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语文新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
最大的亮点是简单,只写关键词,没有大段文字。还没更新完,以后再补充。这是一篇关于语文 课程标准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一、课程性质,二、课程理念,三、课程目标,四、课程内容,五、学业质量,六、课程实施,附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稻草人》读书笔记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语文 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定义
语言文字
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包括听说读写与文学活动
语文课程
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基本特点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多重功能
语言文字运用能力
通过实践、积累经验、体会特点、运用规律
思维能力
提升品质、自觉审美、高雅情趣、弘扬文化
奠基作用
为学好其他课程
致力于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为形成良好三观、健全人格
为终身发展
求真创新、实践能力、合作交流
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二、课程理念
核心素养、课程育人
目的: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
主线:实践活动
识字与写字
阅读与鉴赏
表达与交流
梳理与探究
基础性
面向全体学生
初步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并交流沟通
吸收优秀文化成果、提升文化修养、建立文化自信
构建学习任务群
课程的阶段性与发展性
构建遵循
学生身心发展规律
核心素养形成的内在逻辑
课程结构
基础
生活
主线
语文实践活动
引领
学习主题
载体
学习任务
注意
连贯性
安排注重整体规划
适应性
根据学段特征
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
内容:时代性、典范性
时代性
语言、文学 研究新成果
数字时代 语言生活新发展
学习资源 新变化
典范性
文质兼美、思想熏陶
注意价值取向
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革命文化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课程内容整合
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
听说读写
促进整体发展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根据六三/五四学制特点
实施:情境性、实践性
创设情境
设计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
激发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
促进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养成习惯
注重积累、勤于思考、乐于实践、勇于探索
关注差异
有个体差异、不同学习需求
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
阅读引导
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
培养兴趣、提高品味
信息技术支持
拓展语文学习空间
评价:过程性、整体性
目的
促进学生学习、改进教师教学、全面落实课标
重点
反映学生水平和状况
考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思维过程、审美情趣、价值立场
关注学习过程、学习进步
方式
恰当
根据年龄特点、学段目标
抓住关键、突出重点
加强整体性、综合性
多元
评价主体多元、互动
多种评价方式综合运用
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三、课程目标
核心素养
内涵
正确价值观、必备品格、关键能力
通过课程学习逐步形成
文化自信
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
热爱文字、文化
继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关注、参与当代文化生活
初步了解、借鉴人类文明优秀成果
具有比较开阔的文化视野,一定的文化底蕴
语言运用
有语感
主动积累、梳理、整合,初步具有良好语感
有经验
了解语言文字的特点和运用规律,形成个体经验
有效沟通
正确、规范运用,能在语境中有效交流沟通
有感情
感受丰富内涵,对其具有深厚感情
认知表现:联想想象、分析比较、归纳判断等
分类
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创造思维
特点
敏捷性、灵活性、深刻性、独创性、批判性
有好奇心、求知欲,崇尚真知,勇于探索创新,积极思考
审美创造
通过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语言文字及作品,获得审美经验
具有能力
感受美、发现美
运用语言文字表现美、创造美
涵养高雅情趣
健康的审美意识,正确的审美观念
总目标
形成正确三观
建立文化自信
关心社会文化生活
初步掌握基本语文学习方法
独立阅读、倾听表达
联想想象、形象思维
实事求是、崇尚真知
理解欣赏、初步评价作品
借助不同媒介表达自己
学段要求
第一学段
喜欢学习汉字
学会汉语拼音
掌握基本笔画、常用偏旁部首
学习独立识字,拼音认字、查字典
喜欢阅读,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学习默读
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意思,随文积累词语,认识标点,借助图画
阅读浅近的童话、寓言、故事,展开想象,获得初步情感体验
尝试阅读整本书并介绍,爱护图书
积累成语、格言警句,背诵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5万字以上
学说普通话
认真听他人讲话,听故事能复述,敢于讨论发言。
对写话有兴趣,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积累的词语
学习常用标点:,。?!
观察字形,体会部件联系
观察大自然,参加社区活动,用口头或图文表达见闻和想法
对周围事物有好奇心,能提问讨论
第二学段
第三学段
第四学段
四、课程内容
主题 & 载体样式
内容组织 & 呈现方式
分3个层面设置学习任务群
基础型
语言文字积累与梳理
发展型
实用性阅读与交流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
思辨性阅读与表达
拓展型
整本书阅读
跨学科学习
学习内容后附教学提示
五、学业质量
完成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
依据
以核心素养为主要维度
4个学段
3类情境
日常生活、文学体验、跨学科学习
4种实践活动
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
描述
与学段要求近似,体现学段结束时应达到的水平
六、课程实施
教学建议
立足核心素养,以文化人
学习任务群,整体规划
创设情境,凸显实践性
关注互联网时代变化,探索变革
评价建议
过程性评价
原则
课堂教学评价建议
作业评价建议
阶段性评价建议
学业水平考试
命题原则
命题规划
命题要求
教材编写建议
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目标导向,精选优质
多元主体,丰富类型
合作开发,共建共享
育人功能,优化教学
教学研究与教师培训
终身学习
立足实践
信息素养
聚焦关键,校本教研
区域教研,推广典型
制度优势,研修融合
课改理念
多种方式
附录
优秀诗文背诵篇目
课内课外读物建议
语法修辞知识说明
识字写字基本字表
义务教育常用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