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三历史等级考-民族关系和国家关系
适用于高三历史等级考复习,要点有古代中国的民族关系和对外交往、新中国外交政策、近代西方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国际法的建立。
【初中历史】唐朝重要考点,内容分为政治、经济、中外交流、民族交往、社会与思想的知识点,可以下载打印备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中国de民族关系与国家关系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聚合和连续,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地、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联合和归附促进了交融,冲突和征服最后也导致了交融。 ——张岂之《中国历史》
古代民族关系
古代民族关系概说
先秦:各民族开始走向交融,华夏认同出现
秦:统一多民族国家历史的开端
汉
大鸿胪
屯田政策
疆域管理
西面:河西走廊与敦煌、酒泉、张掖、武威四郡;设置西域都护府
北面:南匈奴归顺汉朝,北匈奴远遁
东北:护乌桓校尉
魏晋南北朝:胡汉杂糅,民族交融达到空前的高度,加速内迁、制度认同
隋唐:“开明的民族政策”
少数民族政权
吐蕃: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长庆)会盟碑
突厥
回纥、南诏、渤海……
(大)都护府:北庭和安西
都督府
羁縻州
宋元:中华民族大交融的顶峰
民族互市:茶马贸易、贡赐
宣政院:佛教和藏族事务
澎湖巡检司:澎湖和琉球,即今天台湾及附近海域
负面交往案例
战争:澶渊之盟、靖康之变
四等人制
明清: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版图奠定,多元一体的格局基本形成
册封:金瓶掣签
九边政策
理藩院
驻藏大臣
土官和改土归流
伊犁将军
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古代民族关系演化de路径
民族互市
丝绸之路
边境榷场贸易
改革与政策
推行汉化政策
册封与会盟
改土归流
金瓶掣签
杂居与通婚
五胡入华
和亲
战争
古代民族交融de意义
生活习俗
衣食住行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吸收和转化
民族
促进中华民族的发展,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共同构成中华民族共同体
文化
中原文化和少数民族文化的交流
经济
促进中原与边疆地区的经济交流,有利于封建经济的发展
政治
推动边疆开发,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中华民族共同体de评价
中国文明的特点是聚合和连续,是入侵者总是被迅速地、完全地中国化 ——斯塔夫利阿诺斯《全球通史》 联合和归附促进了交融,冲突和征服最后也导致了交融。 ——张岂之《中国历史》
古代国家关系概说
秦汉
西汉张骞通西域,东汉班超经营西域,甘英使秦
海路开辟
隋唐:对外关系空前发展
西游:玄奘西游研习佛法,归国后编著《大唐西域记》
东渡:鉴真东渡日本,传播佛法
东传:日本多次派出遣唐使,如吉备真备
西传:造纸术传播至阿拉伯
两宋:海上贸易路线的发展,形成了一批重要港口,如泉州、明州等
元朝
马可波罗来华
列班·扫马访问欧洲
地图类问题
明清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订,划定两国东段边界,这是我国签订的第一个近代意义上的边界条约。
古代民族交融de考点
经济重心南移
原因:自然因素和历史因素
过程
东汉末年到南北朝时期
安史之乱前后
南宋至元朝
影响
经济布局
交通贸易
人口分布
文化教育
民族往来
生态环境
类型
陆路
海路
军事路
经济路
文明路
新中国外交
史事梳理
三大外交政策
重要国际会议
1954日内瓦会议,会前周恩来访问印缅,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1955万隆会议,提出”求同存异“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
同亚非拉国家建交
1964年,新中国和法国建交
20世纪70年代
1971年,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1972年,中日建交
1979年,中美正式建交
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全方位
多层次
立体化
影响外交的因素
国际形势
意识形态
历史传统
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是决定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