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政治制度
这是一篇关于高中历史之政治制度的思维导图,介绍了中国古代、近代和现代的政治制度,还有古代和近代的政治制度。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高中物理知识点思维导图
政治制度
中国
古代
先秦
夏——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
“公天下”到“家天下”的转变
商——内外服制度
已经存在了较系统的国家机构
西周
分封制
宗法制
礼乐制
目的、内容、影响
秦朝(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
背景:
政治制度:春秋战国宗法制、分封制瓦解,君主专制加强
经济发展:小农经济
思想文化:百家争鸣后法家深得君心
内容:
中央:皇帝制度(核心);三公九卿制度(丞相、太尉、御史大夫)
地方:郡县制;文书行政(传递政令)
意义、影响:
积极: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的格局。
消极:专制制度易导致暴政,激化阶级矛盾
两汉
西汉初:黄老学说“无为而治”;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1、中外朝制度 2、“推恩令” 3、刺史制度
东汉光武帝刘秀:将尚书台确立为行政中枢,削弱三公权利
隋唐(三省六部制)
三省:中书省是受命于皇帝的决策与出令机构,门下省是审议封驳朝廷政令的机构,尚书省是执行机构。三省长官并称宰相,共同议政的地方叫政事堂。
六部:尚书省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影响:分工明确,提高了办事效率;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标志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成熟
宋元
宋:二府三司制(二府:掌管政务的中书门下叫东府,掌管军事的枢密院叫西府。三司:盐铁、户部、度支)
元:中书省总理全国政务的一省制中枢机构(地方上设行中书省)
明清
明:朱元璋废丞相,朱棣设内阁;地方上设三司:布政使司、都指挥使司、按察使司掌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清:议政王大臣会议——南书房——军机处;密折制
近代
民国时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建立中华民国,标志着资产阶级共和制度在中国诞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内容、意义)
北洋政府时期混乱的局势
南京国民政府蒋介石的一党专政
中国共产党的探索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建立背景、建立的制度、意义)
抗战时期建立的陕甘宁、晋察冀等根据地;实行“三三制”原则
解放战争时期政权建立的背景、具体的措施、意义
新中国成立前的理论建设:毛泽东的《论人民民主专政》
现代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根本政治制度)、1982年宪法(地位和意义)
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基本政治制度)
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发展历程、本质、特点、影响)
西方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希腊
城邦概念:小国寡民,独立自主
雅典的民主政治
三人改革(梭伦改革、克里斯提尼改革、伯利克里改革)
国家权力掌握在公民大会、议事会、官员和陪审法庭手中
雅典民主是建立在奴隶制之上的民主
斯巴达寡头政治
公民大会是最高机关;王位世袭;长老会议员30人(寡头)终身制
罗马
罗马共和国
权力由执政官、元老院、公民大会掌握
所有官职均无薪资,穷人无法出任
政体具有浓厚的贵族寡头特征
罗马帝国:屋大维建立元首制,形成君主专制(皇帝掌握权力,既是最高立法者,又是最高法官。军队听命于皇帝,是实行独裁统治的重要工具)
中古世纪西欧的封建制度
形成:封君封臣制度
重要特征(以法国为例):王权与教权的矛盾——三级会议的召开
英国的议会君主制(《大宪章》的签署,约束国王权利;德意志的分裂
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确立条件
特点及发展
美国的民主共和制
独立战争,颁布《独立宣言》
1787年宪法,联邦民主共和国
三权分立(国会、总统、法院)
法国政权的更迭——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_
历史: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