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欧美文学史但丁
欧美文学史,但丁《神曲》要点总结。包含但丁时代的意大利、但丁的生活与创作、《神曲》、《神曲》的艺术特征等内容。
编辑于2021-09-29 14:21:45但丁—(1265-1321)
但丁时代的意大利
(一)十字军远征
逐渐形成了以人为本、肯定现世生活、追求自由、平等、博爱为主体精神的新的近代文化传统。
十字军东征使西欧直接接触到了当时更为先进的拜占庭文明和伊斯兰文明,为欧洲的文艺复兴打下了基础。
(二)政治方面
当时佛罗伦萨出现了两大政党:代表封建贵族的皇帝派——基伯林党,代表新兴的市民阶级和小贵族的教皇派一一贵尔弗党;两派斗争非常激烈,但丁的家族属于贵尔弗党。
(三)文化方面
欧洲近代大学成立,如法国的布伦大学、巴黎大学,英国的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已开始研究古代希腊罗马艺术。
托马斯·阿奎那的经院哲学派
西西里诗派
但丁的生活与创作
生活
1265年出生于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出身城市小市民,高祖参加过十字军东征,被封为骑士。但丁的家族属于贵尔弗党。五六岁时母亲去世,十几岁丧父,家境不好。18岁开始写诗,处女作是《新生》,属于“温柔的新体”诗派。但丁最初的写诗经验源于爱情,对他的初恋情人贝亚特丽采( B patrice)的爱慕,成为但丁创作《神曲》乃至他所有诗作的泉源。
《新生》
思想内容:摆脱了禁欲主义束缚,追求纯洁的爱情;女主人公被神化、理想化,成为高尚、谦虚、温柔向上等崇高美德的化身。
艺术:表现出“温柔的新体诗”特点,即继承普罗旺斯写爱情的传统,写诗人的内心体验,写个人的真挚的感情,是西欧文学史上第一部剖露心迹,公开隐秘情感的自传性诗作;同时一反当时诗坛矫揉造作的诗风,表现出清新的风格特征。
流亡后的创作
在流放中,他“几乎乞讨着,差不多走遍了说这种语言的地方“
他意识到了自己的使命:揭露现实唤醒人心,为人们指出政治、道德复兴的道路。为此而于1307年开始创作《神曲》
在20年的流放生涯中,他游览、观察、讲学、访友、思考、写作、思乡……最终因身染疟疾于1321年客死他乡。
三篇论文
1303-1304写《论俗语》(拉丁文);
1.诗为寓言说。一切文艺都是象征性的或寓言性的。
2.艺术以善为內容,美为形式。
3.人要有理性。
4.主张建立意大利标准民族语言—俗语。用意大利俗语作为文学用语,对发展意大利民族文学有重要贡献。
1304-1308写《飨宴》(意大利文);
第一部用意大利民族语言写成的作品。
但丁提倡书面语言使用意大利语,以此证明用意大利语所写的文章与拉丁文具有一样的效果。
主要内容是借向读者介绍自己的诗歌和古今科学文化知识,说明它们是人类精神的盛宴,故名《飨宴》
1311年前后写《帝制论》(拉丁文),探讨意大利极需要解决的问题。
寄希望于王权,渴望统一,第一次从理论上论证了政教平等、政教分离的思想,反对教会干涉政治,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观的萌芽。
对欧洲的宗教改革和资产阶级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
雪莱称但丁是“第一个宗教改革家
《神曲》(1307-1321)
创作动机
写人的灵魂从地狱上升天堂,结局充满光明、幸福,符合中古人对喜剧的理解,为具有幸福的大团圆的作品
发扬古希腊罗马喜剧的优良传统,通过象征寓意图象,突出政治讽刺和社会批评,具有现实讽喻意义
是近代第一部用意大利文写成的伟大诗篇,代表了当时欧洲文学的最高成就。
题目
原名”喜剧“,中世纪时为”结局令人喜悦的故事“。
卜迦丘在《但丁传》中称它为“神圣的喜剧”。1555年的威尼斯版本第一次以 《神圣的喜剧》为书名,中译本为《神曲》
《神曲》的“四义说”
字面的意义:但丁游历地狱、炼狱、天堂的情景。
寓言的意义: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哲理的意义:人通过自觉的受苦,可以改善人性达到至善至美的境界。
神秘的意义:不可言说性
结构
《神曲》全长14233行,分为《地狱》、《炼狱》(又译《净界》)、《天堂》三部;每部3篇,加上最前面的一篇序诗,一共100篇。其中《地狱》4720行,《炼狱》4755行,《天堂》4758行。
主要情节是写诗人梦游三界的故事。
《神曲》采用了中世纪梦幻文学的形式,把现实与古代传说、历史、神话相融合,展示出一幅博大精深的时代生活剖面图,成为一部中世纪文化的艺术总结。
梦幻是中世纪诗人广泛采用的一种叙述形式。
经常由一个人或动物做向导。梦见的事件常常是一个寓言。如《玫瑰传奇》和《天路历程》
情节
三头猛兽:豹代表淫邪,狮代表强暴(由“嫉妒”这个妖魔放出),狼代表贪婪
但丁35岁在森林里遭遇三头猛兽,隐喻他被四大情欲所困扰。但丁认为当时阻止意大利前进的是人的这四大情欲。
诗人维吉尔=理性和哲学;贝雅特丽齐=信仰和神学
维吉尔引导但丁游历地狱和炼狱——个人和人类在哲学的指导下,凭借理性认识罪恶和错误,从而悔过自新的过程
贝雅特丽齐引导但丁游历天国一一个人和人类通过信仰的途径、神性的启示认识真理而达至善的境界。
主题
《神曲》写主人公但丁由信仰和理性引导,梦游地狱、炼狱和天堂,展示人类从迷惘和错误,经过苦难和考验,走向光明和至善的主题。是诗人探索个人、民族、人类精神出路的心灵史。
通过超然于现实之上的冥世,表现了诗人的宗教理想,上帝置于人类永远追求的至高无上的顶点,同时充分肯定了人的理性精神及人性内涵,如维吉尔是理性化身,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宗教改革的方向。
对现实的深刻批判—一批判教会的腐败和党争、世俗的贪官污吏等,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如预先把活着的教皇包尼法西八世打入地狱第八层
表现出追随理性、上天入地的不断探索精神和光明、乐观的未来。如他最后见到了上帝,反映出诗人对意大利和人类前途的信心。
新思想的萌芽(举例说明但丁矛盾的心理)
(1)批判教会的罪恶
如罗马教皇为巩固自己的统治,长期维持意大利城邦的分裂状态;教会图谋私利,买卖圣职,敲诈勒索。 但丁斥责他们:“你们的贪婪使世界陷入悲惨境地,把好人踩在脚下,把坏人提拔起来。 “你们把金银作为自己的上帝。”
主教和教士们都从“牧羊人变成了狼”
(2)反对教权对世俗政权的干涉,表现了政教分离的思想。
但丁认为:造福于世界的罗马向来有两个太阳,分别照亮两条道路,一条是尘世的道路,一条是上帝的道路”;而教皇的权威已把皇帝的权威熄灭,宝剑(世俗权力)和牧杖(宗教权力)连接在一起了,二者强行结合,必然把事情弄糟。
“今日罗马教皇,把两种权力抱在怀中,跃入泥塘里,他自己和他所怀抱的都弄污秽了。
(3)批判世俗的贪官污吏,谴责党派纷争
如把形形色色的暴君打入地狱受酷刑,表现出进步的反封建思想
(4)透露出追求个性解放、反对蒙昧主义、提倡文化知识、追求真理的理想
如:对保罗和弗兰西斯卡的悲剧表示深切的同情,甚至“晕倒在地,好像断了气一般”。
但丁赞美人的智慧和才能,推崇古典文化,称亚里士多德为“哲学大师”,荷马为“诗人之王” 维吉尔是“智慧的海洋”、“拉丁人的光荣” 赞颂尤利西斯的英雄行为,借他的囗说:“你们不是/生来去过野兽的生活,/而要去追求美德和知识的。”
旧思想的偏见
(1)作品渗透着浓厚的宗教观念和道德说教,并对教会抱有幻想,认为能够存在行美德的庄严正义的教会。 如:把来世的天国作为人生归途,把领受上帝的灵光作为最高目的。
(2)对封建政权充满幻想。 如把统一祖国、实现和平的希望寄托在罗马帝国的贤明君主身上。
(3)也不乏禁欲主义的说教和经院哲学的观点。
总结
《神曲》的思想内容具有二重性,这种二重性的特征既是新旧交替时代社会矛盾的反映,也是诗人世界观矛盾的反映;它既艺术地总结了中世纪的文化,又表现出新的人文主义思想的萌芽,因此它全面反映了封建的中世纪向资本主义过渡时期的时代。
为此,恩格斯说:意大利是第一个资本主义民族,但丁标志了“封建的中世纪的终结和现代资本主义的开端”。
《神曲》的艺术特征
构思巧妙,想象丰富,采用梦幻文学的形式和隐喻、象征的手法,寓意深刻。
地狱——痛苦和绝望——色调阴暗,浓淡不匀;
炼狱——宁静和希望——色调柔和爽目;
天堂——幸福和喜悦——色调光辉而耀眼。
严谨而完整的艺术结构
《神曲》依据基督教“三位一体”的思想,有意突出百这些数。而这些数字在基督教中有神秘意义。三(三位一体)十(完美)九(3×3)百(10×10)以此构筑宏伟结构,表现出中世纪特征。
全诗分三部分,每一部分33歌,共99歌,加序曲为100歌(三棱形图);每一部分又由九块组成,地狱9层,炼狱9级,天堂9重。
在写作中,每部分诗行总数大致相等,分别是4720、4755、4758。
每个诗节均为3行。整个结构匀称而完整。
描绘了众多具有鲜明性格的人物
诗人维吉尔—导师和父亲的形象;贝雅特丽齐—恋人、长姊、和慈母的形象;野心勃勃的教皇勇敢、富有强烈求知欲的尤利西斯
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
《神曲》一反常规,不用当时流行的拉丁文,而是采用意大利俗语写成,并且使用了意大利民间流行的三韵句格律:每节三行,押连锁韵,即 ABA BCB,CDC
对促进意大利民族语言的统一起了重大作用。
使但丁成为意大利的第一个民族诗人
总结
《神曲》受到基督教观点的支配,是中世纪文化的艺术总结,但《神曲》并不是为了宣传宗教而宣传宗教,而是为了在政治上、道德上探索意大利民族和人类的出路;在设想未来出路时,表现了基督教的思想,但作家所追求的理想的内容是现实的、进步的
但丁与荷马、莎士比亚、歌德共同成为西方的四大诗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