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哲学通论
四川大学哲学考研、宗教学考研参考书目,涉及哲学的基本问题或者研究方法等。
编辑于2021-09-15 13:04:56哲学通论
导言
哲学的含义
哲学意义
要求
黑格尔
第一章 哲学的自我理解
第一节 哲学与哲学观
哲学的根本问题
发展
哲学观概论
普遍规律说
认识论
语言分析
存在意义
精神境界
文化样式
文化批判
实践论
哲学与人类把握世界的基本方式
第二节 哲学与常识
三个层次的概念框架
概念的理解注意事项
分类
常识与经验的世界图景
常识与形而上学的思维方式
常识与经验的价值规范
哲学对常识的超越
经验/超越
表象/概念
有限/无线
非批判性/批判性
常识哲学化和哲学尝试化
第三节 哲学与科学
作为理论的哲学与科学
理论思维的两种基本方式
科学
哲学
哲学对科学的反思
思维维度
反思对象
逻辑
反思科学活动的基础
反思科学的研究成果
反思科学发展的逻辑
反思时代的精神
第二章 哲学的思维方式
第一节 哲学的基本问题
通常解释
探索哲学基本问题的经典论述
近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现代哲学与哲学基本问题
第二节 哲学的反思活动
反思的维度
反思的思维
反思的对象
反思的特性
超验
批判
综合
前提
第三节 哲学的前提批判
反思的层次
思想前提及其特性
前提批判的方式和基础
哲学前提的自我批判
第三章 哲学的生活基础
第一节 哲学与人的存在方式
哲学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
哲学与人类存在的实践性
第二节 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
人类关于自身存在的自我意识
哲学与个体的自我意识
哲学与社会的自我意识
哲学与意义的”普照光“
第三节 哲学与时代精神的精华
时代和时代精神的精华
时代精神的理论表征
塑造和引导时代精神
第四章 哲学的主要问题
第一节 ”在“:存在论或本体论问题
”本体"或”本体论“的概念解析
本体论的三重内涵
终极存在
终极解释
终极价值
本体论的自我批判与现代重建
第二节 ”真“:认识论和逻辑学问题
”真“的概念解释
”真理“和”思想的客观性“
思想客观性问题的扩展与深化
思想客观性的辩证唯物论理解
真理观的哲学视野
第三节 ”善“:伦理学和价值论问题
”善“的哲学追问
价值和价值论
价值导向与价值取向
第四节 ”美“:哲学层面的美学问题
美与人的存在方式
美的存在与创造
美的发现与体验
真善美的统一
第五节 ”人“:关于人的哲学
哲学与“认识你自己“
人的存在与人的世界
人类存在的意义
关于人类解放的哲学
第五章 哲学的派别冲突
第一节 考察哲学派别斗争的方法论
哲学派别冲突与人类存在的矛盾性
用两个标准考察哲学理论
反思现代哲学的派别冲突
第二节 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
本原问题
”认识路线“问题
哲学唯心主义的认识论根源
唯物主义的历史形态
第三节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思维方式的问题
辩证法的概念分析
辩证法的自在性/自为性
辩证法的批判性本质
第四节 经验论与唯理论
人的感性和理性的矛盾
经验论和唯理论的分歧
表象与思想的矛盾运动
第五节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
科学主义的概念和解析
人本主义的概念和解析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对峙与融合
科学主义与人本主义的社会历史观
第六章 哲学的历史演进
第一节 哲学历史演进的多量透视
哲学发展史的含义
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透视哲学史
从人类存在的历史形态透视哲学史
从哲学寻求崇高的进程透视哲学史
第二节 哲学历史演进的基本特征
自我追问和自我扬弃的历史
哲学问题自我相关和哲学原则解释循环的超越
第三节 哲学的现代革命和当代趋势
”实践转向“和马克思的哲学革命
”语言转向“与现代西方哲学
现代西方哲中的”后现代主义“思潮
当代中国的哲学主流
第七章 哲学的修养创造
第一节 哲学的品格
向上的兼容性
时代的容涵性
理论的系统性
思想的开放性
第二节 哲学思维的训练
哲学的求真态度
反思取向
批判精神
创新意识
分析方法
辩证智慧
第三节
高举远慕的心态
慎思明辨的理性
永无止境的求索
附录
重新理解哲学
哲学思想的解放
哲学的理论自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