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第19章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包含中央银行:中央银行制度、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货币政策: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等。
编辑于2021-08-30 12:58:59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一、中央银行
(一)中央银行制度
1.中央银行 (1)含义:也称货币当局,处于金融中介体系的中心环节,是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和政府的银行,具有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和银行的双重性质。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 (2)职能 ①稳定和实施货币政策(发行的银行); ②维护金融稳定(银行的银行); ③提供金融服务(政府的银行)。
2.中央银行制度 (1)含义:指由中央银行代表国家管理一国金融业,并以其为核心构成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为融资媒体的金融体制。 (2)建立中央银行制度的必要性 ①集中货币发行权的需要;(发行的银行) ②代理国库和为政府筹措资金的需要;(政府的银行) ③管理金融业的需要;(银行的银行) ④国家对社会经济发展实行干预的需要。(发行的银行)
(二)中央银行的职责和业务活动特征
1.职责:中央银行是国家干预经济、调节全国货币流通与信用的金融管理机关。其利用所拥有的经济力量,如货币供给量、利率等对金融领域乃至整个经济领域的活动进行管理、控制和调节。
2.业务活动特征 (1)不以营利为目的。以金融调控为己任,稳定货币,促进经济发展是其宗旨。 (2)不经营一般性银行业务或非银行金融业务,不对任何个人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提供担保或直接发放贷款,它的业务服务对象是政府部门、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3)在制定和执行货币政策时,中央银行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应受到其他部门或机构行政干预和牵制。
(三)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
1.货币发行业务(发行的银行) 货币发行是中央银行的主要业务,指一国货币当局投放现金的业务;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法定的唯一的货币发行机构。
2.对银行的业务(银行的银行) (1)集中存款准备金 为了保证商业银行的清偿能力,防止其破产使储户受损,中央银行以法律形式规定商业银行缴存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比率,并通过这部分准备金来管理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 (2)充当最后货款人 1)含义:当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感到资金不足时,可获得中央银行的信用支持。 2)方式:向商业银行提供的再抵押放款、为商业银行贴现商业票据的再贴现和再贷款。 (3)组织全国银行间的清算业务 各商业银行都向中央银行缴存存款准备金,并在中央银行开立往来账户,各商业银行之间可通过该账户办理非现金结算,全国清算业务为中央银行的主要中间业务,并由此使中央银行成为全国金融业的清算中心。
3.对政府的业务(政府的银行) (1)代理国库:中央银行接受各级国库存款,又执行国库签发的支票办理转账手续或现金付款,成为政府的总会计和总出纳。 (2)代理发行国家债券 (3)对国家提供信贷支持:主要采用直接给国家财政以贷款或购买国家公债的形式。 (4)保管外汇和黄金储备 (5)制定并监督执行有关金融管理法规 (6)其他:中央银行还代表政府参加国际金融组织,出席各种国际性会议,从事国际金融活动以及代表政府签订国际金融协定;在国内外经济金融活动中,充当政府的顾问,提供经济金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记忆口诀】缺钱给钱帮发债,外汇黄金入国库,外出参会内立规。
(四)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
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货币当局资产负债表的主要项目见下表:
资产 国外资产 对政府债权 对其他存款性公司债权 对其他金融性公司债权 其他资产 总资产
负债 储备货币 不计入储备货币的金融性公司存款 发行债券 国外负债 政府存款 自有资金 其他负债 总负债
(1)储备货币: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负债方的主要项目,包含货币发行、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 (2)作为银行的银行,中央银行集中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准备金,从而形成自身负债项目,同时向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贴现及放款,形成资产项目; (3)作为国家的银行,中央银行在业务上与政府的关系,主要是列于负债方的接受政府存款和列于资产方的对政府债权。 (4)在国际上,中央银行承担稳定本国币值的重要职责,代表国家管理外汇和货币黄金,外汇、货币黄金列入资产方的国外资产项目。
二、货币致策
(一)货币政策定义
1.货币政策含义:并不等同于金融政策,它只是金融政策的一部分,是一国金融当局制定和执行的通过货币量、利率或其他中介目标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手段。
2.货币政策一般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 (1)政策目标; (2)实现目标所运用的政策工具; (3)预期达到的政策效果。
(二)货币政策目标
1.一般一国的货币政策目标: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充分就业、平衡国际收支
2.四个目标同时实现当然是宏观经济的最佳状态。但这毕竟只是 一种理想境界,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难以实现,一国在一定时期内选择其中一个或两个目标作为侧重点: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的增长。 这一政策要求在抑制物价上涨幅度的同时维持适度的经济增长率,并且决不以牺牲经济增长为前提。
(三)货币政策工具
1.一般性政策工具: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三大法宝) (1)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定义:是指根据法律规定,商业银行等将其吸收的存款和发行的票据存放在中央银行的最低比率。 2)效用 体现在它对商业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对货币乘数的调节。 若中央银行采取紧缩政策,提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货币乘数减少,限制了存款货币银行的信用扩张能力、最终起到收缩货币供应量和信货量的效果。 3)缺陷 ①央行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以变动其在央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从反方向抵销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的作用。 ②对货币乘数的影响很大,作用力度很强,往往被当作是一剂猛药”。 ③见效较慢、时滞较长。对货币供应量和信贷量的影响要通过商业银行的辗转存贷逐级递推而实现。 因此不将其当作适时调整的经常性政策工具来使用。 (2)再贴现 1)含义:指中央银行向持有商业票据等支付工具的商业银行进行贴现的行为。 2)基本内容:中央银行根据政策需要调整再贴现率。 当中央银行提高再贴现率时,商业银行借入资金的成本上升,基础货币得到收缩。 3)优点: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比较,再贴现工具的弹性相对较大,作用力度相对要缓和一些。 4)缺点:主动权操纵在商业银行手中,所以中央银行的再贴现政策是否能够获得预期效果,还取决于商业银行是否采取主动配合态度。 (3)公开市场业务 1)定义:中央银行在证券市场上公开买卖国债、发行票据的活动即为公开市场业务。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的证券交易活动对象主要是商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2)目的: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在于调控基础货币,进而影响货币供应量和市场利率。 3)优点:与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政策相比较,公开市场操作更具有弹性、更具优越性:①直接影响货币供应量;②中央银行能够随时根据金融市场的变化,进行经常性、连续性的操作;③中央银行可以主动出击;④中央银行有可能用其对货币供应量进行微调。 4)缺点 ①金融市场不仅必须具备全国性,而且具有相当的独立性,可用于操作的证券种类必须齐全并达到必需的规模。 ②必须有其他货币政策工具配合。比如,需要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的配合。
2.选择性货币政策工具:消费者信用控制、不动产信用控制、优惠利率、预缴进口保证金。 (1)消费者信用控制:中央银行对不动产以外的各种耐用消费品的销售融资予以控制,包括规定分期付款购买耐用消费品的首付最低金额,还款最长期限,适用的耐用消费品种类等。 (2)不动产信用控制:指中央银行就金融机构对客户购买房地产等方面放款的限制措施,抑制房地产及其他不动产的交易动机。
3.直接信用控制 (1)含义:指中央银行以行政命令或其他方式,从质和量两个方面,直接对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进行控制。 (2)工具:利率最高限、信用配额、流动比率和直接干预等。其中规定存贷款最高利率限制,是最常使用的直接信用管制工具。
4.间接信用指导 即中央银行通过道义劝告、窗口指导等办法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 道义劝告:是央行利用其声望和地位对商业银行劝告。 窗口指导:是指中央银行根据产业行情,物价趋势和金融市场动向等经济运行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对商业银行提出信贷增减建议。窗口指导没有法律约東力,但影响力往往较大。
(四)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
1.含义:又称为货币政策的中间指标、中间变量等,它是介于货币政策工具变量和货币政策目标变量之间的变量指标
2.中央银行选择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依据的原则:可控性、可测性和相关性。
3.分类:利率(短期利率,如用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和短期国库券利率)、货币供应量、超额准备金或基础货币、通货膨胀率
(五)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1.定义:指中央银行利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货币传导机制是否顺畅直接影响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
2.历史沿革 (1)改革开放前 由于没有商业银行和金融市场,我国货币政策传导的路径是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分支机构向企业(居民)传导,传导过程简单、直接,从政策手段直接到最终目标。 (2)20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宏观调控方式逐步转化,货币市场进一步发展,利率市场化推进,初步形成了中央银行→货币市场→金融机构业(居民)的传导体系,初步建立了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最终目标的间接传导机制。
3.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取决于: ①能够对货币政策变动做出灵敏反应的经济主体; ②较为发达的金融市场; ③较高程度的利率汇率市场化。
(六)近年来我国货币政策的实践
1.2006-2007年从“稳健”转到“适度从紧”再到“从紧”。
2.2008年下半年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
3.2009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内需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显著增强中国人民银行通过窗口指导、风险提示、公开市场操作等多种方式,引导金融机构注重贷款平稳可持续增长和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正确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
4.201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2011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宏观政策导向发生了一个重要变化。之后,2011-2017年7次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均确定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这意味着我国已连续8年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
5.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认为,宏观政策要强化逆周期调节,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适时预调微调; 稳定总需求;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实施更大规模的减税降费,较大幅度增加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松紧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改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提高直接融资(股票和债券)比重,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中级经济师-《经济基础知识》 (共140分,84分及格)
第一部分 经济学基础(10章=29分)
第二部分 财政(7章=23分)
第三部分 货币与金融(5章=23分)
第18章 货币供求与货币平衡
第19章 中央银行与货币政策
第20章 商业银行与金融市场
第21章 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
第22章 对外金融关系
第四部分 统计(5章=21分)
第五部分 会计(5章=21分)
第六部分 法律(5章=2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