底物浓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呈矩形双曲线(酶浓度不变)
米-曼方程:v=Vmax[S]/(K+[S])
Km值=酶促反应速率为Vmax的一半时的底物浓度
Km值是酶的特征性常数(与酶浓度无关)
Km在一定条件下(k3<<k2)表示酶对底物的亲和力(反比)
Vmax是酶被底物完全饱和时的反应速率
酶的转换数表示酶的催化效率
林-贝作图法(米-氏方程取倒数):截距纵轴为1/Vmax;横轴为-1/Km
当[S]>>[E]时,v=K3[E]酶浓度和速度正比
温度对酶促反应影响有双重性(最适温度不是酶特征性常数,与时间有关)
PH通过改变酶分子及底物分子的解离状态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也不是特征性常数)
抑制剂可降低酶促反应速率
抑制剂:使酶活性下降,但不引起酶蛋白变性。与酶活性中心或其之外的调节位点结合
分类
不可逆性抑制(抑制剂和活性中心必须基团共价结核(透析,超滤不可除去)
重金属离子及砷化合物→巯基酶(解毒:二巯基丙醇BAL)
可逆性抑制
竞争性抑制作用
丙二酸对琥珀酸脱氢酶的抑制作用(琥珀酸→延胡索酸)
抑制程度取决于抑制剂与酶的相对亲和力及底物浓度的相对比例(磺胺类药物抑菌需保持血液中足够高的药物浓度)
非竞争性抑制作用
与活性中心之外的调节位点结合,Km不变,Vmax降低
反竞争性抑制作用
结合位点由底物诱导产生(抑制剂与酶-底物复合物结合,使中间产物ES量下降),Km减小,Vmax降低
激活剂可提高酶促反应速率:使酶有活性或活性增加(大多为金属离子,少数阴离子,有机化合物激活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