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思维导图,主要包括戊戌维新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两大块知识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晚清内忧外患与民族存亡的局面,主要分为1860-1900西方列强侵华和国家出路探索与挽救危亡两个板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阿房宫赋》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英语词性
生物必修一
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戊戌维新运动
变法理论依据:康有为撰写的《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考制》
经过:
拉开序幕:康有为、梁启超组织联合各省举人“公车上书”
百日维新:
1898.6.11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
变法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等方面除旧布新的举措
变法持续103天
戊戌政变:
清政府守旧势力阻挠变法
9月21日慈禧太后囚禁光绪帝临朝训政
康、梁逃往海外,参与变法的“戊戌六君子”被杀
历史意义:
经济:推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文化:新思想传播
政治: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旧式官僚体制
失败原因
客观:守旧势力仍然强大
主观:
缺乏可靠的社会基础,没有严密的组织
寄希望于未完全掌握实权的皇帝身上
义和团运动
背景:
《马关条约》签订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日益加剧
以”扶清灭洋“为口号的反洋派斗争蔓延
西方势力深入中国城市、乡村引发冲突,特别是德国强占胶州湾进一步刺激了山东民众
发展:
毓贤、袁世凯对义和团采取先抚后剿举措
列强要求清政府取缔义和团
1900.5.28英美法德俄日奥匈意八国联合出兵镇压(八国联军侵华)
1900。6.10英海军率第一批联军从天津向北京进发:廊坊附件遭义和团和清军阻击退回天津
六月中旬攻陷大沽炮台向天津进犯
6.21慈禧宣战
八月中旬北京失陷。慈禧和光绪帝逃到西安;俄国军队趁机侵占中国华北
结果:民族危机加深
1900.12列强提出《议和大纲》
1901.9.7与八国联军及西班牙荷兰比利时签订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内容
惩办“首祸诸臣”
赔款本息共计白银约9.82亿两
将北京东交民巷划定为大使馆,中国人不得居住,各国可派兵驻守
拆除大沽及有碍北京至海通道所有炮台,各国可在自北京至山海关沿铁路12个重要地区驻扎军队
禁止华北科举考试五年,禁止中国人成立或加入任何“与诸国仇敌之会”等
影响
是中国近代史上主权丧失最严重的,赔款数目最庞大的不平等条约
巨额赔款加剧了中国的贫困和经济的衰败
外国驻扎于中国战略要地,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完整
在北京设立的“使馆界“,实际上成为”国中之国“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
慈禧对义和团采取“招抚”政策对抗八国联军
慈禧逃亡途中发布铲除义和团诏书,义和团被中外势力镇压
评价
积极性
具有强烈反帝爱国倾向
粉碎列强瓜分中国企图,使其认识到“瓜分一事,纯属下策”
展现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牺牲精神
局限性
盲目排外
没有先进领导阶级,中国滑向半殖民地半封建深渊
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