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七上:古代诗歌四首
这是一个七年级上册古代诗歌四首的思维导图,从目标、古代诗歌、字词、曹操、小结、拓展、背景、首联、颔联、颈联、尾联等多个方面作了非常详细的介绍,供大家学习参考。
编辑于2021-09-08 08:38:44"简单学习之道:专注与正念是成功的基石!" 掌握八个学习原则:正定、正念、正勤、正命、正行、正语、正思、正见,用正确方法专注学习。天资 敬业必成,散漫注定失败。坚持听课四原则,压缩娱乐投入,善用工具,循序渐进。知行合一,教学相长,时刻反思,保持热情。用简洁语言分享见解,传递学习信心,每一步稳扎稳打,终达中等以上标准。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通关宝典来了!精选20类高频考题,覆盖《水浒传》《骆驼祥子》《西游记》等12部核心名著。内容包含:一、选择题/填空题速解技巧二、情节概括与人物形象分析模板三、名著对比题专项突破(如《西游记》vs《海底两万里》想象手法对比)四、易错题强化与真题实战训练,附《红岩》象征意义等典型例题解析,助你快速掌握"慌忙上马"类细节题答题要点。"
【中考必背名句精粹】20句经典诗文,一网打尽历史兴亡、人生哲思与自然壮美!从《论语》的智慧到张养浩"兴亡百姓苦"的慨叹,曹操笔下星汉灿烂的胸襟,《关雎》的比兴之美,再到陆游"柳暗花明"的绝处希望。涵盖三峡疾风、落红护花、新老交替之思…每句皆附核心考点提示,助你精准掌握默写关键。聚焦民生视角、哲理意象与修辞手法,150字浓缩古诗文精华!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简单学习之道:专注与正念是成功的基石!" 掌握八个学习原则:正定、正念、正勤、正命、正行、正语、正思、正见,用正确方法专注学习。天资 敬业必成,散漫注定失败。坚持听课四原则,压缩娱乐投入,善用工具,循序渐进。知行合一,教学相长,时刻反思,保持热情。用简洁语言分享见解,传递学习信心,每一步稳扎稳打,终达中等以上标准。
"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通关宝典来了!精选20类高频考题,覆盖《水浒传》《骆驼祥子》《西游记》等12部核心名著。内容包含:一、选择题/填空题速解技巧二、情节概括与人物形象分析模板三、名著对比题专项突破(如《西游记》vs《海底两万里》想象手法对比)四、易错题强化与真题实战训练,附《红岩》象征意义等典型例题解析,助你快速掌握"慌忙上马"类细节题答题要点。"
【中考必背名句精粹】20句经典诗文,一网打尽历史兴亡、人生哲思与自然壮美!从《论语》的智慧到张养浩"兴亡百姓苦"的慨叹,曹操笔下星汉灿烂的胸襟,《关雎》的比兴之美,再到陆游"柳暗花明"的绝处希望。涵盖三峡疾风、落红护花、新老交替之思…每句皆附核心考点提示,助你精准掌握默写关键。聚焦民生视角、哲理意象与修辞手法,150字浓缩古诗文精华!
古代诗歌四首
目标
熟读成诵
理解诗情
品味语言
体味意境
鉴赏能力
文化自信
文化品位
审美情趣
古代诗歌
古体诗
唐前,较少格律限制
《观沧海》
乐府诗
近体诗
律诗
八句四联中间对仗
首联
颔联
颈联
尾联
五律
《次北固山下》
七律
《钱塘湖春行》
绝句
四句两联,一联对仗
词
曲
与词相近
《天净沙·秋思》
出现于南宋和金代,盛于元代
句法较词更为灵活,多用口语
观沧海
字词
cāng(沧)海 jié(碣)石 sǒng zhì(竦峙)
水何dàn dàn(澹澹) xiāo sè(萧瑟)
临:到达,登上
澹澹:水波荡漾
竦峙:耸立。
星汉:银河。
若:好像。
至:达到极点。
曹操
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
伐黄巾,令诸侯,灭吕布,取袁术,战官渡,定北方,征乌桓,败赤壁,善诗歌,抒抱负,创建安,声慷壮
1~8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向东进发登上碣石山,得以观赏大海奇景。
1~2句:交代观海的地点。
“观”字统领全篇,下文由“观”字展开,写登山的所见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海中山岛高耸陡立。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秋风飒飒,海上涌起巨大的波涛。
3~8句:描写海水与山岛。(实景)
9~12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银河星光灿烂,也是从这浩渺海洋中产生的。
9~12句:(想象)
表现吞吐日月星辰的气概
更显示了诗人的博大胸怀
全诗高潮
夸张
创造极其开阔的意境,给诗歌增添了积极的浪漫主义色彩
联想
日月星辰这些自然界伟大的景象,全离不开大海的怀抱
想象奇特,胸怀开阔
渗透着:昂扬奋发建功立业的精神
展现了:力挽狂澜一统天下的雄心
塑造了:豪气盖世英姿勃发的形象
大海形象正是诗人形象的化身
借大海的形象抒发了建功立业的愿望
写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雄浑诗句
附文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真是幸运极了,就用歌唱来畅抒心中情怀吧!
附文,是为和乐而加,与诗的内容无关
小结
采用虚实结合,借景抒情的手法,描写沧海的壮丽景色
表现作者博大的胸怀,以及抒发统一天下的宏伟抱负。
“诗言志,歌咏言”
诗是作者思想情感的艺术表现
拓展
搜集:“胸襟”“抱负”“志趣”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③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⑤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⑥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李白(701—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诗仙”
诗风豪放飘逸,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
善于从民歌、神话中取材,构成其特有的瑰丽绚烂的色彩
屈原以来浪漫主义诗歌的新高峰
解题
这首诗中对暮春时节特定景物杨花、子规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同情和关切的思想感情。
王昌龄天宝年间被贬到龙标尉,与其交情深厚的李白当时正在扬州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便题诗抒怀,慰藉远方的友人
1-2
杨花/落尽/子规/啼
在杨花落完子规啼鸣之时
描写了“杨花”和“子规”,点明了时令是“暮春”
暮春
花泪同落的季候
奠定伤感的基调
杨花
漂泊无定
被贬荒僻之地的飘零流落之感
子规
即杜鹃,啼叫悲哀凄惨
开头一句的写景,不着悲痛之语,却处处蕴含悲痛之意
闻道/龙标/过/五溪
我听说您被贬为龙标尉,一路要经过五溪
3-4
我寄/愁心/与/明月
我把我忧愁的心思寄托给明亮的月亮
随君/直到/夜郎/西
希望它陪着您一直到夜郎以西
后两句点明主旨
表达了诗人的忧愁和无奈
抒发了对友人深切的关心与同情
把明月人格化,让其代为陪伴友人远行
心灵:如月光洁
友谊:皓月长存
小结
每一首诗中必定会有的那个人,就是诗人自己
特定意象:“杨花”“子规”
丰富想象:“明月”“愁心”
形象思维:借月抒怀
对友人不幸的同情
对官场倾轧的憎恶
拓展
①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玉阶怨》)
②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秋浦歌》)
③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月下独酌》)
④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关山月》)
次北固山下
释词
次:停宿。
客路:旅人前行的路。
风正:风顺。
悬:挂。
残夜:指夜将尽未尽之时。
背景
王湾(693-751),洛阳(今属河南)人。唐代诗人。
游历江南时所作,格调壮美,意境开阔,
预示了盛唐诗歌健康发展的前景。
据说,宰相张说曾将其题写于政事堂。
北固山,在今江苏镇江北。
首联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在青山之外旅行,在绿水之中行舟。
首联:点题。青山:指北固山。
想象船到镇江后,还要乘驿车到别处,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颔联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怎样的情景?
潮水涨满时,两岸之间水面显得更宽阔。顺风行船,将船帆高悬。
颔联:写船上所见景色——江面恢弘阔大。为颈联作铺垫。
潮平:两岸才显得宽阔;风正:帆才有悬空的态势。
“悬”是端端直直高挂着的样子。
不用“风顺”而用“风正”
风虽顺,却很猛,那帆就鼓成弧形了
既是顺风,又是和风,帆才能“悬”
而“正”字兼包“顺”与“和”的内容。
颈联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名句:要深刻理解其意蕴
夜将尽未尽时,一轮红日从海上升起。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
颈联:既写景又点明时令。残夜:夜将尽未尽之际。
残夜海日东升,旧年江上已是春天——时光飞逝,怎能不令人感慨!
炼字
日、春
新生的美好事物的象征
生、入
使之拟人化:意志和情思
玩味哲理
海日生于残夜,将驱尽黑暗
江春闯入旧年,将赶走严冬
写景逼真,叙事确切,表现哲理,
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尾联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思乡的家书要传到哪里呢,希望北归的大雁把它捎到洛阳。
诗人离家日久,新年一到乡愁难耐,自然想到借大雁传递家书。
全诗笼罩着一层淡淡的乡思愁绪。
而尾联直接表达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小结
全诗陈陈相因,浑然一体。
首联:身在异乡、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
颔联:江上行船的情景
颈联:拂晓行船的情景,对仗隐含哲理,催人奋进
尾联:见雁思亲,与首联呼应
全诗
借景抒情
开阔秀丽的早春江景
景
乡愁乡思
放眼山川的博大胸襟
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
情
拓展
思乡是中国文学的主题之一
乡愁催生无数诗人,诗人创造了无数乡愁诗
乡愁丰富了情感世界,乡愁诗歌丰富了文学世界
思乡是炎黄子孙“结”
①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诗经·小雅·采薇》
②悲歌可以当泣,远望可以当归。(汉乐府民歌《悲歌》)
③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唐·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④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宋·李清照《菩萨蛮》)
⑤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日夜望月寄杜郎中》)
⑥逢人渐觉乡音异,却恨莺声似故山。(唐·司空图《漫书五首》)
⑦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唐·杜甫《月夜忆舍弟》)
天净沙·秋思
背景
文体
散曲中的小令。天
天净沙:曲牌名
秋思:散曲题目
元杂剧四大家
关汉卿、马致远、王实甫、白朴
马致远,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散曲家
曾热衷功名,因元代民族高压政策,而未能得志。
一次羁旅途中,写下本诗
被称为“秋思之祖”
画意
缠满枯藤的老树,即将归巢的暮鸦在树梢上盘旋;
一个老者,骑着瘦马,迎着冷飕飕的西风,在古道上踽踽独行
他走过横架在溪流上的小桥,来到溪边的几户人家门前,
夕阳欲坠西山,人在旅途,投宿无门,不禁悲从中来,肝肠寸断。
给画面拟个标题
断肠人秋旅图、深秋郊野独行图、天涯断肠人
前三句
写景
藤、树、鸦、桥、水、家、道、风、马
萧瑟凄凉的景象
渲染
凄清孤寂的氛围
昏鸦归巢
反衬出游子的漂泊和无所归宿
小桥流水人家
虽然简陋清贫,却有亲人团聚的天伦之乐
透露
对宁静温馨的家园生活的向往
反衬
有家归不得的悲苦与凄凉
古道西风瘦马
侧面写出游子疲惫、憔悴的神情
羁思旅愁:借景物自然显现
后两句
抒情
小令主轴
断肠人在天涯
夕阳
照
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
古道瘦马
天涯
加重了悲凄衰残的色彩
说尽了千古羁旅人无限的愁闷
主旨
寄情于物
通过对众多自然景物的描写
抒发了羁旅天涯之人内心的凄苦愁楚之情
语言
精炼确切,富有特色
五句28字
描绘画面
诗情浓郁
创造意境
凄冷悲寂
前三句
九个形象,九个小景,三幅画面
三个排比句
并列的偏正短语
一语道破“某一种心情”
写法
对比映衬
静景
藤、树、桥、人家、古道
动景
鸦、水、风、马、夕阳
明亮色调
落日余晖
暗淡色调
深秋晚景
天伦之乐
昏鸦归巢
小桥流水人家
羁旅之苦
游子的归宿无处
旅途的艰难凄苦
增强
视觉效果
感情色彩
小结
28字
巧构
选取
秋天富有特征性的景物
摹画
秋郊夕照图
创造
萧瑟、苍凉的意境
衬托
天涯游子思乡的孤寂凄楚
写景
动静相衬
用景物
点染“秋”
表现“思”
写人
借景言情
化景为情,情从景出,把“秋思”写得非常凄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