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教育史 第六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这是一篇关于外国教育史 第六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1-11-06 11:26:50第六章 西欧中世纪的教育
基督教教育
修道院学校
性质:集生产、生活、教育等多重功能于一身的特殊机构
教育目的:培养宗教信仰
教育对象:“内学”和“外学”
教育内容:读写算、“七艺”、神学的内容
教学方法:教师口授、学生背诵、抄写;个别教学,体罚盛行
主教学校
普通民众
堂区学校
平民子弟
基督教教育思想
神学世界观:敬畏与信仰上帝
儿童观:原罪论;对儿童进行约束与惩戒
知识观:以神学为最高学问
目的论:传播教义,争取信徒
封建主贵族的世俗教育
宫廷教育
教育目的:培养统治阶级所需要的官吏
教育对象:王室和贵族子弟
教育内容:“七艺”和拉丁语、希腊语等
教学方法:因人而异,问答法
骑士教育
教育形式: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教育对象:封建贵族的次子
主要目标:培养英勇善战、效忠君主的骑士
教育内容:以军事教育、宗教教育和封建道德教育为主,轻视文化知识
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
原因
政治格局多元化
经济的发展,城市的兴起
哲学研究活跃,社会由尚武向尚文转轨
名师执教
地理环境
大学
最早的大学产生于意大利
萨莱诺大学:医学中心
波隆纳大学:法学研究中心
巴黎大学:神学中心(牛津的母校,牛津生剑桥,剑桥生哈佛,哈佛生耶鲁)
领导体制
学生大学
先生大学
课程与教学
设有文、法、医、神4科
先进入文学院学习6年,在进入法、医、神学院进行专业学习
教学方法:讲演、背诵、辩论等
中世纪大学的特权
设立特别法庭,内部自治权
免除赋税和服兵役
颁发任教许可证
罢教和迁移
特征
学术自由和大学自治
宗教性和国际性
职业性和实用性
民主性和平等性
历史地位及影响
新兴市民阶层的形成和城市学校的发展
城市学校
西欧中世纪后期兴起的适合新兴市民阶层需要的世俗学校
是为新兴市民阶层子弟开办的学校的总称
城市学校的共同特点
领导权上,大多由行会和商会开办,市政当局掌管
内容上,强调世俗知识,使用本族语教学
培养目标上,初等学校。也有一定的职业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