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沪科版九年级化学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沪科版九年级化学思维导图。该思维导图比较系统全面地归纳总结了关于这一部分的 知识点,可它提供借鉴。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1 化学的魅力
1.1 化学使世界更美好
物质的运动和变化
物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物理变化。 →如蜡烛燃烧时,蜡烛会融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而蜡烛融化成蜡烛油是物理变化。
化学变化: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 →如铁生锈变成了铁锈,铁锈不再是原来的铁;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二氧化碳和水不再是原来的蜡烛。
物理性质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溶解性,挥发性,导电性,导热性,吸附性,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
化学性质只有通过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例如可燃性,助燃性,酸,碱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与指示剂的作用,
化学研究什么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体验化学变化
实验 1 镁带燃烧 实验现象:发出耀眼的白光,放出大量的热,留下白色粉末。 实验结论:镁带燃烧生成氧化镁。
实验 2 向石灰水中吹气 实验现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结论:二氧化碳跟石灰水作用生成难溶于水的碳酸钙
实验3 把盐酸滴在大理石上 实验现象:大理石表面产生大量气泡。 实验结论:大理石(主要成分碳酸钙)跟盐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
1.2 走进化学实验室
怎样进行化学实验
实验前首先要明确实验目的,预习实验内容,估计可能会出现的实验现象。
实验时要以认真的科学态度,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仔细观察实验现象并实事求是的记录,最后完成实验报告,通过实验应学会正确操作,学会观察和记录,学会发现问题,学会分析和得出结论
实验后要把废液倒入废液缸中,整理实验用品,洗净用过的玻璃器
化学变化过程中现象的观察
实验一 颜色的变化
实验步骤 在盛有2ml氢氧化钠溶液的试管中, 滴加1-2滴酚酞试液,再逐渐加入盐酸,边滴边震荡。
实验现象滴加酚酞试液后,溶液显红色。滴加盐酸后,溶液变为无色。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
实验二 沉淀的生成和溶解
实验步骤 在盛有 2ml 硫酸铜溶液的试管中,逐滴加入 eml ,氢氧化钠溶液,再逐滴加入稀硫酸,边滴边震荡
实验现象硫酸铜溶液呈蓝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溶液中出现的现象是产生蓝色沉淀物,加入稀硫酸后现象是蓝色沉淀物消失
实验三 气体的生成
实验步骤 在洁净的试管中用钥匙加入少量高锰酸钾晶体,用试管夹夹住后,放在酒精灯火焰上缓缓加热,把带火星的木条放在试管口,注意试管夹夹在距管口, 2~3CM 处手拿在试管夹的木柄上加热时,试管口略向下倾斜,先在火焰上来回移动进行预热,再用外焰加热
实验现象 高锰酸钾外外观描述:紫黑色固体 加热时现象:试管中冒紫烟,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实验结论 高锰酸钾加热后能产生一种气体,这种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燃烧这种气体是氧气
实验四 热量的变化
实验步骤 用镊子向试管中加入几块生石灰,固体滴加蒸馏水,观察现象,用手触摸试管外壁,感觉皮肤变热
实验现象 滴加蒸馏水后,生石灰逐渐溶解,同时手上的皮肤能感觉变热
实验结论 生石灰加水生成石灰乳并放出热量
怎样写实验报告
1.3 物质的提纯
物质的纯度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组成。 →例如食盐,水,空气,大理石,粗盐晶盐。
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例如氧化镁食盐,二氧化锰,高锰酸钾,氢氧化钠,氢氧化钙,氧化钙,碳酸钙液氧等。
物质提纯的方法
过滤:是分离固体(通常为难溶性固体)和液体的操作方法。过滤的基本原理是让液体通过具有细微孔隙的材料如(滤纸),把难溶性固体截留在具有细微孔隙的材料上,从而达到难溶性固体与液体分离的目的
蒸发:是通过加热使溶液中的溶剂,气化变成蒸气而除去的操作方法,蒸发可以使稀溶液变为浓溶液或把溶液蒸干而使溶质析出。
实验:粗盐提纯
步骤1 过滤
操作要点
“一贴” 滤纸紧靠落的内壁(加快过滤速度)
“二滴” 1.滤纸边缘低于漏斗边缘(防止滤纸变形,使滤液外溢) 2.漏斗内液面低于滤纸边缘(防止液体从滤纸与漏斗之间的缝隙流到烧杯,导致滤液浑浊)
“三靠”1.倒液体的烧杯紧靠玻璃棒(引流液体) 2.玻璃棒靠三层滤纸处(防止滤纸破损导致滤液浑浊) 3.漏斗下端尖端紧靠烧杯(内壁加快过滤速度防止液体溅出)
所用仪器
铁架台、烧杯、漏斗、玻璃棒(引流)
步骤2 蒸发
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应超过其容器的 2/3
2.玻璃棒要不断搅拌(使受热均匀,防止溅出)
3.当有大量物体析出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余液蒸发完
4.热的蒸发皿应放在石棉网上,而不能直接放在实验台上
铁架台、蒸发皿、酒精灯、玻璃棒(使受热均匀防止溅出)
1.4 世界通用的化学语言
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的分类
金属元素
非金属元素
稀有气体元素
物质的分类
混合物:由两种及以上物质组成
纯净物:由同种物质组成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金属
非金属
稀有气体
化合物:由多种或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元素符号和化学式
用元素符号和数字组合,可以方便地表示纯净物的组成
每种物质都有一个固定的化学式物质的,化学式是物质组成的客观反应,它是通过实验测得的,不能随意改写
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1.直接写元素符号
2.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加数字
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化合价有正负之分都是整数,有变价的可能性如铁和碳
书写步骤定价,标价交叉化简括号正,价在前,负价在后
化合价规律
1.氧元素通常是-2 价,氢元素显正一价
2.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非金属元素通常显负价
3.非金属元素遇阳氧气显正价,遇金属显负价
4.一些元素在不同的物质中可显不同化合价
5.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 0
6.在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 0
7.原子团中各元素正负带化合价代数和为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