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初中道德与法治《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册知识点
这是一篇关于初中《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册知识点的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第一单元 伟大的中华民族等,知识梳理清楚,非常实用,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5-11-05 16:01:21期末道法冲刺,告别死记硬背!这份“思维花开·期末宝藏之初中道德与法治各单元图谱”,以多张单元专属思维导图为核心,帮你系统梳理知识、精准把握考点,高效备战期末。 图谱严格对标初中道法教材单元架构,每张聚焦一个单元核心:从课本核心知识点的层级拆解、逻辑串联(如国情国策、权利义务、道德规范等),到常见讨论题的答题思路、要点提炼、角度拓展,均以直观清晰的形式呈现。零散的知识点被整合为完整体系,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实际考题紧密衔接,告别知识点混淆、答题抓不住重点的困扰。 借助这份图谱,快速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轻松掌握答题逻辑,让道法复习更有条理、事半功倍,为期末考出理想成绩助力!
期末备考压力大,政治知识点繁杂难串?这份“思维花开·高中政治各单元图谱”专为高效复习而来!内含多张精准思维导图,以教材单元为轴线,系统拆解高中政治核心知识:从经济生活的供求规律、分配制度,到政治生活的公民权利、国家治理,从文化生活的传承创新、价值引领,到生活与哲学的唯物辩证、认知规律,每一张图谱都串联起知识点的逻辑脉络,告别零散记忆痛点。 图谱采用可视化呈现方式,层次分明梳理知识框架,重点考点突出标注,核心概念、原理关联一目了然,既能帮助快速搭建完整知识体系,又能精准定位薄弱环节,让复习更具针对性。无论是基础巩固、查漏补缺,还是考前冲刺、整体复盘,都是高中生理清政治逻辑、高效备战期末考的实用宝藏,助力思维破局,轻松拿下政治高分!
期末冲刺季,化学知识点零散难记?这份“思维花开·高中化学各单元图谱”专为高效复习量身打造!精选多张高清思维导图,以单元为脉络,将化学核心知识系统化拆解: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微观逻辑,到化学反应原理的规律推导,从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关联,到实验探究的步骤梳理,再到有机化学的官能团转化脉络,每一张图谱都串联起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告别碎片化记忆。 图谱以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用清晰标注突出,逻辑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既能帮助快速搭建知识体系,又能精准定位薄弱环节,让复习更具针对性。无论是基础巩固、查漏补缺,还是考前冲刺、整体复盘,都是高中生抽丝剥茧学化学、轻松应对期末考的实用宝藏工具,助力思维绽放,高效攻克化学难关!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期末道法冲刺,告别死记硬背!这份“思维花开·期末宝藏之初中道德与法治各单元图谱”,以多张单元专属思维导图为核心,帮你系统梳理知识、精准把握考点,高效备战期末。 图谱严格对标初中道法教材单元架构,每张聚焦一个单元核心:从课本核心知识点的层级拆解、逻辑串联(如国情国策、权利义务、道德规范等),到常见讨论题的答题思路、要点提炼、角度拓展,均以直观清晰的形式呈现。零散的知识点被整合为完整体系,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实际考题紧密衔接,告别知识点混淆、答题抓不住重点的困扰。 借助这份图谱,快速查漏补缺、夯实基础,轻松掌握答题逻辑,让道法复习更有条理、事半功倍,为期末考出理想成绩助力!
期末备考压力大,政治知识点繁杂难串?这份“思维花开·高中政治各单元图谱”专为高效复习而来!内含多张精准思维导图,以教材单元为轴线,系统拆解高中政治核心知识:从经济生活的供求规律、分配制度,到政治生活的公民权利、国家治理,从文化生活的传承创新、价值引领,到生活与哲学的唯物辩证、认知规律,每一张图谱都串联起知识点的逻辑脉络,告别零散记忆痛点。 图谱采用可视化呈现方式,层次分明梳理知识框架,重点考点突出标注,核心概念、原理关联一目了然,既能帮助快速搭建完整知识体系,又能精准定位薄弱环节,让复习更具针对性。无论是基础巩固、查漏补缺,还是考前冲刺、整体复盘,都是高中生理清政治逻辑、高效备战期末考的实用宝藏,助力思维破局,轻松拿下政治高分!
期末冲刺季,化学知识点零散难记?这份“思维花开·高中化学各单元图谱”专为高效复习量身打造!精选多张高清思维导图,以单元为脉络,将化学核心知识系统化拆解: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微观逻辑,到化学反应原理的规律推导,从元素化合物的性质关联,到实验探究的步骤梳理,再到有机化学的官能团转化脉络,每一张图谱都串联起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告别碎片化记忆。 图谱以直观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知识框架,重点难点用清晰标注突出,逻辑层次分明、一目了然,既能帮助快速搭建知识体系,又能精准定位薄弱环节,让复习更具针对性。无论是基础巩固、查漏补缺,还是考前冲刺、整体复盘,都是高中生抽丝剥茧学化学、轻松应对期末考的实用宝藏工具,助力思维绽放,高效攻克化学难关!
初中《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册知识点
第一单元 伟大的中华民族
第1课 爱我中华
1.★中华民族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些方面?(P2-P5)
①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
②中华民族有辽阔的疆域。
③中华民族有灿烂的文化。
④中华民族有多元一体的优势。
(一)中华民族有悠久的历史
2.中华民族悠久历史的表现及影响(P2-P3)
(1)表现:①中华民族源远流长,历史悠久而厚重,文明绵延5000多年而不绝,这在世界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②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等众多遗迹,都折射出远古文明的印记。③从上古时代的三皇五帝传说到夏商周早期国家形态,从秦汉一统到魏晋南北朝的民族大交融,从隋唐的繁荣开放到宋元明清的各领风骚,各族人民共同书写了中华民族亘古通今的恢宏历史篇章。
(2)影响: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华大地上发生了一幕幕激动人心的故事,涌现出一个个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留下了许许多多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数千年历史积淀下的人文底蕴,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
(二)中华民族有辽阔的疆域
3.中华民族辽阔疆域的表现及影响(P3)
(1)表现:①今天的中国,陆地领土面积为960多万平方千米,主张管辖的海域面积约为300万平方千米。②其东部、南部有渤海、黄海、东海、南海,东北有绵延起伏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北部有辽阔的草原与戈壁沙漠,西部有冰川广布、谷地深窄的帕米尔高原,西南有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和世界海拔最高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③在我国广袤的疆域内,高原、平原、盆地、山地、丘陵等地形丰富多样,有昆仑山、秦岭、泰山、黄山等壮丽的山脉山峰,有黄河、长江、雅鲁藏布江等纵横的江河,有鄱阳湖、博斯腾湖、日月潭等美丽的湖泊,有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等肥沃的平原,有呼伦贝尔、巴音布鲁克、羌塘等茫茫的草原,有山东半岛、辽东半岛、澳门半岛等半岛,以及台湾岛、海南岛、香港岛等众多岛屿……
(2)影响:这些自然环境为中华民族世代生存和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三)中华民族有灿烂的文化
4.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表现及影响(P4)
(1)表现:古代中国有以指南针、火药、造纸术、印刷术四大发明为代表的科学成就,有长城、故宫、布达拉宫等著名建筑,有丝织、制瓷、蜡染等传统工艺,有针灸、中药等传统医药,有四书五经、唐诗宋词、民族史诗等大量人文经典,有国画、京剧、藏戏、蒙古长调、维吾尔木卡姆等艺术形式,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影响:①中华文化不仅滋养、熏陶着一代代中华儿女,还通过陆上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商贸、文化交流深刻影响了许多国家。②当前,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历久弥新的中华文化正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中华文明将以更加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以更有活力的文明成就贡献世界。
(四)中华民族有多元一体的优势
5.怎样理解多元一体是中华民族的优势?(P5)
①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我国各族人民频繁交往、密切交流、相互交融,共同推动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进步。
②中华文明之所以博大精深、精彩纷呈,就在于它既有强大的凝聚核心和主体,又有兼收并蓄的包容特性。
③在广阔的中华大地上,农耕文明、草原文明、海洋文明等交相辉映,勤劳质朴、崇礼亲仁、热烈奔放、勇猛刚健、海纳百川、敢拼会赢等精神品质,源源不断融入中华民族的特质和禀赋。
④各民族丰富的多元特色,融合于大一统国家,形成了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重要优势,使中华民族成为具有强大包容性、凝聚力和创造力的伟大民族。
6.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含义(P5-P6民族花园)
①“多元”,是指各兄弟民族起源、形成、发展的历史不尽相同,文化也多种多样。
②“一体”,是指各民族已结合成相互依存的统一而不可分割的整体,各民族相互关联、相互交融,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和共同的民族利益。
③多元聚为一体,一体容纳多元。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一体是主线和方向。
第2课 中华民族的形成发展
1.中华民族的概况(P10)
①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民族,也是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
②各族人民通过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多元一体格局。
③经过古代的自在发展、近现代以来的自觉发展,中华民族日益成为心灵相通、血脉相连、生死相依的命运共同体。
(一)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早期发展
2.中华民族的起源和早期发展(P10-P11)
①五六千年前,中国进入部落联盟时期。当时黄河流域活动着的几个较大的部落逐渐结成部落联盟,其中炎黄部落联盟后来形成了华夏族。
②华夏族不断发展壮大,建立了夏、商、周早期王朝国家。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族经过千余年的政治、社会变革,经济、文化获得较高程度的发展,中原地区成为华夏族生活的中心地带。中原及其周边地区,共同构成古代中国的“天下”。华夏族和周边各族经济文化互有往来,通婚联姻,政治上统一的趋势不断加强。
(二)古代中华民族的发展
3.古代各时期我国各民族是如何交融发展的?(P11-P13)
①秦汉时期是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形成时期。秦朝结束了战国时代地方割据、诸侯纷争的局面,建立了我国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国家。汉朝国势强盛,疆域进一步拓展,中央政府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经营,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加强。经过长期发展,华夏族与周边各族不断交流、融合,逐渐形成了人口庞大的汉族。
②魏晋南北朝时期,多个政权并立,各民族不断迁徙、相互交融。
③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繁荣发展,汉族和一些少数民族杂居、通婚,民族之间的交融进一步发展。以文成公主和金城公主进藏为代表的唐蕃和亲,促进了吐蕃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这一时期,内地与边疆的联系更加紧密,各民族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大融合局面,社会经济文化空前发展。
④辽宋夏金元时期,各民族在更大范围交融。
⑤明清时期,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不断巩固和发展,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渐趋稳定。
(三)近现代以来中华民族的发展
4.近代中华民族的发展(P13)
①自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我国屡遭列强的侵略、欺凌,逐渐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亡国灭种的危机使我国各民族的命运空前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激发出各族人民强烈的救亡意识。
②在百年抗争中,尤其是抗日战争期间,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中华民族实现了从自在到自觉的伟大转变,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和心理认同进一步增强。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华民族有哪些新发展?(P13-P14)
①1949年,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共同缔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此后,在不到两年的时间里,我国实现和巩固了除台湾等岛屿以外全国范围的国家统一,根本改变了旧中国四分五裂的局面。
②民主改革和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各地各民族从不同的社会形态进入社会主义阶段,实现和巩固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形成和发展了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
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地各民族的经济文化联系更加紧密,各族人民交往交流交融更加频繁深入,生产生活方式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中华民族大团结局面日益巩固。
④今天,我国各民族已经凝聚成为稳固的、不可分割的命运共同体,中华民族正意气风发地走向伟大复兴!
第3课 中华民族精神
1.民族精神的重要性(P19)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在长期共同生活和社会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优秀文化的结晶,是一个民族最本质、最深刻的文化特征。
(一)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2.★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什么?(P19)
爱国主义是中华儿女最自然、最朴素的情感,是中华民族的民族心、民族魂,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
3.爱国主义的作用、表现、本质和要求(P19-P20)
(1)作用:它贯穿于中华民族精神的各个方面,是我们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是动员和鼓舞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
(2)表现:
①在古代,爱国主义主要表现为对故土邦国的热爱。
②1840年鸦片战争后,随着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时期的爱国主义表现为中华民族一致抵御外敌、开展救亡图存的反侵略斗争。
③新中国成立后,爱国主义以建设新中国、保卫新中国、发展新中国为主题,坚持爱国与爱社会主义相统一。
④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爱国主义又增添了以实现现代化、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重点的时代内容。
⑤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成为爱国主义的鲜明主题。
(3)★本质:当代中国,爱国主义的本质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4)要求:每一名中华儿女的命运都同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都应培养爱国之情、砥砺强国之志、实践报国之行,为祖国发展繁荣不懈奋斗。
(二)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4.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有哪些?(P20-P21)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
①崇尚团结统一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②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来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
③中华民族是一个勤劳勇敢的民族,勤劳勇敢也成为中华文化底蕴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中华民族具有顽强拼搏、自强不息、敢于斗争的民族精神。
(三)中华民族精神的丰富和发展
5.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P22-P23)
①中华民族精神既博大精深又与时俱进,在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都有丰富的表现。尤其是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奋斗中形成的伟大建党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抗战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红旗渠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洪精神、抗击“非典”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既是中华民族精神的具体表现,又不断丰富和发展着中华民族精神的内涵。
②中国人民在长期奋斗中培育、继承、发展起来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赋予了中华民族精神新的时代内涵,为中国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
6.★如何弘扬中华民族精神?(P23)
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
初中《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册知识点
第二单元 共同铸就美好国家
第4课 共同开发建设祖国
1.疆域的重要性(P30)
疆域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本空间。
2.★我国各族人民是如何共同开发建设祖国的?(P30-P32)
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
②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美丽家园。
③我国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一)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拓了祖国的疆域
3.我国各族人民是如何共同开拓祖国的疆域的?(P30-P31)
①秦朝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确立了东到东海、西到陇西、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的辽阔疆域。
②汉朝建立以后,经营河湟流域,平定西南地区,设置西域都护府统辖西域。
③唐朝在边疆地区创设了近千个羁縻州府,促进了各民族间的和睦团结及经济文化交流。
④元朝设宣政院管理西藏,台湾也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有效管辖之下。
⑤明朝开始在西南地区改土归流,设奴儿干都司管理东北地区,设哈密卫管理西域,设乌思藏都司管理西藏。
⑥清朝前期进一步加大对蒙古高原、新疆北部等地区的开发,并陆续将我国今天的东北、内蒙古、新疆、西藏地区以及西南等各个地区纳入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疆域范围基本奠定。今天,960多万平方千米的土地富饶辽阔,这是各族先民留给我们的神圣故土,也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发展的基础。
(二)我国各族人民共同开发建设美丽家园
4.我国各族人民是如何开发建设共有家园的?(P31-P32)
我们伟大祖国的锦绣河山是由各族先民胼手胝足、披荆斩棘共同开发的。
①黄河流域和长江流域是我国先民最早开发的地方,也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相对发达的地区。早在春秋战国时期,郑国渠、都江堰等一批大型水利工程的修建,极大地促进了当地农业的发展。
②在东北的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流域以及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和内蒙古高原等地区,很早就有汉、满、蒙古、达斡尔、鄂温克、鄂伦春、赫哲等民族的先民居住。他们不仅在草原游牧,驯化、养殖动物,发展畜牧业,还在森林河谷狩猎、打鱼、种植谷物,发展农林渔业。
③在西北的天山南北和河西走廊一带,曾生活着汉、维吾尔、蒙古、回、哈萨克、柯尔克孜等民族的先民。他们世世代代辛勤耕耘、艰苦劳作,开发了水草丰美的草场和宜于垦殖的绿洲农田。
④在号称“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汉、藏、羌、土、门巴、珞巴等民族的先民很早就在那里劳动和生活,发展农牧业。在云贵高原、珠江流域、东南沿海地区、海南岛、南海诸岛和台湾岛等地,曾生活着汉、苗、壮、彝、布依、瑶、侗、白、傣、畲、京、黎、高山等民族的先民。他们把一座座荒山野岭开辟成梯田,把一片片荒滩泥沼开发成稻谷飘香的鱼米之乡,把一条条大江大河疏浚引流,对沿海的岛屿礁滩进行开发和经营,服务人民的生产和生活。
(三)我国各族人民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5.我国各族人民是如何相互学习、共同进步的?(P32-P33)
①展开历史长卷,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边疆民族习用“上衣下裳”“雅歌儒服”到中原盛行“上衣下裤”、胡衣胡帽,以及今天随处可见的舞狮、胡琴、旗袍等,展现了各民族文化的互鉴融通与共同进步。
②汉朝的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以后,开通了丝绸之路。丝绸之路以长安(今西安)为起点,经河西走廊,到达西域,促进了中原同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③建立北魏政权、统一北方的鲜卑族,在孝文帝拓跋宏(汉名元宏)时期进行了改革,学习中原文化和制度,实行了采用汉名、习用汉字、变革官制和律令、迁都洛阳、改易汉俗等改革措施,促使鲜卑人与汉族融合,极大地推动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
④宋末元初的黄道婆,从江浙地区南下海南岛,虚心向黎族人民学习棉纺织技术,同时融合黎族、汉族人民纺织技术的长处,改造江南的纺织技术,推动了江浙一带纺织业的发展……
第5课 共同保卫伟大祖国
1.★我国各族人民是如何共同保卫伟大祖国的?(P38-P40)
①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来侵略。
②我国各族人民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一)我国各族人民共同抵御外来侵略
2.我国各族人民是如何共同抵御外来侵略的?(P38-P40)
①历史上,中华民族就敢于同侵略者进行坚决的斗争。如明朝时期,倭寇侵扰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名将戚继光依靠人民的力量,取得抗倭斗争的胜利。1662年,郑成功在海峡两岸人民的支持下,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了宝岛台湾。
②近代以来,面对列强入侵,我国各族人民团结得更加紧密,反抗得更加坚决。在天津大沽炮台,满族、汉族守军和蒙古族骑兵一道抗击英法联军。在西藏隆吐山战役和江孜保卫战中,西藏各族军民沉重打击了英国侵略者的嚣张气焰。在广西镇南关,冯子材率领汉、壮、彝等各族军民痛击法国侵略者。左宗棠率领清军在新疆各族人民的支援下,挫败了中亚浩罕汗国将领阿古柏的入侵,收复了新疆,维护了祖国的领土完整。
③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高涨,各族人民谱写了一曲曲保家卫国的英雄赞歌。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全国各族军民奋勇抗击日寇。在东北地区,汉、满、朝鲜等各族同胞组织起东北抗日联军。在内蒙古地区,蒙汉抗日游击队以大青山为依托,依靠汉、蒙古等各族人民,开展抗日武装斗争。在西北地区,各族人民捐款捐物,运送物资,发挥战略大后方和国际援华物资通道的作用,支援抗战。在西南地区,贵州侗族等少数民族组成抗日军开赴前线、抗击日寇;1200多万人口的云南,奔赴战场的兵力就超过42万人;滇西各族人民用血肉之躯修筑了滇缅公路,打通了抗战物资输送的国际通道。在海南岛,黎族、苗族和汉族同胞建立了海南琼崖抗日纵队……抗日战争中,涌现出杨靖宇、左权、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马本斋等一批各民族抗日将领和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共同抵御外侮,最终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祖国领土完整。
(二)我国各族人民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3.我国边疆各族人民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作了哪些贡献?(P40-P41)
①清朝在平定新疆大小和卓分裂叛乱时,得到各族人民的支持。南疆阿克苏、乌什等地的维吾尔族民众关闭城门,不许大小和卓叛乱分子进入。新疆各族人民主动配合清政府军队,一道消灭了大小和卓分裂势力。20世纪30年代以来,“东突”分裂势力的各类分裂活动遭到新疆各族人民的反对,均以失败告终。如维吾尔族著名政治家包尔汉旗帜鲜明地反对一切企图分裂祖国的活动,坚定不移地支持、参加了各族人民的反分裂斗争。他说:“新疆两千多年以来就是中国的一个组成部分。新疆不是一个民族的新疆而是各民族的新疆”。
②清朝乾隆年间,英国殖民者遣使入藏,试图破坏西藏与清政府的关系。六世班禅不为所动,并明确表示,西藏属清政府管辖,一切须听从清政府命令。辛亥革命后,九世班禅坚持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和国家统一的立场。1931年,他在国民政府会议上要求“巩国家主权领土之基”,还在南京发表了题为《西藏是中国的领土》的重要演讲。在他的号召下,许多人加入维护国家主权、反对分裂的行列。1950年,在拉萨召开的西藏地方政府会议上,西藏上层人士阿沛·阿旺晋美旗帜鲜明地强调“西藏是中国领土”,“西藏同中央政府的关系是中国内部问题。中国内部问题只能在中国内部商谈解决”。1951年,西藏民众一致拥护和平解放西藏,积极协助人民解放军进藏巩固国防,坚决维护国家统一。
③辛亥革命后,在帝国主义的操纵下,分裂势力在内蒙古地区进行分裂活动。1913年,内蒙古各盟、旗相继召开了王公会议,坚决维护国家统一。西蒙古王公会议通电声明:“数百年来,汉蒙久成一家”,“我蒙同系中华民族,自宜一体出力维持民国”,表现了鲜明而强烈的中华民族意识。
(三)牢记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神圣使命
4.牢记保卫国家主权和安全的神圣使命的原因和做法(P42)
(1)原因:①当前,我国依然面临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挑衅,各类威胁和危险仍然存在。②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
(2)做法:我们要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与各种反华分裂势力作坚决斗争,严密防范、坚决打击各种渗透颠覆破坏活动、暴力恐怖活动、民族分裂活动、宗教极端活动,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第6课 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
1.★如何共同筑牢民族团结基石?(P47-P49)
①贯彻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原则。
②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③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一)贯彻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原则
2.民族平等的内涵(P47)
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各民族一律平等。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不论人口多少,历史长短,经济社会发展程度高低,语言文字、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异同,都具有同等的地位,依法享有权利、履行义务。
3.民族团结的重要性和要求(P47-P48)
(1)重要性:民族团结是维护国家统一、促进各民族共同进步的重要保障。
(2)要求:各民族在社会生活和交往中要平等相待、友好相处,互相尊重、互相帮助,维护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要反对大民族主义,主要是大汉族主义,也要反对地方民族主义。
4.★贯彻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发展原则有哪些要求?(P48)
①尊重各民族群众的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
②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科学保护各民族语言文字,尊重和保障少数民族语言文字学习和使用;
③积极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和各类人才;
④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持续促进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各族人民共创美好未来、共享中华民族的光荣和梦想。
(二)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5.★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地位和含义(P48)
(1)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的重要内容和制度保障。
(2)含义: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
6.民族自治地方的分级(P48)
我国建立了155个民族自治地方,其中包括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5个自治区,以及30个自治州和120个自治县(旗)。
7.为什么要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48-P49)
(1)★根本目的: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根本目的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2)意义:实践证明,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不仅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确保国家法律法规实施,还能够激发各族人民的主人翁意识,凝聚智慧和力量,同心同德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奋斗。
8.如何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P49)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就是要在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下,保证各族人民共同当家作主,管理国家和地方事务,坚持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发展、共同富裕,汇聚起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正能量。
(三)依法治理民族事务
9.依法治理民族事务有哪些具体要求?(P49-P50)
①依法保障民族团结、依法治理民族事务,要维护法律尊严、增强法治意识,确保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只要是中国公民,无论民族成分是什么,都平等地享有宪法和法律赋予的权利、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义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谁都没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②要依法妥善处理涉及民族因素的案件和事件,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确保民族事务治理在法治轨道上运行。只有各族人民自觉遵守法律,民族团结才会真正有保障,民族关系才会真正和谐。
初中《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册知识点
第三单元 共同建设精神家园
第7课 共同创造科学成就
1.文化认同和中华文化的重要性(P55)
(1)文化认同: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
(2)中华文化: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是全体中华儿女精神生活的依托,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生命力、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2.★如何坚定文化自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P55)
我们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革命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一)光辉灿烂的发明创造
3.我国古代有哪些光辉灿烂的发明创造?(P56-P58)
①农业生产方面,早在约1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就出现了水稻,是世界上最早栽培、种植水稻的地方;我国是茶的故乡,早在周代,巴蜀地区就开始人工栽培茶树;我国还是世界上最早植桑养蚕、缫丝纺织的国家,一直到汉朝,都是世界上唯一出产丝绸的地方。
④数学方面,成书于东汉时期的《九章算术》,概括了我国古人创造的领先于世界的数学成就,如“方程”章第一次突破正数的范围,正式引入负数及其加减法运算法则;南北朝时期的祖冲之把圆周率精确到小数点以后第7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清朝数学家明安图(蒙古族)成功地解析了9个求圆周率的公式,从而把三角函数和圆周率的研究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②工程建设方面,京杭大运河、都江堰、灵渠等水利工程的修建,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各族人民在水利建设方面的才华;修建在崇山峻岭之间的万里长城,是人类建筑史上的奇迹;建于隋朝的赵州桥(位于河北省赵县),是科学技术同建筑艺术的完美结合,其建筑工艺走在了当时世界桥梁科学的前列;高达67.31米的山西应县木塔,是世界现存最高的木塔;灵秀韵美的云南大理崇圣寺三塔,凝聚着当地各族工匠的智慧。
③天文历法方面,我国各族人民根据季节变化创制了农历、藏历、傣历、彝族十月太阳历等历法,对推动我国农牧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元朝郭守敬等编成《授时历》,测定一年为365.2425天,这与现在通行的公历基本相同,但比现行公历的确立早约300年;建于明朝的北京古观象台,是现存古观象台中保持连续观测时间最长的,它还以建筑完整和仪器配套齐全在国际上久负盛名。
(二)造福人民的中医药
4.中医药的内涵和重要性(P58)
(1)内涵:中医药是包括汉族和少数民族医药在内的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
(2)重要性:中医药学包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健康养生理念及其实践经验,凝聚着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
5.为什么说中医药是我国各民族医药的统称?(P58)
①传统中医以辨证论治为原则,以“望、闻、问、切”为诊断手段,以中药、针灸、刮痧、推拿等为治疗手段。扁鹊、华佗、张仲景、孙思邈、李时珍等是传统中医的杰出代表人物。《黄帝内经》《千金方》《本草纲目》等是我国医学史上的名著,影响古今中外。
②藏医药、蒙医药、维医药、苗医药、壮医药、傣医药等少数民族医药,具有独特的民族文化和地域文化背景,对中医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蒙药正典》《四部医典》等医药学著作同样闻名遐迩。曲焕章(彝族)根据民间秘方研制的“云南白药”,驰名中外。
(三)百花齐放的思想宝库
6.我国古代百花齐放的思想宝库表现在哪些方面?(P59)
①古代诸子百家的思想,特别是古代的辩证法和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精辟深邃而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的重要成果。其中,儒家主张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家经典“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五经”(《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是研究我国古代政治、外交、军事、历史等方面的重要典籍。道家主张道法自然、无为而治,其思想主要体现在《老子》《庄子》等著作中。法家学派的代表著作《韩非子》强调以法治国、“法不阿贵”。这些著作蕴含的哲学思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哲学思想丰富、形式多样。蒙古、满、回、维吾尔、白等民族都有较为著名的哲学人物,如李元阳(白族)、王岱舆(回族)、刘智(回族)等。
②我国传统史学高度发达,蕴含着古代史学家观察历史所形成的深邃智慧。“二十四史”和《资治通鉴》《贤者喜宴》《蒙古源流》等典籍,反映了不同时代、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军事、社会等各方面内容,记载着几千年来各族人民的思想轨迹,是我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宝贵财富。例如,“二十四史”是我国古代24部纪传体史书的统称,记载了清朝以前各个朝代的历史概貌。其中,《辽史》《金史》《宋史》就是由元代少数民族史学家主持编修的。
第8课 共同繁荣文学艺术
1.★我国各族人民创造了哪些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P65-P68)
①悠久多样的语言文字。
②各具魅力的文学作品。
③多姿多彩的歌舞戏剧。
④异彩纷呈的美术作品。
(一)悠久多样的语言文字
2.我国有哪些悠久多样的语言文字?(P65-P66)
①汉语言文字功能完备,是全国最主要的沟通交流工具,也是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和现代科学知识的信息载体。普通话和规范汉字是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对于提升各民族科学文化素质,增强国家认同和文化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具有深远意义。学习使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各民族的共同责任。
②除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外,一些少数民族如蒙古族、藏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朝鲜族等,也有自己的语言文字。各民族语言文字作为记录、保存、传播思想文化的工具,是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的载体,对推动中华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用各民族语言文字传唱、书写的经典诗歌、戏剧、小说等,形象生动地反映了中华文明的发展历程,在中华文化宝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二)各具魅力的文学作品
3.我国有哪些各具魅力的文学作品?(P66-P67)
①《诗经》《楚辞》以及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是我国文学史上的丰碑,由历代中华儿女创作。《诗经》收录了西周到春秋时期各地的民歌;《楚辞》中有相当一部分内容记录或整理的是少数民族先民的仪式歌和民歌;唐诗、宋词对边疆地区的人文风情也多有描写;元曲的繁荣离不开少数民族多方面的贡献。清朝中期曹雪芹所著的《红楼梦》,与《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并称中国古典长篇小说“四大名著”,至今受到各族人民的喜爱。
②《格萨尔王》《江格尔》《玛纳斯》被称为中国少数民族“三大英雄史诗”。维吾尔族先民古典长诗《福乐智慧》、纳西族史诗《创世纪》、彝族长诗《阿诗玛》等,也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各民族还有许多美丽的传说,如汉族的《白蛇传》、壮族的《百鸟衣》、白族的《蝴蝶泉》等,都流传广泛。
(三)多姿多彩的歌舞戏剧
4.我国有哪些多姿多彩的歌舞戏剧?(P67)
①西北地区流行的信天游是汉族的一种典型民歌;山歌“花儿”是汉、回、土、撒拉、东乡、保安等民族喜爱的艺术形式;蒙古族的长调、壮族的壮欢、瑶族的盘王大歌、侗族的大歌等异彩纷呈。
②各民族的舞蹈也别具风采:秧歌是汉族具有代表性的民间舞蹈形式之一;维吾尔族民间舞蹈活泼优美,步伐轻快灵巧;西南地区的苗、侗、壮、水、彝等民族喜爱芦笙舞;朝鲜族的长鼓舞、傣族的孔雀舞、佤族的木鼓舞等,都具有浓厚的民族和地域特色。
③此外,我国各族人民还创造了各种融歌唱、舞蹈、对白于一体的戏曲剧种,如京剧、昆曲、藏戏、壮剧等。
(四)异彩纷呈的美术作品
5.我国有哪些异彩纷呈的美术作品?(P68)
①中国传统绘画凝结着各民族画家的智慧。国画别具一格,讲究气韵生动、以形写神;莫高窟的壁画、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岩画、藏族的唐卡等,风格独特。
②中国雕塑形式多样、题材丰富。例如,汉、回等民族的砖雕精致细腻,汉、傣等民族的木雕匠心独运,毛南、白等民族的石雕形象生动。
③各民族工艺美术作品精美实用。例如,汉、哈萨克、傣等民族的刺绣作品各具特色;汉、畲、壮等民族的竹编作品兼具实用性和装饰性;苗、瑶、布依等民族的蜡染作品具有很强的装饰性和欣赏性。
第9课 共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一)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
1.为什么要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73-P74)
①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断壮大的重要支撑力量。
②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民族代代相传的优秀道德规范的总和,被我国各族人民普遍认同和广泛接受,在今天仍有强大生命力。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各族人民的思维方式,指导和规范着中华儿女的日常行为。
③中华传统美德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价值取向:在个人与国家的关系上,强调热爱祖国,提倡“精忠报国”;在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上,推崇集体主义,提倡“公而忘私”;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上,推崇团结友爱,提倡“推己及人”;在个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强调尊重自然,提倡“天人合一”。
④中华传统美德凝结着中华民族优秀的道德品质、优良的民族精神、崇高的民族气节、高尚的民族情感、良好的民族礼仪,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与精髓。
(二)中华传统美德是各民族优良传统的结晶
2.中华传统美德的内容(P74-P75)
我国各民族的优秀道德规范具有高度一致性,敬业乐群、扶正扬善、扶危济困、见义勇为、诚实守信、好学上进、孝老爱亲、勤劳节俭、和谐包容等中华传统美德,为各民族所普遍尊崇。
①汉族俗语“人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鄂伦春族谚语“好马的飞跑靠一鞭之响,好汉的说话是一句就算”,藏族谚语“布用线缝,木用胶粘,心用诚连”,都劝诫人们要讲诚信。
②《左传》有言“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哈萨克族谚语“不劳而获的珍宝,不如劳动得来的羊羔”,水族谚语“回味甜是入药的甘草,最幸福是劳动后的收获”,都歌颂劳动光荣。
③启蒙读物《三字经》中的“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彝族谚语“远飞的雄鹰见得多,勤学的人们懂得多”,回族谚语“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蒙古族谚语“与其积攒满箱子的金银,不如积攒满肚子的学问”,都教导人们要努力学习。
(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弘扬中华传统美德
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和地位(P75)
(1)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国家层面的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公民层面的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地位:这24个字,反映了我国谋求全面进步的基本价值标准,是新时代各族人民价值观的“最大公约数”。
4.中华传统美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P75)
①中华传统美德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止于至善的价值导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度契合,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②今天,我们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要根据时代要求,对中华传统美德进行现代诠释,不断丰富其内涵,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力量。
5.新时代的青少年应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P75)
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我们要善于从中华传统美德中汲取道德营养,从革命先辈和时代楷模身上感受道德风范,自觉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初中《中华民族大团结》全册知识点
第四单元 同心共筑中国梦
第10课 伟大梦想 共同追求
1.★什么是中国梦?(P82、P84)
①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
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是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中国梦的本质)
(一)近代以来的不懈追求
2.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作出了哪些努力?(P82-P83)
①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实现了梦寐以求的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中国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中国历史开始了新的纪元。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确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根本保障。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促使我国各项事业迸发出新的活力,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二)新时代的宏伟蓝图
3.★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安排是什么?(P83)
党的十九大明确了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①从2020年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②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4.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是怎样的?(P84)
到本世纪中叶,我国将成为综合国力和国际影响力领先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人民将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中华民族将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三)各族人民的共同梦想
5.为什么实现中国梦离不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P84)
①中国梦集中体现了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追求,代表了我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各族人民共同的梦想。各族人民都是中国梦的参与者、书写者,大家应当同舟共济、齐心协力。
②历史证明,团结稳定是福,分裂动乱是祸。只有各族人民精诚团结,国家才会繁荣昌盛。只有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各族人民才能有更美好的生活。各族人民亲如一家,同心共筑中国梦,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定要实现的根本保证。
③历史告诉我们,每个人的前途命运都与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中国梦的广阔舞台,为个人梦想提供了蓬勃生长的空间。只要每个人都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中华民族的伟大梦想中,就一定能汇聚成实现中国梦的强大力量!
第11课 团结奋斗 繁荣发展
1.★如何促进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P90-P92)
①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②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一)促进交往交流交融
2.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民族是如何加强交往交流交融的?(P90-P91)
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批建设者响应国家号召,来到边疆和民族地区,与当地人民共同发展经济、文化和社会事业,留下了各民族团结合作的佳话。改革开放后,我国进入各民族跨区域大流动的活跃期,各族人民通过求学、务工、经商、旅游等途径密切往来、深入交流,相互联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紧密。
②促进各民族广泛交往交流交融,就是要让各族人民更多地学习在一起、生活在一起、工作在一起、成长在一起,亲密无间地交往、畅通无阻地交流、自然而然地交融,使各族人民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邻居,结得了美满姻缘,逐步实现各民族在空间、文化、经济、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促进各民族在理想、信念、情感、文化上的团结统一和守望相助、手足情深。
(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如何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P91-P92)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
①要始终把中华民族利益放在首位,做到本民族意识服从和服务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要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坚定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度认同。
③要不断增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社会和谐、共同繁荣发展的自觉,不断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④各民族要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同心同德,群策群力,使中华民族成为认同度更高、凝聚力更强的命运共同体。
(三)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4.如何推动民族地区繁荣发展、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P92)
①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施精准扶贫战略,一系列惠民政策落实落地,民族地区面貌日新月异,各民族群众生活蒸蒸日上。2020年底,现行标准下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
②今后,我国将根据不同地区、不同民族实际,以公平公正为原则,制定实施精准的差别化区域支持政策,提升民族地区自我发展能力,优化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深入推进固边兴边富民行动,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动各民族紧跟时代步伐,共同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
第12课 党的领导 根本保证
1.★为什么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P98)
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
②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才能实现中华民族大团结,才能凝聚各民族、发展各民族、繁荣各民族。
③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在、幸福所在。
④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事业的兴旺,必须有坚强的领导。历史证明,这个领导的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
⑤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⑥党的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保证。
(一)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站起来
2.为什么说“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P98-P99)
①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了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和不屈不挠的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中国人民一次次不甘屈服地探索和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辛亥革命结束了在中国延续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也未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命运。
②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成立了,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人民有了主心骨。
③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经过28年浴血奋战,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彻底结束了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和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富起来
3.为什么说“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P99)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完成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以惊人的速度研制出“两弹一星”等国之重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牢固的物质技术基础。
4.为什么说“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P99-P10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各族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实现了从生产力相对落后的状况到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的历史性突破,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强起来
5.为什么说“只有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P100)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以贯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6.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应如何实现中国梦?(P100)
当前,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两者同步交织、相互激荡。实现中国梦,任重而道远。我们既要抓住重大机遇,也要应对好各种风险和挑战。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各族人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为人类文明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