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防灭火系统风险辨识要素清单
这是一篇关于防灭火系统风险辨识要素清单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煤层自燃风险,通风系统,防灭火系统,监测数据分析,巷道掘进,恢复巷道,工作面回采,其他,火区管理,防灭火管理,火灾应急演练。
编辑于2025-08-25 16:54:51防灭火系统风险辨识要素清单
煤层自燃风险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或发生过煤层自燃的矿井
煤层含硫铁矿结核、含磷等易氧化发热引发煤层燃烧物质的矿井
通风系统
浅埋深采煤工作面采空区与地表存在漏风通道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矿井负压超过2940Pa,工作面进、回风压差>200Pa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通风系统不稳定,风量忽大忽小
矿井通风系统发生重大变更时,未及时对工作面通风系统进行调整,并对火区密闭进行均压检查
通风设施建造位置不符合防灭火要求,周边煤体松散
防灭火系统
各系统完善
开采容易自燃、自燃(发火期小于30天)煤层的矿井防灭火系统(灌浆、注惰性气体、注胶、供水等系统)矿井与防灭火设计不符、不健全,能力不足,注氮气浓度低于97%;其他自燃风险相对低的矿井未配备井下移动灌浆、注惰性气体等系统;各系统管路辅设未达到设计要求,管路终端距采掘地点较远,不畅通,不能及时充分发挥作用
消防供水系统
消防水池容积不足、蓄水量不足,冬季防冻措施不到位,不能及时足量供水;管路铺设、阀门三通安装不到位、消防系统不可靠
监测预警系统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开采不易自燃煤层曾发生自燃火灾或者自然发火征兆的矿井,未建立自然发火监测系统、自然发火监测系统运行不正常;CO、温度、烟雾传感器安设数量、位置与规定不符
瓦斯抽采管路中未安设一氧化碳、甲烷、温度传感器,不能实时监测监控气体变化
监测数据分析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未确定煤层自然发火标志气体及临界值或指标分析不够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未安排专人及时分析防火数据(CH4、CO、CO2、O、C2H2、C2H4等气体成分变化等),异常信息处置不到位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自然发火监测系统数据分析不及时、未能有效指导矿井防灭火工作
巷道掘进
巷道布置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的单一厚煤层或煤层群,集中运输大巷和总回风巷布置在煤层中且未采取锚喷或者砌碹等措施进行处理(义煤公司中部矿井)
邻近采空区、主要巷道掘进
煤柱留设宽度不合理,火区下部开采留设煤柱小;工作面布置在煤层倾角在35°及以上的火区下部区段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采动巷道与大巷距离过近,受采动影响煤柱容易破坏,小于20m(煤柱<20m,岩柱<10m)
巷道内自燃风险点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进、回风立体交叉,煤层巷道支护效果差,出现联通裂隙,未及时封堵处理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穿层区域煤巷段,存在顶帮煤体破碎、松散、存在网兜,未采取喷浆封闭支护及加固措施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负煤柱托顶煤掘进,煤体三角区域(如切眼安装绞车硐室、煤巷硐室、上部工作面未采动切眼外拐角等等)未采取封闭、堵漏、防氧化措施
掘进时期存在与巷道联通的采空区、火区、巷道群,出现高冒区、构造破碎带,专项防灭火措施不到位,防止误透误穿采空区措施不到位
煤层巷道失修、冒落、顶帮松散,处理不及时,氧化积热;大冒顶的冒落空洞,未采取充填严实、注胶、注浆等措施
过特殊地段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巷道起伏变坡或转向点,顶煤松动破碎巷道的变坡或转向点(煤厚≥1m),未采取喷阻化剂、泥浆、水泥浆等封闭煤体措施,未定期观测,管理不到位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掘进工作面过地质构造带,老空区、老巷、封闭火区、未提前采取探查并制定防灭火措施进行管控,防止误冒、误透措施不到位
下分层掘进时未对上分层停采线易漏风地点采取喷浆、堵漏风
防漏风氧化
老采空区疏放水作业,未进行采空区自然发火的风险进行评估,制定防止采空区自然发火专项措施
恢复巷道
水封巷道排水后未及时堵漏,向封闭区漏风
工作面回采
安装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托顶煤扩切眼,防漏风氧化措施不到位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安装时二次支护顶板管理不到位,顶板松散不实或产生高冒区,未采取防火措施
回采
综放工作面,放煤工艺不合理,采空区遗煤多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同一煤层未测定采煤工作面采空区自然发火“三带”分布范围或防灭火“三带”划分与实际不符
未明确易发火工作面月推进度,月推采速度远低于最短发火期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时,未制定防治采空区(特别是采煤工作面始采线、终采线、上下煤柱线和三角点)、煤柱破坏区或巷道巷帮破坏区自然发火的技术措施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采煤工作面通风系统形成后,未按设计构筑防火门墙,并储备足够数量的封闭防火门的材料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初采时,出切眼夸落不实,未对切眼老塘侧遗煤采取阻化、湿润等防火措施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工作面过构造带,遗煤多、推进慢,综放采煤工作面过落差大于5m断层,未采取有效措施,遗留大量顶、底煤或推进速度缓慢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综放采煤工作面进、回风隅角未实施堵漏、采空区漏风大,未采取上下端头超前注水措施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工作面进风侧存在锐角通风,未打设挡风障或对采空区采取堵漏措施
防火措施落实不到位,防灭火钻孔的施工位置、孔深、孔径、角度、封堵与措施不一致,注水、注胶、温度、气体的控制不到位,防灭火效果差
回采过程中任意留设设计外的煤柱和顶、底煤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的矿井,回采时防止误透误穿采空区措施不到位
矿井防灭火使用凝胶、阻化剂及进行充填、堵漏、加固用的高分子材料时,未制定安全监测制度和防范措施
采用注惰性气体防灭火措施时,上隅角氧气浓度低于18%
末采、回撤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末采及托顶煤回撤期间,未依照“控风、堵漏、惰化、防冒、湿润、降温、检测、快撤、早闭”和提高防治效率、注重防治效果的原则,开展防灭火工作
停采线位置选择在高应力区,煤柱容易破坏区域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采煤工作面距停采线30m时,未提前采取防灭火措施,遗留大量顶、底煤,顶板冒落不严实,综放工作面未采取铺网+风筒布防漏风措施
开采容易自燃和自燃煤层,综放工作面回撤期间防灭火措施不当、处置不及时或工作面回撤速度慢,产生高温点,回撤时架间气体监测不到位
采用全部充填采煤法时,采用可燃物作充填材料
煤柱回收工作面
存在漏风、串风风险,未及时采取注胶封堵等有效防灭火措施;未对老巷和小煤窑气体进行检测;防止CO气体突然涌出措施不到位
其他
煤仓漏风、放空仓
现场管理
井下电气焊防火措施不到位(采煤工作面、煤仓等)
火区管理
火区封闭
火区封闭后,未及时采取均压、堵漏、注浆、注惰性气体、监测、水封等防灭火措施
采用缩风封闭存在瓦斯爆炸风险的火区
火区启封
采用通风启封火区前,未确认火区火源熄灭状况,存在火区复燃风险
存在启封措施制定不科学、不合理,启封顺序和现场启封组织管控不到位,造成火区复燃风险
防灭火管理
体系
“一通三防”安全体系不健全,起不到应有作用
防灭火技术措施
未对小窑采空区、上部或邻近采空区漏风影响自然发火隐患的地点地行探查和分析,未制定专项治理方案,制定专项方案措施落实不到位
防火装备
技术、装备储备不够。防灭火装备的种类、在籍数量、完好量和正常使用率不满足困难时期的安全防灭火需要;补充、维护防灭火装备不及时
复合灾害
同时存在高瓦斯、突出、冲击地压、自然发火等灾害的矿井,未统筹制定综合性灾害防治措施
钻孔施工
钻孔与老空、火区、封闭巷道贯通,造成漏风
施工长度大于20m的煤层钻孔,且采用干式排渣工艺施工时,未在钻机回风侧10m范围内同一帮设置一氧化碳传感器或者悬挂一氧化碳报警仪、未使用风水联动装置
火灾应急演练
预案
煤矿未编制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或出现灾变现场处置不到位、汇报不及时
演练
煤矿未组织年度应急预案演练,火灾防范能力未得到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