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直流输电基本原理和稳态模型
这是一篇关于直流输电基本原理和稳态模型的思维导图。包含组成及作用、基本原理、控制方式、稳态模型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柔性输电的思维导图。从基本概念、SVC、STATCOM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和分析,需要的可以收藏下哟。
这是一篇关于柔性输电的思维导图,包括柔性输电的定义、分类、输电装置类型,SVR基本元件及作用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电费水费思维导图
D服务费结算
材料的力学性能
总平面图知识合集
软件项目流程
一级闭合导线
建筑学建筑材料思维导图
第二章土的物理性质及工程分类
人工智能的运用与历史发展
电池拆解
直流输电
Hvdc发展历史
已投运高压等级:400,500,660,800
我国第一个试点工程---舟山工程,1989年 ////世界上第一条瑞典本土至果特兰岛
1990年,第一个跨大区、跨系统、超高压、大容量、远距离HVDC---葛洲坝到上海南桥(500KV,1200MW、1.2KA)
第一个交直流并联工程,世界上一个架空电路上有有源滤波器----天生桥到广州(500KV,1800MW,1.8KA)
世界上第一个高海拔环流,首次使用三调谐滤波器--贵州安顺到广东
第一个背靠背HVDC--西北到河南(灵宝工程),2005年
800KV工程
云南-广东500万千瓦
向家坝-上海 640万千瓦
锦屏-苏南 720万千瓦
银传-山东直流输电
世界上首个660KV
4000MW
2011年2月
首条规划的1100KV---淮东到重庆
优势与应用
优势
适合远距离输电,经济性好,造价低,不存在容性电流
控制与调节快速,有利于互联网各自调度与运行
可连接两个不同步交流系统
无同步稳定性问题
不增加短路容量
应用
远距离输电
跨海峡的电缆送电
不同频率并网
大区联网
非工频发电站与系统联网
类型与结构
结构分为
两端直流型
背靠背
多端
按直流导线正负性
单极
一根负极性+大地
双极
一正一负
同极
至少2根导线,同极性,通常为负+大地
组成及作用
换流变压器
作用
相换流站提供电压
磁偶合、隔离交流和直流部分
抑制从交流侧入侵的过电压
减少谐波
分类
三相三绕组、三相两绕组、单相双绕组、单相三绕组
特点
绝缘要求高、有载调压高、损耗高
换流站(由阀桥和有抽头的变压器组成)
阀组件:晶闸管、电抗器、电容器
整流器30%-50%
逆变器40%-60%
平波电抗器
作用:减少直流电压电流波动,防止轻负荷时电流不连续,受扰时抑制直流电流上升
滤波器
直流
单桥(谐波为6n)
双桥(谐波为12n)
交流
单桥6n+1
双桥12n+1
抑制谐波措施 :增加换流器的脉动数//加装滤波器
无功补偿设备
换流器稳态条件下消耗的无功功率为传输功率的50%,暂态更多
电容器组、精止无功补偿器、调相机
交流断路器
基本原理
基本假设
交流系统是三相对称、正弦,不考虑谐波
平波电抗器足够大,直流电流恒定、无纹波
理想变压器
理想开关,导通是电阻为0,开时为无穷大
晶闸管
导通
正电压(阳极高于阴极)
触发脉冲
一经导通,脉冲消失仍为导通状态
关断
阀电流减少为0
阀电压保持一段时间非负
不计回路电感影响
触发延池角a=0
导通角均为120
每隔60度一次换相,一个周期发生6次换相
6个脉冲,任一时刻只有2个阀导通
理想空载直流电压Vd0
有触发延迟角
a[0-90度]--整流///[90-180]度---逆变
导通角120,任一时刻只有2个阀道导通
换相瞬时完成
直流电压平均值Vd0*cosa
电流基波有效值
基波复功率
a[0,90],P>0,整流
a[90,180],P>0,逆变
a[0,180],Q>0,吸收无功
考虑回路电感
换相过程
不能瞬时完成换相,换相角y
正常运行,y<60度
不正常运行,y>60度,有3个以上的阀同时导通
与运行参数Id,Em,a,Lc有关,Id,Lc越大,Em越小,y越大;a接近0或180最大,接近90最小
3个阀同时导通
换相角计算
子主题
直流电压
平均值
计及换相角后,整流与逆变的分界触发延迟角为90-y/2
计及换相角后,换流器正常触发延迟角为[0,180-y]
稳态模型
整流器
逆变器
触发延迟角 a
换相角y
熄弧角
=a+y
触发超前角
熄弧超前角
两端直流输电
多桥换流器
偶数个电桥在直流侧串联,在交流侧关联
消去桥间耦合不利措施
安装交流滤波器
安装平衡电容器
控制方式
控制措施
自动控制晶闸管触发角--快速调整,1-10ms
调整换流变压器的电压比,慢速调整,5-6s
整流侧定电流(定功率),逆变侧定熄弧超前角(定电压)---正常工作方式
整流侧定最小触发角,逆变侧定电流---非正常工作方式,整流侧交流电压过低或逆变侧交流电压过高
整流侧最小触发角,逆变侧定触发超前角---正常工作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