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五章 意识
《普通心理学》第五章意识是在觉醒状态下的觉知,它既包括对外界事物的觉知,也包括对自身内部状态的觉知;以及对这些心理活动的内容和对自身行为的评价。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人际关系处理
人际交往思维导图
人生导航
处理人际关系6项原则
进行头脑风暴的准则的思维导图
自卑与超越
超强思维训练课
逻辑填空
东尼博赞简介
意识
人的心理包括意识和无意识,无意识又可以划分为潜意识和前意识
意识是一种对外部事物和内部状态的觉知,不是对信息的被动觉察和感知,意识具有能动性和调节作用,是一种高级心理功能,意识是分为不同层次的心理状态,从无意识到意识是一个连续体。
理论
剧院模型
意识是一个容量有限的全局工作空间,在这里可以对各种平行的认知过程进行信息交换和协调控制;意识的产生涉及多种认知成分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影响,感知觉和记忆提供信息来源
整合信息模型
意识经验的形成源自人脑在进行信息处理时产生的一种特殊的信息结构:信息整合,意识经验同时具有高度整合性和高度分化性。意识产生的神经基础是人脑的整个神经结构或神经网络,而不是剧院模式所假设的特殊信息处理模块
无意识
阈下知觉:个体尽管意识不到环境刺激的存在或特定,但刺激能引起或其行为或生理反应的心理现象。
盲视:尽管患者“看”不到刺激,但可以对刺激进行一定程度的信息加工
非注意视盲:当注意力分散,或注意被其他活动所占用时,一些本来能够意识到或显而易见的刺激或事物,却没有被意识到
无意识行为:已经自动化了的行为,不受意识的控制;生活中的小动作,也属于无意识行为。对刺激的无意识,有时没有觉察到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影响的事件,也对人们的行为产生了或大或小的影响。
生物节律的周期性与意识状态
人的意识状态会发生周期性的变化,这种变化时由人体的生物节律,即身体功能的周期性变化决定的,人体的生物节律包括基本生理活动、体例和情绪状态等方面的周期性变化,一般情况下,生物节律以一天为一个周期。
百灵鸟型、猫头鹰型、混合型
注意
注意的概念
心理活动指向和聚焦于特定的对象或事物,同时忽略其他事物的心理现象,从信息加工角度看,注意时个体主动地选择和处理环境中的特定信息,而忽略和抑制其他无关信息的过程。注意是意识中最鲜明、清晰的一种状态
注意的特点
指向性:人在每一瞬间,心理活动或意识选择了某个对象
集中性:当心理活动或意识指向某个对象的时候,会在这个对象上集中起来
外部表现
感觉器官朝向
血液循环和呼吸的变化
特殊的表情动作
功能
选择功能:对信息的选择,选择重要信息排除无关刺激的干扰
维持功能:维持心理活动的持续进行,对被选定的对象进行进一步的加工
整合功能:在注意状态下,对个别特征的信息进行精细加工并将其整合为一个完整的物体
分类
根据有无目的、是否需要意志努力
有意后注意: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
有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某个事物所发生地注意
无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不由自主地由某个事物所引起地注意
根据注意的线索来源
外源性注意:由外部刺激或信息引起的注意,引起注意的线索来自外部
内源性注意:个体的行为目标或意图引起的注意,引起注意的线索来自内部
根据注意的功能分来
选择性注意:个体在同时呈现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中选择一种进行注意,而忽略另外的刺激。注意的选择性
持续性注意:注意在一定时间内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注意的稳定性
分配性注意: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不同的对象和活动
注意的认知理论
过滤器理论:该理论认为既然注意在行为上的特点就是人们能选择一部分信息进行加工,而忽略其他信息,那么不妨将注意理解为人类信息加工系统中的一个瓶颈或阀门,来自外界的大量信息中只有少量能够通过这个瓶颈,注意就像过滤器一样。双耳分听实验
衰减理论:减弱的非追随耳的信息如果再强度上依旧高于“知觉分析阈限”,那么仍可得到高级加工而被最终识别
认知资源理论:注意是一组对刺激及进行归类和识别的认知资源或认知能力,对刺激的识别需要占用认知资源,刺激或加工任务越复杂,占用的认知资源就越多,认知资源是有限的,当认知资源完全被占用时,新的刺激将得不到加工,再认知系统内有一个机制负责资源的分配,这一节制受到我们的控制,把认知资源分配到重要的刺激上。
双加工理论:人的认知加工有两类,自动化加工和受意识控制的加工
睡眠与梦
睡眠
睡眠的功能:恢复功能论、促进身体发育、巩固和重建记忆、激发灵感和创造性思维
梦
精神活性药物引发的意识改变
抑制剂、致幻剂、兴奋剂
耐受性、依赖性(生理依赖、心理依赖)
冥想
一类自我调节方法或心理训练形式的总称,旨在通过身心调节和意识觉知训练来提升个体的自我觉察能力与心理过程的控制能力,进而提升整体的心理幸福感,培养处诸如和平、专注等心理特征。
催眠
概念:一种意识状态下在此状态下,人们轻易对暗示做出反应。
步骤
1.被催眠的人处于安静舒适的状态
2.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特定的状态
3.接受催眠师的暗示
对催眠现象的解释
1。特殊状态理论
2.非特殊状态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