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50、60年代小说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50、60年代小说要点概述,从总体特点、小说家的创作状态、小说的题材分类和等级、本时期主流小说概况等方面进行了概述。
应用文写作之命令要点,包含概念、特点:法定权威性、执行强制性、使用庄严性等内容,需要的可以收藏下哟。
应用文写作之通告、公告要点。从小结、概念、特点、基本格式、特点等内容进行了分析和概述,需要的朋友可以收藏下哟。
应用文写作之决定、决议、指示。从写作注意事项、种类写作、特点、概念等方面进行了概述和分析,需要的可以收藏下。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50、60年代小说
总体特点
题材相对多样,主流是革命史与农业合作化两种
艺术上基本采用现实主义方法,但基本上是对生活表层的写实,反映生活的深度有限
在艺术上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公式化、概念化倾向
英雄人物:崇高化、理想化,没有缺点,(相貌端正、党和正义的化身) 反动人物:讽刺化、漫画化、萎缩(面目可憎,内心邪恶,一望即知)
长篇小说方面普遍存在的结构失衡问题
无论是《红旗谱》、《林海雪原》,还是《青春之歌》、《三家巷》,都存在着明显的“头重脚轻”的问题,即:开篇很有气势,可随着情节的推进,人物性格越来越显得单薄,描写故事的笔力也显得越来越不济
小说家的创作状态
小说的题材分类和等级
表现“新的世界,新的人物”。“民族的、阶级斗争和生产劳动”的主题
题材区分根本依据:社会群体的政治生活
本时期主流小说概况
革命史小说
从土改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和革命人民,讲述革命起源及胜利结局,注重表现英雄献身精神
三红一创,青山保林
革命战争小说
杜鹏程《保卫延安》、吴强《红日》、峻青《黎明的河边》(短篇)
革命成长小说
梁斌《红旗谱》、杨沫《青春之歌》、欧阳山《三家巷》(《一代风流》第一部)
革命英雄传奇小说(传统武侠等通俗小说形式与现代革命内容的结合)
罗光斌 杨益言《红岩》、曲波《林海雪原》、知侠《铁道游击队》、冯志《敌后武工队》、王愿坚《党费》(短篇)
总体特征
一个由许多普通工农兵组成的无畏、壮丽、崇高的革命英雄群象,构成革命理想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的主旋律;
对于革命史诗的自觉追求;
强烈的政治色彩
合作化小说(“农村题材小说”)
合作化史诗
柳青《创业史》(第一部)(1960年)
民间风俗变迁
赵树理《三里湾》(1955)《“锻炼锻炼”》、周立波《山乡巨变》(1958.7)、李准《李双双小传》(1960)
政治斗争小说
浩然《艳阳天》(1964-1966) 陈登科《风雷》
感情与文化冲突
康濯《水滴石穿》(中篇,1957)、孙犁《铁木前传》(1957)
特点
1949年7月,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即第一次文代会)召开,茅盾《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和周扬《新的人民的文艺》分别就国统区文学和解放区文学所作的总结报告,具有在政治意义上清理文学传统、划分文学等级、明确文学方向的作用。确立毛泽东文艺思想的绝对指导地位,实现了文艺工作的体制化(文联、作协)。此后,经过一系列的文艺批判和改造,文革时期终于形成了只有“八个样板戏”和“鲁迅走在金光大道上”的高度一体化形态。
对运功中的积极分子和英雄形象进行歌颂,对运动的不力者、阻挠者和反动者予以讽刺、批判和声讨。
主要情节线索:入社与不入社(单干)的斗争 入社:集体主义共同富裕---共产主义 不入社:个人发家---自发资本主义
强烈的革命乐观主义和革命理想主义气息
合作化的胜利或阶段性胜利---喜剧结局
理想化的农村党员干部形象(邓友梅、梁生宝、萧长春等形象不是按照生活而是按照党员的标准来塑造的)
透露时代的乡村生活气息
其他小说
长篇
工业题材
艾芜《百炼成钢》、周立波《铁水奔流》、草明《乘风破浪》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少数民族生活与斗争
玛拉沁夫的《茫茫的草原》(上部)、李乔的《欢笑的金沙江》、徐怀中的《我们播种爱情》
末农民起义的长篇历史小说
姚雪垠的《李自成》(第一卷)
“文革”中公开出版的小说
浩然《金光大道》,上海写作组《虹南作战史》
中短篇
以革命史和合作化(农村题材)小说为主
非主流文学
时间
1950年代中期的“百花文学”时期(56-57上半年),1960年前后的国民经济调整时期
大胆“干预生活”的作品
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1956、刘绍棠的《田野落霞》、李国文的《改选》、李凖的《灰色的帆篷》、白危的《被围困的农庄主席》等
打破人性禁区、表现人性、人情的作品
萧也牧的《我们夫妇之间》(1951)、邓友梅的《在悬崖上》、宗璞的《红豆》1957、丰村的《美丽》、李威伦的《幸福》、陆文夫的《小巷深处》
历史题材小说
时间:60年代初期党的文艺政策调整
徐懋庸的《鸡肋》、师陀的《西门豹的遭遇》、陈翔鹤的《陶渊明写〈挽歌〉》、《广陵散》、黄秋耘的《杜子美还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