是一篇关于俞军产品方法论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基础理论与概念,二、产品经理的核心能力,三、案例研究与实践指南,四、未来趋势与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世界名著人生阶段阅读指南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童年启蒙期(0-6岁),二、少年成长期(7-18岁),三、青年探索期(19-30岁),四、中年沉淀期(31-50岁),五、老年智慧期(51岁 ),六、专业领域经典,七、跨阶段永恒经典,八、阅读方法论。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人教版初一数学下册知识点思维导图
一、相交线与平行线
1. 相交线
邻补角
定义:有一条公共边且另一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
性质:邻补角之和为180°(∠1 + ∠2 = 180°)
对顶角
定义:有公共顶点且两边互为反向延长线的两个角
性质:对顶角相等(∠1 = ∠2)
垂线
定义:两条直线相交成直角时,其中一条直线叫做另一条的垂线
性质: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垂直
垂线段最短(直线外一点到直线的距离为垂线段长度)
2. 平行线
平行线的判定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 = ∠2 ⇒ a∥b)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 = ∠4 ⇒ a∥b)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5 + ∠6 = 180° ⇒ a∥b)
平行线的性质
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a∥b ⇒ ∠1 = ∠2)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a∥b ⇒ ∠3 = ∠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a∥b ⇒ ∠5 + ∠6 = 180°)
平行公理
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推论:如果两条直线都与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
3. 平移
定义:图形沿某一直线方向移动一定距离
性质
平移前后图形全等(对应线段平行且相等,对应角相等)
对应点连线平行且相等
二、实数
1. 平方根与立方根
平方根
定义:若x² = a,则x = ±√a(a ≥ 0)
性质:√a² = |a|;(√a)² = a(a ≥ 0)
算术平方根:√a(a ≥ 0,结果非负)
立方根
定义:若x³ = a,则x = ∛a
性质:∛a³ = a;∛(-a) = -∛a
2. 实数分类
有理数:整数和分数统称有理数(可表示为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如√2、π)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实数与数轴上的点一一对应)
3. 实数运算
基本运算:加、减、乘、除、乘方、开方
运算顺序:先乘方、开方,再乘除,最后加减;同级运算从左到右;有括号先算括号内
运算律: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
三、平面直角坐标系
1. 坐标系基础
定义:由互相垂直的x轴(横轴)和y轴(纵轴)构成,原点为(0, 0)
象限划分:
第一象限:(+, +)
第二象限:(-, +)
第三象限:(-, -)
第四象限:(+, -)
点的坐标:P(x, y),x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
2. 坐标变换
平移
向右平移a个单位:(x, y) → (x+a, y)
向左平移a个单位:(x, y) → (x-a, y)
向上平移b个单位:(x, y) → (x, y+b)
向下平移b个单位:(x, y) → (x, y-b)
对称
关于x轴对称:(x, y) → (x, -y)
关于y轴对称:(x, y) → (-x, y)
关于原点对称:(x, y) → (-x, -y)
3. 距离公式
点到坐标轴距离:点P(x, y)到x轴距离为|y|,到y轴距离为|x|
两点间距离:A(x₁, y₁),B(x₂, y₂),则AB = √[(x₂-x₁)² + (y₂-y₁)²]
四、二元一次方程组
1. 基本概念
二元一次方程:含有两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次数都是1的方程(如ax + by = c)
二元一次方程组:两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成的方程组
解:同时满足两个方程的未知数的值
2. 解法
代入消元法:用一个方程表示一个未知数,代入另一个方程消元
加减消元法:通过方程两边相加或相减消去一个未知数
解的情况
唯一解:系数行列式Δ ≠ 0
无解:Δ = 0且常数项行列式≠0
无穷多解:Δ = 0且常数项行列式=0
3. 应用题类型
行程问题:路程=速度×时间(相遇问题、追及问题)
工程问题:工作量=效率×时间(合作效率=甲效率+乙效率)
利润问题:利润=售价-成本;利润率=利润/成本×100%
鸡兔同笼:通过设未知数建立方程组求解
五、不等式与不等式组
1. 不等式基础
定义:用不等号(>, <, ≥, ≤, ≠)连接的式子
基本性质
对称性:a > b ⇨ b < a
传递性:a > b,b > c ⇨ a > c
加法性质:a > b ⇨ a + c > b + c
乘法性质:a > b,c > 0 ⇨ ac > bc;a > b,c < 0 ⇨ ac < bc
2. 一元一次不等式
解法步骤:去分母→去括号→移项→合并同类项→系数化为1(注意不等号方向变化)
解集表示:
用数轴表示:>向右画,<向左画,≥/≤用实心点,>/<用空心点
口诀:同大取大,同小取小,大小小大中间找,大大小小无解了
3. 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解法:分别解每个不等式,取解集的公共部分
解集类型:
同大取大:x > a,x > b ⇨ x > max(a, b)
同小取小:x < a,x < b ⇨ x < min(a, b)
大小小大中间找:x > a,x < b ⇨ a < x < b(a < b)
大大小小无解:x > a,x < b ⇨ 无解(a ≥ b)
六、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
1. 数据收集
全面调查:对全体对象进行调查(优点:准确;缺点:工作量大)
抽样调查:抽取部分对象进行调查(关键:样本具有代表性)
总体、个体、样本、样本容量
2. 数据整理
频数分布表:统计数据出现的次数
频数直方图:用长方形高度表示频数分布(横轴为数据分组,纵轴为频数)
条形图:直观展示数据具体数值
折线图:反映数据变化趋势
扇形图:展示各部分占总体的百分比
3. 数据描述
平均数: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算术平均数、加权平均数)
中位数:将数据排序后位于中间位置的数(奇数个取中间,偶数个取平均)
众数: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方差:衡量数据波动程度(方差越小,数据越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