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推开红酒的门》三
下图梳理了红酒入门的知识,包含葡萄酒风格三大规律、质量三级标准、品酒词汇等,结构型知识框架方便学习理解!
编辑于2021-10-27 14:44:45《推开红酒的门》 (3)
葡萄酒风格 三大规律
气候冷热
差异
冷的地方,葡萄不会长得太熟,酸度更高,糖分更少,酒精度也低,酒体往往较为轻盈
多生产白葡萄酒、起泡酒
热的地方,葡萄可以长得很熟,酸度更低,糖分更多,酒精度也高,酒体更加厚重、浓郁、有劲儿
多生产红葡萄酒、加强酒(代表:波特、马德拉、雪莉)
气候和成熟度称之为葡萄酒世界的“第一性原理”,关于葡萄酒的所有事情都和气候有关
葡萄酒大师在学习新的产区和新的酒庄时,第一个要问清楚的还是气候是冷是热?
品酒词
初阶
形容口感偏清淡、酸度高的酒:这酒很瘦(lean)或者很轻(light)
形容口感偏浓郁的酒:这酒很丰满(full)或者很重(heavy)
高阶
“胖”系列:圆润(round)、丰腴(voluptuous)、集中(concentrated)、肉感(meaty)、丰满(full)、沉重(heavy)、大(big)、力量(power)、健壮(hefty)、结实(stout)
“瘦”系列:清凛(crispy/linear)、清爽(fresh)、精瘦(lean)、硬(hard/angular)、严峻不近人情(austere)、轻(light)、优雅(elegant)、微妙(subtle)、柔和(soft)
影响果味呈现
热的地方产的葡萄酒果味浓,会有扑鼻而来的甜的感觉
冷的地方产的葡萄酒果味不浓,闻上去不那么甜,还可能有生青的植物气息
影响果味类型
红葡萄酒
冷凉地区更容易出现覆盆子、樱桃的味儿
热一点的地方会出现李子、浆果味儿
最热的地方会出现无花果、西梅干的味儿
综述:越热的地方果子的颜色越黑、越深,越冷的地方果子颜色越红、越淡
白葡萄酒
冷凉地区更容易出现苹果和梨味儿
热一点的地区容易出现桃子和甜瓜味儿
更热就会出现杧果、菠萝这些味道
综述:热的地方容易出现热带水果的香气
非常成熟的葡萄酿造的酒里,是经常会出现果酱的味道,除非是甜酒,否则无论如何都不会来自冷凉地区
影响种植品种
冷的地方,会种植更容易成熟的品种
热的地方,会种植更不容易熟的品种
运用气候规律 点酒和选酒
点酒
如果你喜欢冷气候风格,可以直接问:“我喜欢冷凉风格的葡萄酒,你有什么推荐吗?” (I like cool-climate style, do you have any recommendation?)
如果你喜欢热气候风格,可以直接把热气候的口感风格形容出来:“我喜欢浓郁甜美的酒,有什么推荐吗?” (I likewines that are rich and fruity, any recommendation?)
在侍酒师为你的配餐推荐了几支酒以后,你问:“这几支酒里,哪支是偏冷凉风格的?” (Which one of those is more cool-climate?)
靠酒精度高低推测
干红
冷气候干红,酒精度12~13.5度,口感清淡,以酸度为主,香气相对淡雅
暖气候干红,酒精度14~15.5度,口感饱满甜美,以厚度为主导,香气相对奔放
14度及以上,很有可能会有一些橡木桶带来的风味
干白
冷气候干白,酒精度在11~12.5度,口感爽脆,以酸度做主导
暖气候干白,酒精度在13.5度及以上,口感饱满甜美,以厚度为主导
酒精度不在11~17度之间:起泡酒、甜酒或加强酒
高酒精度的加强酒往往来自热气候地区
酒精度<11度或>17度,有可能是甜酒
一般不太会用“冷气候风格”或“热气候风格”来形容甜酒,因为气候不同不是导致甜酒味道不同的最大变量(详见导图(1)甜酒)
干型起泡酒,受人为干预的成分非常大,无法通过酒精度看出气候风格
不少香槟的酒精度是12度,相比香槟产区温暖的意大利北部也不乏11度的干型起泡酒
酒精度不能作为推断产区气候的唯一标准,酒标上的酒精度不一定准确,欧盟允许±0.5度,美、澳、新西兰允许±1.5度
靠地理位置推测
产区分布:纬度30度~50度,越靠近30度的地方越暖,越靠近纬度50度的地方越冷
如西班牙东部、葡萄牙、意大利南部、法国南部,你就应该知道,酒的风格大概率是偏热的
香槟区位于法国北部,纬度是北纬49度,是最冷的葡萄酒产区之一
传统酿酒国家中,德国和奥地利也属于高纬度的冷产区
波尔多的纬度是北纬45度左右,是典型的温和气候产区
过桶和陈年
“熟化”
橡木桶不是完全密闭的,葡萄酒会通过橡木的缝隙“呼吸”,从而发生缓慢的氧化反应
橡木桶可以帮助葡萄酒澄清、稳定酒的颜色,更重要的是软化单宁,使其变得更柔顺
橡木桶会来香草、肉桂、丁香、豆蔻、雪松等香料类香气,及烟草、烟熏、黑巧克力等烘烤类香气 给白葡萄酒带来的香气还有黄油、甜玉米、白巧克力等
木桶会给酒带来甜美的感觉,一是香气的甜,二是发酵、陈年时释放“槲皮苷”,不是糖,但有明显的甜味
声称自己用桶多么谨慎的庄主,都会把全新橡木桶先留给他们最好的酒款
一是只有质量足够好,浓郁度够高的酒款才能平衡橡木桶的味道 二是新橡木桶超级贵,600-2000欧元,甚至更高
陈年
和威士忌、白兰地等烈酒不同,葡萄酒在装瓶后还可以继续发展变化,这是葡萄酒生命力的体现
果味在逐渐褪去,会变得不那么“甜”,被更多的咸鲜取代
陈年后的酒,颜色会变棕,单宁变得顺滑,回味会变得更长更平衡
风味也变“棕色”:巧克力、氧化苹果、坚果、蘑菇、松露、皮革、雪茄盒、动物皮毛、泥土、树皮、咖啡……
陈年的“棕色”不光体现在酒的颜色上,也体现在酒的风味上,如果一支葡萄酒给我感觉是偏紫的,那么往往它是更年轻的酒
果味是葡萄酒的“本色”,也可以把它称为葡萄酒的元气,会随着酒年龄的增长逐渐消退掉。只要失去果味,酒就算是寿终正寝了
市面上95%以上的葡萄酒都是应该在两三年内喝掉的,99%以上的酒都是应该在5年之内喝掉的
点酒和选酒
“可以推荐我一支重桶风格的酒吗?”(Could you recommend an oakywine?)
“我不喜欢用桶过重的,可以给我比较清新的酒吗?”(I don’t like winethat’s over-oaked, could you recommend me refreshing wine?)
“我想要刚开始有陈年痕迹的酒。”(I want a wine with some bottle ageing./I want a wine that starts developing tertiary notes.)
“想要充满年轻活力和明亮果味的酒。”(I want a youthful wine with brightfruity flavors. / I want a fresh and fruity wine.)
“我想送朋友一支至少能放20年的酒。”(I want to give my friend a winethat’s worthy of cellaring for at least 20 years.)
“这支酒在适饮期吗?”(Is this wine in its drinking window?)
适饮期
指一支酒表现力最好的窗口期,也可以把它理解为一支酒真正“成熟”的窗口期
同样有20年陈年潜力的酒,有些刚被酿出来两年就进入适饮期,有些放个10年才算是进入了适饮期
陈年味≠陈年时间长短
很贵 + 新年份 = 过桶 + 可能处于封闭期
一个3年以内的售价500元以上的波尔多列级庄,多数在新橡木桶中过桶18个月以上,而且风味是完全没有开放的
很贵 + 老年份 = 正在适饮期
变量还是很大,看产区、酒庄、存储条件,不好一概而论
便宜 + 新年份 = 新鲜果味为主导
百元价位,适饮期两年以内;有桶味,多为木桶片
便宜 + 老年份 = 过了适饮期的可能性极大
“年份随机发放”,可能代表过了适饮期
即使是高级酒不在适饮期,处于完全封闭状态的话,觉得它不好喝是再正常不过的
酿酒文化
旧世界
欧洲传统酿酒地区,气候冷凉,不熟偏酸,酒偏优雅风格
以文化为标准,注重自然原生
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德国、葡萄牙、奥地利等
风格更加骨感、含蓄、有咸香,更强调陈年后展现的开放和复杂度
多种植在贫瘠、陡峭坡地,重视更高的质量潜力
风土驱动(terroir-driven):注重表达某块土地本身能给酒带来的特色
新世界
欧洲以外的酿酒地区,气候偏热,葡萄甜熟,酒是奔放风格
以口味为标准,注重理性控制
美国、澳大利亚、智利、南非、阿根廷、新西兰、加拿大、中国等
风格更加浓郁、奔放、甜美,“开瓶即饮”
土地资源充足,擅长用更低成本生产物美价廉的平价酒
更多按照自己的喜好去做
点酒
“给我一支新世界的酒吧!我想要果味特别奔放,桶味明显的酒。”(Give me anew world wine! I want something very bold and oaky!)
“我想尝试一下新世界里的冷凉风格。”(I want to explore the cool-climatestyle in new world wine countries.)
“我的口味非常旧派,最好是有点陈年痕迹的那种风格。”(My taste is veryold-school. I am fond of wines that have some aging.)
酒标风格
新世界
品种名称会被标得很大
视觉风格带有更多庄主的个人色彩,风格广泛,现代艺术元素较高,或极简路线,文字易读性是第一考量
旧世界
产区名字标得很大,品种经常不写
视觉风格突出“传承”与“阶级”,常用城堡、庄园、雕刻等比较庄重,字体通常是不易阅读的哥特体和花体
质量三级标准
“伟大的葡萄酒不是在酿酒的酒窖里被决定的,而是在葡萄园里就被决定了。”
“完美成熟”的葡萄才能酿出好酒
生理成熟度高
决定了葡萄的“味”足不足,单宁熟不熟
保持足够的酸度
没有酸度酿出的酒没有活力,酒农称之为“dead fruit wine(果子死掉了的酒)”
保持适当的糖分成熟度
糖分积累的速度足够慢,慢到葡萄的生理成熟度也有机会慢慢积累,同时酸度也不会掉下去太多
葡萄酒常规 质量标准“BLIC”
平衡 Balance
各要素都完美融合于酒中,没有任何要素表现得过于突兀
回味 Length
酒喝下去之后留在嘴里的味道有多长时间(没有标准)
浓郁度 Intensity
也叫集中度,葡萄的高生理成熟度是高浓郁度的基础
复杂度 Complexity
风味十足且富有层次
质量三级标准
区分质量好坏,应该建立在同一级别上
入门级,标准是“顺口、新鲜”
顺口:有基本的成熟度,不能酸涩,有足够的果味
新鲜:不能有“罐头感”
精品级,标准是“浓郁、平衡”
完美成熟,既有酸度又有高生理成熟度,糖分成熟度也适当
顶级,标准是“结构、精确、能量、持久”
能给人带来更多精神和感官上的双重快感,能唤起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感恩,甚至能带来情感和精神层面的深度共鸣
结构
判断它的各个口感维度是不是组合得足够好
小结构:整体口感强烈度和厚重感低。酒精度、酒体、单宁、酸度等口感指标普遍偏低或者个别偏低
大结构:整体口感强烈度和厚重感高。酒精度、酒体、单宁、酸度等口感指标普遍偏高或者个别偏高
精确
可以理解为香气、口味、质感上的细腻,自采来自种植、摘和筛选、酿酒手法和陈酿方式
能量
称为“张力”或者“令人为之一振的力量”,代表的是一种生命力,酒的质感在嘴里的“动态演绎”,仿佛在和你交流,和你诉说某个故事
表现
可能是紧致酸度带来的张力或弹性
可能是紧致单宁带来的“韧劲”
可能是厚重酒体像铺盖一样慢慢盖在你舌头上的温柔
持久
不仅在嘴里的回味要持久,在杯中(结构和年份)、瓶中(陈年潜力)也足够持久
复杂度
只是顶级酒的一种风格取向,同样高级的另一种风格取向是“纯净”
品酒词汇
没有什么词是不能用来形容葡萄酒的!
入门级
【关于顺口度】顺口的(easy-drinking)果味明显的(fruit-forward)畅饮的(quaffing)柔顺的(supple)简单的(simple) 质朴的(hearty)乡土的(rustic)壮实但粗糙的(brawny)空洞的(vague)寡淡的(diluted/thin)
【关于新鲜度】新鲜的(fresh)有活力的(lively)不新鲜的(stale/tired)失去果味的(losing fruit)失去酒体的(drying out) 无精打采的(flat)松弛的(flabby)
精品级
【关于浓郁度】浓郁集中的(concentrated)丰富的(rich)强烈的(intense)慷慨的(generous)过度萃取的(extractive)
【关于平衡】平衡的(balanced)有延展性的(expansive)和谐的(harmonious)骨架过硬的(hard)缺乏骨架的(spineless) 不平衡的(unbalanced)酒精感强的(alcoholic)笨拙不平衡的(awkward)蓬松的(blowsy)
顶级
【关于结构】感结构感突出的(structured)线性的(linear)深邃的(profound)有骨架的(structural/firm)强劲的(robust/sturdy)宽广的(broad) 巨大的(massive/grandiose)享乐主义的(hedonistic)优雅的(elegant)艰涩的(austere)
【关于精确度】精确的(precise)有焦点的(focused)清晰的(defined)打磨过(polished)精雕细刻的(finely etched)精巧的(fine)细致的(delicate) 超凡的(ethereal)微妙的(subtle)复杂的(complex)纯净的(pure)
【关于能量感】有张力的(tense)紧致(tight)令人一振的(nervy)冲劲(kick)韧劲(elasticity)上升的(lifted)镇静的(poised)感官愉悦的(sensuous) 活跃的(vibrant/exuberant)令人振奋的(exhilarating)
【关于持久度】持久的(persistent)长的(long)悠长的(lingering)不断的(everlasting)长寿(longevity)
过度放大自己喜好的 重要性,会有3个危害
影响你判断酒的质量的能力,分不清楚风格和质量之间的区别
喜欢的风格高估它的质量,不喜欢的风格则低估
让你无法有效地与别人交流,反而容易导致无意义地站队
避免“喜欢A酒,不喜欢B酒”“我刚好相反”这类没有探讨的余地话
限制葡萄酒对你的滋养
缺少包容,不愿意尝试新的口味,无法提升敏锐度,陷于狭隘的自我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