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历史经典三角度梳理
本思维导图是对隋唐前包括部分宋元时期的历史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角度出发进行的知识梳理,希望对你有帮助!
地域文化与城乡景观,包括地域文化的概念、分类、表现形式和特点,还有民居特色、城市格局、建筑风格等内容。
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思维导图,主要包括城镇化的变化和动力、城镇化的地域差异和环境影响三部分内容。
地理必修二之城乡空间结构思维导图,与乡村相比,城镇具有人口和产业活动密集、生产效率和经济效益比较高、各类建筑聚集、交通运输和信息交流相对发达的特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红星照耀中国》书籍介绍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历史经典三角度
各个朝代的政治
秦
中央
三公九卿制
御史大夫
副相,但实际上权力很小 (主要掌管监察、书籍)
太尉
掌管军事,但没有实际军权 (军权掌握在皇帝手里)
丞相
“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皇帝制度
地方
郡县制
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出现
中国进入了官僚政治时代
实现了中央垂直管理地方
隋唐
三省六部制 (三省制属于魏晋)
三省 (“宰相”的头衔, 设置了政事堂)
尚书省 (执行)
中书省 (起草诏书)
门下省 (审核、封驳)
六部
吏
户
礼
兵
刑
工,“贱” (因为重农抑商)
设置节度使
削弱了中央集权, 导致了藩镇割据
汉
中朝 (决策机构)
尚书令
侍中
常侍
管制小,较亲近
外朝 (执行机构)
三公
九卿
由此可见“汉承秦制”
高祖:郡国并行制
景帝:七国之乱 (晁错)
武帝:“推恩令” (主父偃)+“刺史”
地方行政等级
郡、县
前期:郡、县、国
后期:州、郡、县
隋
州、县
唐
道、州、县
选官制度
西周
世卿世禄制
战国(秦)
军功爵制
察举制 (德行,才能)
地方推举中央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门第,才能,品德)
中央选举地方
科举制度
隋文帝:分科考试
隋炀帝:设立进士科
唐太宗:秀才、明经、进士
武则天:武举、殿试
各个朝代的经济
农业
耕作方式
刀耕火种
精耕细作
铁犁牛耕
垄作法,代田法
节气
工具
春秋开始出现,战国推广,汉朝普遍使用
曲辕犁
唐;省力;控制犁地的深浅;转换方向
水利工程(灌溉)
都江堰—四川—李冰父子—“天府之国”
郑国渠—关中—郑国
秦国修建
芍陂—安徽—楚国
汉朝
漕渠,白渠,龙首渠
土地制度
西周:井田制→土地国有制
春秋战国
原因:铁犁牛耕的使用
产生土地私有制(允许土地买卖交换),导致了土地兼并
北魏孝文帝改革~唐中期
均田制(土地国有制)
战争多,导致存在大量无主荒地 →收归国有,授予流民进行耕种
唐后期:土地兼并严重,均田制无力推行
手工业
冶金
青铜
原始社会晚期开始
商周成熟→礼器,祭祀,食器,兵器
铁
商朝:陨铁
西周:人工冶铁
春秋战国:铁农具
汉朝:冶铁技术成熟
东汉,杜诗,水排
汉武帝:盐铁官营
钢
魏晋南北朝:灌钢法
纺织
原始社会晚期:养蚕缫丝
绢帛——贵族的主要衣料(纨绔)
制瓷
新石器时代→陶器
东汉(青瓷)—北朝(白瓷)—唐朝(青白瓷)
均在原始社会出现
商业
货币(“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
海贝—铜贝—春秋战国(货币出现,不统一)
秦半两
汉五铢
货币重量和价值挂钩
唐:开元通宝
货币重量和价值脱钩,为纸币的出现奠定基础
北宋:纸币交子(在四川(益州)使用)
元钞
明清:白银成为主要的流通货币
商业管理
春秋战国:大城市(都城)
春秋:商人地位高
战国:商鞅—重农抑商
秦汉
严格管理,汉“九市”
坊市制度,时空界限
草市
魏晋:草市尉
隋唐:发展
大城市
长安(西安),汉,丝绸之路
扬州:隋,京杭大运河
泉州:宋元,港口城市
广州
唐:市舶司
清:贸易十三行
人
迁移
农村→城市(城市化)
北方→南方(魏晋—五代十国—南宋)
商帮:城域性商人群体
晋商,徽商(明清)
各个朝代的文化
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
多元一体的文化基础
商周
敬天保民
华夏认同(民族)
诸子百家,百家争鸣(思想主张)
儒家
春秋:孔子
鲁国人,奴隶主贵族
仁(道德要求)
仁爱(重视等级)
为政以德
敬鬼神而远之
人性相近
战国
孟子
仁政
民贵君轻
性善
荀子
仁义,王道,礼法并施
君舟民水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性恶
墨家
墨子,战国,平民阶级
兼爱(不重等级),非攻,尚贤,节俭
道家
春秋:老子,李耳,聃,楚国人
“道”是世界本源→唯物,哲学思想
事物都存在对立的两面,对立的两面可以互相转换→朴素辩证法思想
以柔弱克刚强→方法论
治国:顺其自然,无为而治(消极),小国寡民
战国:庄子
齐物→逍遥
法家
韩非子
法:以法治国
术:驾驭大臣之术
势:震慑百姓之势
改革:加强中央集权
学在民间(教育)
民族交融
Ⅰ.推动了我国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发展
Ⅱ.加快了局部统一,为全国的统一奠定基础
Ⅲ.为中华民族发展注入新活力
三教并行(统治者推行)
韩愈:复兴儒学
三教合流—清谈
两汉时期
佛教传入,道教兴起→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
汉初:道家“无为而治”(积极)
汉武帝
北方匈奴为患
地方藩国强大
经济恢复良好
董仲舒(形成了完整的体系,新儒学)
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
世间秩序:三纲五常
措施
兴建太学,设立五经博士讲授儒家经典
在地方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
采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文化专制
焚书坑儒→文化专制
四大发明
造纸术
西汉——出现纸
东汉蔡伦——改良纸
纸是文明的载体
印刷术
唐——雕版印刷,《金刚经》,传入阿拉伯
宋——活字印刷,毕昇——泥活字 →推动了西方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的产生
火药
东晋——《抱朴子》
唐末——应用于军事
宋——广泛应用于军事
推动西方骑士阶层,日本武士的没落
指南针
战国——罗盘
宋:应用于航海
大航海时代——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
人性观
天命观
民主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