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梳理了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孔子和老子、百家争鸣四个方面的知识点,将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这是一篇关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变历程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察举制,军功爵制,世卿世禄制。以时间顺序为线索,呈现了从商周时期到清朝主要选官制度的更替。
这是一篇关于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选官制度,三省六部制,赋税制度。涵盖所有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适用于考试复习、预习,提高学习效率。赶紧收藏一起学习吧!
这是一篇关于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政权更迭与民族交融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三国与西晋,东晋与南朝,十六国与北朝。涵盖核心内容,非常方便大家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初中物理质量与密度课程导图
桃花源记思维导图
曹刿论战思维导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列国纷争
春秋五霸(齐国、晋国、楚国、吴国与越国)——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七雄(齐楚燕韩赵魏秦)
三家分晋,田氏分齐
结果:周朝传统的政治秩序完全被破坏,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周王室也在公元前256被秦国吞并
华夏认同
春秋:夷蛮戎狄产生了华夏认同
战国:夷蛮戎狄融入华夏民族——中华民族初步形成
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经济发展
农业
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
兴建水利灌溉工程,如都江堰、郑国渠、芍陂
手工业
冶铁技术出现
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商业: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变法运动
背景
经济:铁犁牛耕,生产力发展
政治:王室衰微,兼并战争日益剧烈
阶级:新兴地主阶级力量壮大
目的:富国强兵
结果:推动了社会转型,逐步建立起君主专制的政治制度。
代表:商鞅
内容
经济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政治
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军事: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意义
顺应历史潮流,集列国变法之长,是战国时期持续时间最长、涉及面最广、改革方法最为彻底的一次变法。
变法使秦国国富兵强,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
孔子和老子
孔子
地位: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核心:“仁”,仁者爱人
政治思想
“为政以德”,通过以身作则的道德感化来治理国家。
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同时也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
教育
“有教无类”
打破了过去贵族阶层垄断文化教育的局面,推动了私学的发展。
晚年对《诗》《书》《礼》《易》《春秋》等文献进行整理
《论语》
老子
地位: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哲学思想
朴素的唯物论
朴素的辩证法
事物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对立统一的矛盾;认为物极必反,柔能克刚
政治思想:主张顺其自然、无为而治
《老子》
百家争鸣
经济:铁犁牛耕,生动力发展,封了土地私有制确立
阶级:王室衰微,诸侯纷争,统治者招揽人才
政治:学在官府被打破,私学兴起
文化:新兴的地主阶层崛起
诸子百家
儒家
孟子:人性善,实行仁政
荀子:人性恶,实行隆礼重法
道家:庄子——崇尚逍遥自由
阴阳家:邹衍——五行相生相克
墨家:墨子
下层平民阶级
节俭,兼爱,非攻,(尚贤-政治)
法家:韩非子
新兴地主阶级
依法治国,中央集权
意义/影响
百家争鸣是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经济发展、阶级关系变化在思想领域内的反映,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它不仅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了思想理论基础,而且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影响十分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