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总结
高中文学类文本阅读—知识点总结,包含整体小说阅读:了解文学特征、掌握读文技能;小说情节,小说环境,小说语言等内容。
编辑于2021-09-13 02:05:46文学类文本阅读
小说阅读
整体小说阅读
了解文学特征
小说分类
按篇幅分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按题材分
历史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武侠小说
按体制分
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按表现手法分
现实主义小说,浪漫主义小说,现代主义小说
按语言形式分
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按国别分
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小说情节、环境、人物及主题的关系
小说常见主题
揭示人性:通过描写主人公的性格特点、道德风貌、品格等,揭示人性中的真善美和假恶臭
针砭时弊:将现实生活中的丑恶现象用故事的形式加以揭露和鞭挞
百态人生:反映小人物的生存现状和心理状态
寓言人生:通过寓言形式,将人生的重大问题寓于故事中
掌握读文技能
小说阅读步骤—读文“4步法”
切分层次,初识情节
开端
发展
高潮
结局
关注描写,初识人物
抓住时空,初识环境
多方联系,初识主旨
小说情节
题型一:情节概括题
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传统小说模式(线性结构模式)
单线结构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双线结构
一明一暗
一主一次
摇摆式
情节扣人心弦,极具魅力
对话式
言为心声,便于突出人物性格特点,结果简洁明快
对话的手法,直接切入生活的横截面
透析人物的精神世界,展现各自生活态度差异
有限的篇幅,丰富的思想
外国小说模式
“延迟”式
环环相扣,实现小说的结构张力
“突转”式
结尾出人意料,但又合乎情理
“横截面”式
在精巧的结构中展开漫长的时间和立体的无限空间
意识流
让人物的意识在超时间的空间里按照心里时序任意往来
情节线索
小说线索
类型
人物
线物
事物
情线
时空线
结构
单线结构
复线结构
明线与暗线
主线与副线
主线:以主人公为线索
副线:以其他人物为线索
作用
结构
组织材料,贯穿全文
结果清晰,情节集中
使行文富于变化
人物
突出,丰富人物形象
主题
揭示、丰富、深化主题
双线
容纳更为纷繁复杂的生活内容,使人物形象更丰满
明线
所叙述的人物故事更容易集中突出
暗线
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为巧妙
使小说的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规范作答保精准
情节概括“4方法”
结构连贯法
场面连贯法
线索连贯法
细节连贯法
细节概括“3步骤”
第一步:审题干,明题型
第二步:依内容,理层次
第三步:巧概括,规范答
题型二:情节手法(含叙事技巧)题
知识储备
情节叙述手法
人称和视角
第一人称: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便于感情交流
第二人称:拉进了叙述者与人物之间的距离,增强了文章的抒情性与可读性,便于感情交流
第三人称:深入人物内心,将人物的心理活动告诉读者;展示不同人物在不同地点同时发生的事
叙述方式
顺序
情节发展脉络分明,结构完整
倒序
制造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
使情节更完整,结构更严密,内容更充实
衬托中心人物,丰富情节,深化文章主题
补叙
对上文的内容做补充交代,有助于更好地表达主题
使文章结构完整,行文跌宕起伏,达到出人意料的效果
若无补叙会影响故事完整性
平叙
条理清楚,便于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拓展作品容量
情节安排技巧
悬念
吸引读者,引人入胜
伊扬
使文势起伏多变,使文章产生峰回路转、跌宕起伏的效果
照应
使情节连贯,脉络清晰,结构紧凑
伏笔
使全文前后呼应,结构更严谨,情节发展更合理,前因后果更分明
对比
给人们印象的印象和启示
衬托
使文章更生动,人物、事物形象更突出,主题更鲜明
铺垫
蓄积气势,突出文章主旨
突转
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效果,多主旨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题型三情节作用题
知识储备
开头情节
一般开头
①开门见山,点明题旨
②引出下文,为后面情节做铺垫
③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
设疑开头
①造成悬念,引出下文
②引起读者的思考或阅读兴趣
写景开头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
②渲染气氛
③烘托人物心情
中间情节
补充叙事,揭示矛盾关系
照应前文,为后面的情节发展做铺垫
推动情节发展或转折
结尾情节
出人意料式结尾
①结构安排上:使平淡的情节陡然生出波澜,震撼人心
②表现手法上:与前文的伏笔相照应,使人觉得又在情理之中
令人悲伤的悲剧结尾
①主题上:能更好的深化主题
②表现人物性格上:强化人物性格的悲剧色彩
③结局上: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令人喜悦的大团圆结局
①表达效果上:喜剧性的结局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空间,耐人寻味
②读者的情感体验上:喜剧性的结局与主人公、作者的意愿构成和谐的统一体,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
③主题上:凸显美好的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
戛然而止式结尾
留下空白,给读者流出想象的充分空间
小说环境
题型一:环境描写手法
描写手法
修辞手法
比喻 夸张 拟人 对偶 排比 反复 借代 设问 反问 引用 双关 对比 衬托(正衬和反衬)
表达技巧
①情景交融、借景抒情
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烘托人物心理、烘托人物形象、象征社会环境、烘托思想感情
②托物言志(象征)、叙事结合
使表达更加含蓄,有意在言外之妙,使文章内涵丰富,富有哲理,给人以启迪
③动静结合、化静为动
使表达形象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
④对比、衬托(正衬和反衬)
突出所描写事物的特点,突出作者的某种感情,深化文章的主题
⑤白描
用字简练,表达效果简介传神
⑥细描
突出事物主要特点,使文章内容更加丰富,便于表达感情
⑦抑扬
使文章曲折有波澜,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感情,以小见大、侧面烘托、点面结合、以点带面等
描写角度
感觉角度
视觉、听觉、嗅觉、味觉
观察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
写景顺序
远近结合、高低结合、内外结合等
题型二:环境特点概括
环境分类
自然环境描写
交代人物活动的时间、地点、季节、天气、景物等
社会环境描写
交代人物生存环境、社会关系等
题型三:环境描写的作用
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方面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或地点
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
③渲染气氛,奠定基调
人物方面
①烘托心情
②体现身份、地位、性格等
③暗示命运
情节方面
①暗时或推动情节的作用
②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或制造悬念
③作为情节发展的线索
④与标题相呼应,诠释标题的内涵
⑤开头的环境描写,引出下文xx内容
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
主题方面
①揭示主题
②深化主旨
环境方面
展示人物活动及成长的时代背景
人物方面
揭示形成人物性格的社会基础
情节方面
推动情节发展
主题方面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小说主题
小说形象
题型一:人物形象塑造手法
直接描写
肖像、动作、神态描写
展现人物内心及性格特征
语言描写
体现人物性格
心理描写
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感情
表现人物思想品质
推动情节发展
间接描写
其他人物、物象、环境衬托
引发读者联想想象,含蓄的表现人物形象
题型二:人物形象的概括与分析
人物形象构成
代表-身份-地位
成长环境
身份标签
思想性格特征
思想特征
进步倾向
落后倾向
性格特征
优点
缺点
形象价值意义
形象意义
主题作用
小说语言
题型一: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人物语言
体现人物性格
叙述人语言
体现作者思想感情
题型二:品味语言艺术
赏析语言风格类型
冷峻、热烈、简洁、明快、晓畅、典雅、清丽、幽默、辛辣、含蓄
赏析语言描写技巧
动作、神态、心理
小说标题、主旨
题型一:标题题
时间、地点、环境为题
点明时间、地点
创设故事背景
渲染环境气氛
隐含比喻象征
物件(物象)为题
作为结构线索贯串全文
概括故事情节
寄托作者感情
揭示文章主题
隐含比喻象征意义
问题为题
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引人思考
题型二主旨题
抓标题
抓情节
抓人物形象
抓环境描写
抓作者的思想倾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