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二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马工程教材《中国革命史》第二章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内容,详细介绍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民主革命运动的始末,包含清末新政、立宪运动,辛亥革命,中华民国等。
2023众合法考柏浪涛刑法精讲第九讲,整理了责任年龄、责任能力、期待可能性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2023众合法考柏浪涛刑法精讲第八讲,整理了犯罪故意、罪过形式的区分、事实认识错误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2023众合法考柏浪涛刑法精讲第七讲,整理了正当防卫、紧急避险的内容,有兴趣的可以看看哟。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英语词性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加深
《辛丑条约》签订激化各地阶级矛盾
1901—1902景廷宾:直隶广宗抗捐税事件
1910曲士文:山东莱阳抗捐税事件
1910长沙抢米风潮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
甲午战后5年,商办厂矿资本总额超过官办或官督商办资本总额,取得主要地位
清末“新政”,实施振兴商务、奖励实业的政策,客观上有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
民族资本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商会、《商法草案》
社会结构开始发生变化,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提供物质条件和阶级基础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形成
兴中会
孙中山
先改良后革命
时间:1894年11月
“驱除鞑虏、回复中国,创立合众政府”
革命宣传
章炳麟《驳康有为论革命书》
邹容《革命军》
陈天华《猛回头》、《警世钟》
华兴会
黄兴、宋教仁、陈天华、刘揆一、张继等20余人
时间:1904年2月15日
科学补习所
张难先、胡瑛
时间:1904年7月3日
光复会
蔡元培、徐锡麟
“光复汉族,还我河山,以身许国,功成身退”
易知社、岳王社、共爱会
清末“新政”和立宪运动
“新政”
外则讨好洋人,内则消弭革命
整顿吏治
改革官制
废科举
振兴商务
编练新军
立宪运动
时间:1905年—1911年
1911年5月8日成立内阁,13人中满族9人中皇族7人
资产阶级革命派反对清王朝的斗争
中国同盟会成立
过程
孙中山、黄兴达成共识
1905年7月30日筹备会议
1905年8月2日成立大会
宗旨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设置
国内五支部(上海、重庆、香港、烟台、汉口),国外四支部(新加坡、布鲁塞尔、旧金山、檀香山)
三民主义的提出
同盟会机关报《民报》
民族:推翻满洲政府,核心是反满,但反满不是狭隘的种族复仇主义,而是政治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主张民族独立,有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意愿,但没有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对帝国主义本质缺乏认识
民权:实行政治革命,核心是建立共和政体
过分偏重于政治体制上的考虑,忽视各阶级在国内的地位,不能保证人民真正当家作主
民生:实行社会革命,核心是实行土地国有和平均地权
希望通过平均地权,防止出现两极分化,但没有触及封建土地所有制,缺乏使农民获得土地的具体内容
革命与改良的论战
革命还是改良
要不要推翻清王统治?
“排满”是否必要与何理
满族统治是否还能继续维持有效的统治?
君主立宪还是民主共和?
中国因该采取何种政体
要不要实行土地国有?
要不要开展社会革命?
社会革命与政治革命并行是否可能?
土地国有的方法是否可行
革命党人发动的武装起义
1895年10月,兴中会广州第一次武装起义
1900年10月,惠州起义
1906年12月3日,哥老会萍乡、浏阳、醴陵一带起义
1907年5月,潮州黄冈起义,6月惠州七女湖起义、9月钦州防城起义,12月镇南关起义
1908年3月钦廉上思起义,4月云南河口起义
同盟会
1907年七月光复会安徽安庆起义、浙江绍兴起义
1910年倪映典广东新军起义
1910年农历3月29日黄兴领导广州起义(三·二九起义)
黄花岗七十二烈士
武昌起义和中华民国的成立
武昌起义的爆发及各地的响应
直接导火索:保路运动
1911年9月24日,文学社与共进社会议决定10月6日起义
19111年10月5日,清军防备,起义计划推迟。10月9日孙武、邓玉麟意外受伤
1911年10月10日晚7时,熊秉辉,吴兆麟指挥起义。12日琛武汉三镇光复,黎元洪被推举为都督
1911年10月22日,焦达峰、陈作新湖南起义,长沙光复。陕西起义,西安光复
1911年10月29日,山西起义,太原光复(关键)
1911年11月3日,上海起义,4日光复。11月5日,浙江光复
总结
革命党人领导了起义,但立宪派和旧官僚也起了很大的作用
两派合作注定短暂,局势稳定后注定分裂
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
1911年12月12日,南京大会,讨论总统候选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抵达上海,29日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正式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黎元洪为副总统。3月11日《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
1912年1月16日,袁世凯逼宫。2月12日,溥仪退位,封建王朝结束
1912年2月15日,袁世凯当选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10日,北京就任,政府北迁
南京临时政府结束,辛亥革命果实北袁世凯窃取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
开启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完成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