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资料分析
公考《资料分析》,看这一篇就够了。看完多练习,结合个人习惯,进行少量修改,打印一份放手边,哪里不会看哪里,拿下资料分析。
编辑于2021-09-17 16:04:49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3章《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2章,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苏科版8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梳理,展示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条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这种组织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核心内容,便于记忆和复习。还介绍了多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和“边边边”等,并详细说明了它们的由来、内容、应用格式以及推论。这些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使用其他版本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3章《勾股定理》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8年级上册数学(苏科)第2章,轴对称图形相关知识点梳理,使用其他版本教材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可以作为学习笔记和复习资料,帮助大家系统地回顾和巩固所学知识,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历史知识。
苏科版8年级上册《全等三角形》相关知识点梳理,展示了全等三角形的定义、性质、以及判定条件等多个方面的知识点。这种组织方式使得学习者能够一目了然地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核心内容,便于记忆和复习。还介绍了多种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如“边角边”、“角边角”、“角角边”和“边边边”等,并详细说明了它们的由来、内容、应用格式以及推论。这些信息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解题技巧和方法,有助于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灵活运用。使用其他版本的同学也可以正常使用。
资料分析
快速阅读
注意事项
重点圈阅
标题、时间、注释、单位
粗略浏览
具体数据
阅读时间
60S以内
方法
先快速阅读材料,再做题,具体找数据
材料类型
文字材料
关键标点(句号、分号)
关键词(占、比)
段落主旨,结构
表格材料
标题
横、纵轴
单位
图形材料
标题,横纵轴、标示,单位,类别名称
题干阅读技巧
时间
主旨句
易错点
部分VS整体
现在VS过去
核心统计概念
量与率
量:有一定计量单位的绝对数
基期量
“比”后
现期量
“比”前
增长量
现期量较基期量变化的数值
率:量与量之间的比例关系
增长率
现期量较基期量变化的幅度
增长最多VS增长最快
量VS率
增幅、降幅、变化幅度
增幅
增长率
可正,可负
降幅
必须为负,比较绝对值
变化幅度
可正可负,比较绝对值
基期与现期
基期
作为参照标准的时期。描述基期的具体数值叫基期量
跟具参照基期的不同,分为同比和环比
同比
一般指与上年同一时期相比的情况
基期=上年同一时期
环比
指与相邻的同一个统计周期相比的情况
基期=上一个相邻统计周期
现期
相对于基期而言,是与基期相比较的后一时期。描述现期的具体数值叫做现期量
百分数与百分点
利润率
利润率
主营业务利润率
=利润总额/主营业务收入*100%
销售利润率
=销售利润总额/销售总收入*100%
产值利润率
=销售利润总额/总产值*100%
净利润率
=净利润(税后利润)/主营业务收入
贡献率
经济增长中各因素所起作用的大小程度
指分量增长量占总量增长量的比重
贡献率(100%)=分量增长量/总量增长量
拉动...增长
某部分的增长量拉动整体增长的程度指标
指整体中某部分的增长量与整体基期量的比值
拉动...增长...个百分点=分量增长量/总量的基期量*100%
顺差与逆差
进出口总额
实际进出我国国境的货物总金额,包括进口总额和出口总额
进出口总额=进口额+出口额
出口额
一定时期内从国内出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也称出口贸易总额或出口总额
进口额
一定时期内从国外进口的商品的全部价值,也称进口贸易总额或进口总额
顺差(净出口额)
出口额>进口额
顺差额=出口额-进口额
顺差额=2*出口额-进出口总额
顺差额=进出口总额-2*进口额
逆差
出口额<进口额
逆差额=进口额-出口额
GDP
国内生产总值
一二三产业
指数
一般假定基期为100,其他量和基期相比得出的数量
相应两期实际比值=相应两期指数的比
250(现期):200(基期)=125:100
五年规划
十一五:2006~2010
十二五:2011~2015
十三五:2016~2020
核心考察体系
现期量A
问明年
A=
B*(1+r)
B+X
问n年后

基期量B
计算
直接计算
B=

A-X
lrl≤5%
化除为乘,B=A*(1-r)
间隔基期量
基期量(前年)=

基期差值计算
问法
去年XX比XXX多多少亿元(吨)
基期差=

干扰项:B1-B2
比较
增长量X
计算
X=
A-B
B*r

增长量=

减少量=

n为增长率r对应的特殊分数的分母
年均增长量

2006~2010年年均增量(江苏)
=(2010年-2005年)/5
江苏往前推一年(翻旧账)
2006~2010年年均增量(其他)
=(2010年-2006年)/4
十一五规划期间(2006~2010)年均增量
=(2010年-2005年)/5
比较大小
增长量
①大大则大
现期量大,增长率大,则增长量大
②一大一小看乘积
现期量*r,大则增长量大
减少量
①A大,lrl大,则减少量大
②A*lrl大,则减少量大
变化量
①A大,lrl大,则X大
②A*lrl大,则X大
增长率r
普通增长率
计算
r=



发展速度
=现期量/基期量=增长率+1
拉动增长率
如果B是A的一部分,B拉动A增长了x%,那么
拉动增长率x%=B的增长量/A的基期量
增长贡献率
=部分增长量/整体增长量
比较大小
①倍数替代:看(现期/基期)的倍数关系,若差别较大,则用倍数(或发展速度)替代增长率的比较
②增长量替代:看基期量之间关系,若B相差不大(通常最大的基期量是最小基期量的1.3倍左右),用增量来替代增长率比较
特殊增长率
两期间隔增长率(R)
适用范围
今年与前年相比:2017年比2015年增长
2013年(增长率r1)→2012年(r2)→2011年
2013年(R)→2011年

求间隔倍数
=1+R
当两个lrl均小于10%时,可忽略它们的乘积,否则
一个化成分数,一个不变
一个化成小数,一个不变
混合增长率(整体与部分)
整体增速介于部分增速之间且偏向贡献大的(基期量较大的一侧)
用现期量替代基期量近似估算
线段法
距离和量成反比
距离是指混合前和混合后的距离(做差)
口诀
混合之前写两边,混合之后写中间
距离和量成反比
例题
年均增长率


n相同时,年均增速的比较
转化为比较(末期量/初期量)
比重
现期比重
A占B的比重,B中A的占比
比重=部分量/整体量
利润率:利润占收入的比重(资料分析)
问法:
今年A占B的比重为
公式:
A/B
A:部分量的现期
B:整体量的现期
基期比重
问法:
去年A占B的比重为
公式:

A:部分量的现期
A;分子(部分)
B:整体量的现期
B:分母(整体)
a:部分量的增长率
a:分子的增长率
b:整体量的增长率
b:分母的增长率
方法:
算一半(A/B)
拆1法
两期比重
问法1:
今年A占B的比重比去年上升/下降
a>b,比重上升
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a<b,比重下降
现期比重<基期比重
问法2:
今年A占B的比重比去年高/低了几个百分点
①a>b,比重上升;a<b,比重下降
②比重之差<la-bl
③公式
平均数
现期平均数
问法:
今年“每”、“均”、“单位”
平均数=总量/总个数
A/B
平均数=后/前
月均收入=收入(后)/月份(前)
人均GDP=GDP(后)/人数(前)
基期平均数
问法:
去年“每”、“均”、“单位”
公式:

确定好对应的A、B、a、b
方法:
算一半(A/B)
拆1法
两期平均数
问法:
今年“XX平均数”比去年...上升还是下降了
a>b,平均数上升
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
a<b,平均数下降
现期平均数<基期平均数
平均数的增长量

平均数的增长率
问法:
今年“XX平均数”比去年增长/下降了...%
公式:

问某年n月指标高于/小于1~(n-1)月的平均值
→n×n月>1~n月
倍数
现期倍数
倍数
今年A是B的多少倍
公式

倍数=增长率+1
基期倍数
问法:
去年A是B的多少倍
公式:

基期倍数
翻番
翻n番,为原来的2^n倍
常以错误选项出现
其他
增长量-倍数杂糅

平均数-倍数杂糅

十字交叉
Aa+Bb=(A+B)r

集合类(极限思维)
技巧
对形如的式子,x%越大,x%/(1+x%)越大
综合分析
两种问法:
正确(能推出)VS不正确(不能推出)
简单原则
①公式优先
②口诀优先
③直接读数优先
④简单计算优先
优先一次计算
优先对比比较
⑤现期,基期同时出现,优先现期
⑥时间点,时间段同时出现,优先时间点
易错考点
A超过B的3倍
A>3B
A比B多3倍
A-B=3B
速算技巧
首数法
使用方法
加法
位数相同,首位相加,注意是否有进位
194+222=4XX
位数不同,首位与较大加数相同或加1
减法
位数相同,首位相减,注意是否有借位
4322-2511=18XX
位数不同,首位与较大减数相同或减1
除法
多为一步除法中,分母有效数字多于三位时四舍五入保留前三位,分子不变
2214/(1+1.2%)=2214/1.012=21XX
515.32/314=1.X
尾数法
只取每个数据的末尾数字进行计算
题型特点
选项尾数各不相同
使用方法
几个数和的尾数与尾数的和相等
2452+613=XXX5,尾数为5
两个数相减,尾数不够减时,先借位再相减
2452-613=XXX9,尾数为9
截位(舍相同)法
使用方法
加减法
正常从左向右截前三位
截位直除
截几位
左二截
除法类,当选项首位不同时,将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两位来计算,第三位进行四舍五入
应用前提
选项数据首位不同
选项首位相同,但第二位不同,次位差大于首位
次位差:第二位的差
次位差,找最接近的
操作技巧
分子取整
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两位
第三位四舍五入
留三个
除法类,当选项首位相同,第二位不同,次位差≤首位时,将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来计算,第四位进行四舍五入
应用前提
选项数据首位相同,第二位不同
操作方法
分子取整
分母从左向右截取前三位
第四位四舍五入
精确计算
除法类,当选项首两位相同或者很接近时,需精确计算
应用前提
选项数据前两位相同或非常接近
截谁
一步除法
只截分母
多步计算
分子分母都截
截位舍相同
除法类,当分母或分子中出现加减法计算时,可以依据选项将分子或分母进行截位舍相同处理
应用前提
除式中分子或分母出现加减法
操作方法
加减法考虑舍相同
有效数字法
在精度允许的范围内,将算式中的有效数字近似为与之相近的简单数字,简化计算的过程
题型特点
有效数字较多,选项有一定差距的求值类题目
四舍五入
一般在第三位有效数字上四舍五入
1119.99*6.82%≈1120*7%=78.4
精度要求不高的话,可以进行较大范围的放缩,不必严格遵守四舍五入
要求精度较高时
同向变化
减法,除法同向变化,同时增大或者缩小
反向取舍
加法,乘法反向取舍,一个数据增大,另一个数据减小
146.03*2.652≈150*2.6=390
范围限定
3976.7/((1+7.2%)*(1-3.6%))≈4000/(1+7.2%-3.6%)=4000/(1+3.6%)=38XX
运算拆分法
3535*(1+11.2‰)≈3535+3535*1%+3535*1‰=3535+35+4=3574
175.5/13=(169+6.5)/13=13+0.5=13.5
比较类
①
一大一小,直接看:分子大的分数大
同大同小
竖着直接除
横着看速度:谁快谁牛气,慢的看成1
37→76,2+
26→52,2
2+快,分子快,分母看成1,变成37/1,76/1
可以通过计算增长率,谁大,谁快
同位比较法
在相同位置比较数字大小
使用方法
比较两个分数大小时,若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分别小于另外一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并且两个分数的分子或分母存在明显的倍数关系
A÷B型
两个分数的分子存在倍数关系,将分子化同或近似化同
两个分数的分母存在倍数关系,将分母化同或近似化同
A×B型
两个乘积a×b与c×d比较大小
若a>c,d>b,则记a/c=X,d/b=Y
若X=Y,则a×b=c×d
若X>Y,则a×b>c×d
若X<Y,则a×b<c×d
差分法
两个分数的分子分母做差后与原来分数对比比较大小
两个分数a/b,c/d,如果a>c,b>d,a/b记为“大分数”,c/d记为“小分数”(a-c)/(b-d)记为“差分数”
小分数与差分数比较
小分数=差分数,则小分数=大分数
小分数>差分数,则小分数>大分数
小分数<差分数,则小分数<大分数
错位加减法
按照一定的原则,将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比例地各自加上或减去一定数值,使分数整体值基本保持不变
应用原则
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加减各自相同的倍数,分数本身值不变
54321/12345
+
54321+5432.1+543.21
因此,分子就加543的前两位数字54的1倍54
因此分子就加543的第一位数字5的1倍5
12345+1234.5+123.45
画一条竖线,只考虑前三位数字,分母加12,12余123的前两位数字12是一倍的关系。
分母加1,1与123的第一位数字1是1倍的关系
考虑前三位即可保证精确度,误差可控制在2%左右
-
54321-10800-1500
因此分子就减543的前两位数字54的2倍108
因此分子就减543的第一位数字5的3倍15
12345-2400-300
分母减24,24是123的前两位数字12的2倍
分母减3,3是123的第一位数字1的3倍
反算法
题型特点
题干要求满足某个或某些条件的指标个数,通常是指两数之比或增长在某个范围内,给出的比值一般简单易算
使用方法
1.将除法转变成乘法
2.检验“>”或“<”关系是否成立
3.若正面计数个数较多,可先从反面计数,再用总数相减
特殊分数
若m%=1/n,则n%=1/m
20%=1/5,则5%=1/20
16.7%=1/6,则6%=1/16.7
若m%=1/n,则n≈100÷m(取整)
14.3%=1/7,则7≈100÷14.3
公式法
增长量的(n+1)原则
增长量=现期量*r/(1+r)
令r=1/n
n为特殊分数的分母
增长量=现期量/(1+n)
减少量的(n-1)原则
减少量=现期量/(n-1)
增长率化除为乘近似公式
基期量=现期量/(1+r)
当lrl<5%时
基期量=现期量*(1-r)
其他
①
一个数÷5,等于这个数×2,小数点向前移一位
一个数÷25,等于这个数×4,小数点向前移两位
一个数÷125,等于这个数×8,小数点向前移三位
②
一个数×1.1,等于这个数错位相加(向前加)
一个数×0.9,等于这个数错位相减(向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