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1年
光绪7年出生,1893年毛,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祖父周福清考中进士,在江西任知县,后捐官任内阁中书 正七品 属于地方官僚 家境优渥
1892年
11岁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少年闰土》&《社戏》→《呐喊》
1893年
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道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每天为父亲出入于当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毛出生
1893年,慈禧筹备60大寿,开恩科,周福清回绍兴丁忧,为儿子及同乡谋划贿赂主考官,事情败露,家世衰落。
1896年
父亲去世。家境益艰
《父亲的病》病症:肺结核、浑身水肿 。被沽名钓誉、故弄玄虚的坑钱庸医所耽误,早早死掉。家族里被欺负,分房又破又小。
1902年
矿路学堂毕,公费赴日本留学
入弘文学院普通科江南班,次年剪辫子 1904年弘文学院毕业,入仙台专门医学学校,肄业,匿名信事件 幻灯片事件 藤野严九郎
1906年
被骗回国完婚 弃医从文
学习了日语、俄语、德语,翻译著作。1908年师从章太炎,加入光复会。受章影响较大,《药》《狂人日记》1909年回国,做教员或日文翻译工作,鲁迅死前10天写《太炎先生二三事》为老师鸣不平
1912年
应蔡元培之邀,到教育部任职
教育司科长,后总统任命教育部佥事,14年未升迁,月薪300银元比胡适北大教授多20银元
1918年
参与《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同年在《新青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 1923年《呐喊》出版 兼任女师大教师,
1924年
女师大风潮
1924年初,北洋政府为了控制女师大,许寿裳被迫离职,杨荫榆压迫控制女学生,招致不满,引发驱杨运动,鲁迅代表的左翼文人同胡适、徐志摩“现代评论派”作家展开骂战。
1926年
女师大风潮结束,三一八惨案影响
写《纪念刘和珍君》,声援学生,问罪政府,被政府通缉,避难至德国医院,8月离职,南下厦门,次年任中山大学文学系主任,
1927年-1936年
10月定居上海,从事自由撰稿及社会批评,创作大量杂文。
12月受聘于蔡元培主持的中华民国大学院,任特约撰稿员,无需到岗,每月300大洋,持续3年,到1931年年底。稿费和版税收入颇丰,29年收到一笔20000大洋的稿费。从国家公务员、大学教授过渡到自由撰稿人、作家。 1936年因肺结核 肺气肿 支气管炎积患诱发气胸,被日本军医须藤误诊,延误治疗,55岁离世 三弟周建人96岁
左翼文联: 鲁迅 茅盾 夏衍 柔石 丁玲 萧红萧军 等倾向社会深刻全面改革 追求科学 民主 自由 平等 右翼文联:胡适 徐志摩 郁达夫 陈西滢等 主张温和变革 政治立场为北洋政府辩护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鲁迅赠许寿裳剪发照所题 许寿裳和鲁迅同乡 同学 同事,介绍鲁迅工作,学识渊博,在十余所高等院校讲授佛学、教育学、心理学、文字学、西洋史、中国史学名著、传记研究、中国小说史等多种课程。1923年担任女师大校长,为女生宿舍安装热水器、置办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多方聘请教授专家前来授课。培养了一批高素质的妇女人才,当时社会动荡,学生工人运动连绵不断,24年北洋政府为控制女师大,煽动学生赶走许寿裳,迎来杨荫榆继任校长,24年秋,受南方水灾战乱影响,杨有选择的开除3名学生,禁止学生参加政治运动,悼念孙中山,引发驱杨运动,国耻纪念日后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六名学生会骨干,勾结当局切断电话线,带军警入内殴打学生,(后几天内发生五卅惨案),8月获教育总长章士钊支持,武力封锁、欲解散学校。鲁迅支持学生运动,同8月被章士钊免去教育部公职,鲁迅状告章士钊,1926官司胜,女师大复课,因奉系军阀与北洋国民军阀混战,张作霖勾结日军,对北洋政府施压,撤出天津大沽口防务,李大钊率5000名学生游行示威,拒绝八国最后通牒,段祺瑞卖国政府射杀47人,伤199人,酿成三一八惨案,李大钊、鲁迅、易培基、蒋梦麟等被通缉,李大钊躲入苏联公馆,次年被张作霖下令逮捕、处死。鲁迅辗转避难,辞职南下,同年完成了这十篇《朝花夕拾》。
1904年 章炳鳞 与蔡元培发起光复会 暗杀和暴动清朝官员 徐锡麟 秋瑾牺牲 撰《讨满洲檄》,“扫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有谕此盟,四万万人共击之。”《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不认同“保皇” 1905年光复会、华兴会、兴中会合并成立孙中山同盟会,两次倒孙 削弱革命力量 1912年改组国民党
兴中会 孙中山在夏威夷檀香山创立,国民党最早的前身
华兴会 1904年黄兴、宋教仁在湖南长沙创立的民主革命团体
正科&恩科:恩科是指在正常的科举考试之外,皇帝为了嘉奖某种特殊的贡献或特定的历史情境下,而额外进行的科举考试。这些考试往往具有特殊性,是为了特殊目的而设立的。由于恩科是由皇帝直接命令进行的,因此它具有浓厚的政治色彩和偶然性。在许多历史记载中,恩科通常在国家有重大喜庆或庆祝场合时进行,以展现皇家的恩泽和褒奖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