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现代文学:1917-1937
这是一篇关于现代文学:1917-1937的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文学思潮与运动、鲁迅、小说、市民通俗小说、郭沫若、新诗、散文、戏剧等内容。
这是一篇关于古代明代文学的思维导图,包括:《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深化、明代前期诗文、文明代中期的文学复古、明朝杂剧的流变、明代传奇的发展与繁荣、汤显祖、《西游记》与其他神怪小说等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第一个十年:1917-1927
文学思潮与运动
文学革命
外国文艺思潮的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
新文学初期理论建设
第一个十年文学发展阶段与影响
鲁迅
《呐喊》《彷徨》
《阿Q正传》
《朝花夕拾》《野草》
《故事新编》
小说
五四小说取得文学的正宗地位
问题小说到人生写实派小说以及乡土小说作家群
自叙传抒情小说
市民通俗小说
旧派小说
新文学迫使旧派向“俗”定位
通俗小说类型
郭沫若
《女神》
从《星空》《瓶》到《前茅》《恢复》
以《屈原》为代表的的历史题材的剧作
新诗
新诗的诞生:五四新诗运动
新诗的尝试:早期白话诗
开一代诗风:的新诗创作
新诗的规范化:前期新月派
“纯诗”概念的提出:早期象征派诗歌
早期无产阶级诗歌
散文
《新青年》随感录作家群
周作人与言志派
冰心、朱自清和文学研究会作家散文
郁达夫和创造社作家散文
语丝派和现代评论派作家散文
戏剧
文明新戏:中国现代话剧的萌芽和诞生
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建设西洋式戏剧
业余性、非营业性的“爱美剧”“小剧场运动”
田汉、丁西林等话剧的开创者
09新感觉派
15闻一多的诗歌“三美”主张
11郁达夫抒情小说特征
09徐志摩抒情诗的艺术特征
19论述新时期文学和五四时期文学作品的不同
19鲁迅《在酒楼上》作品赏析
19《故事新编》(名解)
17新文化运动
15新月诗派(名解)
14郭沫若《女神》诗集的文学史意义
14文学研究会(名解)
11鲁迅《铸剑》作品分析
10结合具体作品,分析鲁迅笔下的知识分子形象
10创造社(名解)
08鲁迅的《孔乙己》或郭沫若的《炉中煤-眷恋祖国的情绪》(分析作品)
08鲁迅刻画人物的手法
07《野草》(名解)
第二个十年:1928-1937
30年代文学运动发展的基本线索
革命文学论争和以“左联”为核心的无产阶级文学思潮
自由主义作家文艺观及两大文艺思潮的对立
自由主义作家的文艺观
左翼作家与新月派的论争
关于性灵文学的论争
与京派的论争
文学创作潮流及趋向
三大文学流派
文学创作趋向
茅盾
开创新的小说样式
茅盾文学史地位
社会剖析小说
茅盾的小说成就
题材的选择与主题的开创
人物形象的塑造
都市小说的书写
长篇小说结构的自觉
细腻的心理刻画
老舍
文化批判视野中的市民世界
老派市民的形象
新派市民的形象
正派或理想市民的形象
城市底层贫民的形象
《骆驼祥子》:对城市文明病与人性关系的探讨
老舍作品中的京味与幽默
巴金
《家》的杰出成就
后期小说创作:深沉的悲剧艺术
沈从文
边地湘西的叙述者、歌者
乡村叙述总体及其对照的世界
文学理想的寂寞
左联和左翼小说
左翼作家联盟
革命加恋爱模式
丁玲、张天翼
东北作家群:萧红
京派小说和其他独立作家的小说
萧乾、汪曾祺
海派小说
通俗小说
张恨水社会言情小说
武侠
雅俗互动的态势
中国诗歌会
农民诗人:臧克家
后期新月派
现代派诗人
戴望舒
鲁迅杂文的重要意义
鲁迅杂文思想、艺术特质
林语堂与幽默闲适小品
左翼作家的鲁迅风杂文和风格多样的散文
京派与开明同人的散文
报告文学与游记
曹禺
从《雷雨》到《原野》
从《北京人》到《家》
曹禺剧作的命运
走向广场剧
19曹禺从《雷雨》到《北京人》的艺术风格的转变
08南国社(名解)
18曹禺《原野》赏析
17老舍《茶馆》作品赏析
16茅盾《子夜》的结构特征
14曹禺对中国现代戏剧的贡献
13结合具体作品论述老舍小说中的“京味”
12左联(名解)
12老舍京味小说构成要素
12、15沈从文《边城》作品赏析
07结合作品,论《雷雨》对中国现代话剧的艺术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