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与有效实施
"心理健康教育课如何避免常见误区,真正助力学生成长?本文剖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设计与实施要点:从目标原则、内容设置到积极心理学优化策略,结合‘自我意识’主题的学段案例,详解如何避免时间分配不当、工具使用失误等技术性问题同时梳理家校社协同的多元实施路径,帮助教师在政策支持下,将心理健康教育有机融入教育教学全流程。"
这是一篇关于《习得安全感》[英]罗娜·M.菲尔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引言,依恋理论是“习得安全感”的基础,“习得安全感”的理论基础,个案分析,安全基地,导致不安全感依恋的各种问题。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亡羊补牢
外婆与姥姥的区别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 设计与有效实施
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 时代背景与政策支持
(一)时代背景
1. 社会快速发展与变革带来的挑战
信息爆炸与网络影响
社会竞争压力前移
2. 家庭结构和教育方式的变化
独生子女问题
家庭关系不稳定
3. 学校教育的需求
素质教育的推进
应对校园欺凌等问题
4. 中小学生心理问题日益凸显
心理问题检出率上升
极端行为增多
(二)政策支持
1. 教育部关于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的通知(2012)
2. 《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加强学生心理健康管理工作的通知》(2021)
3. 教育部等十七部门关于印发《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专项行动计划(2023—2025年)》的通知(2023)。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 目标、原则与内容概述
(一)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
1. 心理健康教育的总目标
提高全体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他们积极乐观、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充分开发他们的心理潜能,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可持续发展,为他们健康成长和为他们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奠定基础。
2. 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目标
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增强调控情绪、承受挫折、适应环境的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对有心理困扰或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科学有效的心理辅导,及时给予必要的危机干预,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
(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
1. 坚持科学性与实效性相结合
2. 坚持发展、预防和危机干预相结合
3. 坚持面向全体学生和关注个别差异相结合
4. 坚持教师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
(三)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 普及心理健康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了解心理调节方法,认识心理异常现象,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
2. 重点是认识自我、学会学习、人际交往、情绪调适、升学择业以及生活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内容。
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
1. 学校应将心理健康教育始终贯穿于教育教学全过程
2. 开展心理健康专题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课应以活动为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包括团体辅导、心理训练、问题辨析、情境设计、角色扮演、游戏辅导、心理情景剧、专题讲座等。
3. 建立心理辅导室
4. 密切联系家长共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
5. 充分利用校外教育资源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中小学“自我意识”主题的 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案例分析
1. 小学“自我意识”教育课设计的案例
《接受我自己》
2. 初中“自我意识”教育课设计的案例
《发现自我》
3. 高中“自我意识”教育课设计的案例
《奇妙的自我暗示》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中 常见的技术性“失误”
(一)时间分配不当
1. 对活动效果的影响
内容讲解不深入
互动体验不足
2. 对参与者的影响
情绪体验不佳
参与积极性受挫
3. 对活动组织的影响
活动秩序混乱
评估和反馈不准确
(二)心理工具使用不当或未“物尽其用”
1. 心理工具的类别
测评工具
表达性艺术工具
游戏工具
辅导工具
放松训练工具
2. 心理工具的作用
帮助学生认识自我
促进学生情绪管理
培养学生良好的人际关系
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3. 心理工具使用不当或不能“物尽 其用”可能会带来负面影响
对学生的影响
对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影响
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影响
(三)“心理问题”未得到适当解决
1. 情绪方面
2. 认知方面
3. 行为方面
4. 人际关系方面
积极心理学视域下的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的优化策略
(一)积极心理学的基本理念
1. 关注积极情绪和体验
2. 发掘和培养优势与美德
3. 强调积极的社会组织系统
(二)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课设计的策略
1. 确定教学目标
(培养积极情绪
发掘优势与美德
建立积极关系
2. 选择教学内容
积极情绪主题
优势与美德主题
积极关系主题
3. 设计教学方法
体验式教学
故事讲述与案例分析
小组合作学习
4. 营造积极的教学氛围
教师的积极态度
学生的积极参与
教学环境的布置
结语
(一)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学习与领悟
1. 系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
参加专业培训课程
攻读相关学位或证书
阅读专业书籍和期刊
2. 实践中反思与总结
精心设计与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观察与评估学生的反应和效果
与同事交流与合作
3. 持续关注行业动态
参加学术会议和研讨会
关注行业资讯和政策法规
参与专业组织和社团
(二)不断精进心理健康教育的技术
1. 持续学习与培训
参加专业研讨会和学术会议
参与在线课程和学习平台
攻读更高学位或专业证书
2. 实践与反思
设计和实施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开展个体心理咨询和辅导
参与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和项目
3. 交流与合作
与同行交流和分享
与专业人士合作
与家长沟通和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