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章 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和北美的教育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章 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和北美的教育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1-11-06 18:08:29第十章 17——18世纪欧洲主要国家和北美的教育
英国
背景
受欧洲大陆专制主义影响较弱,形成教育自由放任的根基
较早进入资本主义社会
提倡科学和科学教育
教育概况
初等教育
国教会掌管;个人或团体创办慈善学校;免费学校;贫儿学校,流动学校,星期日学校
教育对象:平民儿童
教育内容:重宗教,阅读,轻计算
富人家庭,聘用家庭教师
中等教育
富家子弟的升学预备教育
文法学校
公学
高等教育
教育特点
教育发展缓慢、国家放任
教会渗透学校
初等学校具有慈善性质
中等教育具有贵族、精英性质
双轨制
法国
社会背景
政治上 封建专制国家
经济 资本主义的发展受到压制
思想 启蒙教育思想出现
教育
学校掌握在天主教派,宗教教育为主
新旧教派在教育领域相互竞争
重商政策,专业技术得到重视
17——18世纪中后期法国的教育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职业教育
18世纪末法国大革命中的教育
教育属于国家事务,建立国民教育体系
人人有受教育的权利,实施义务教育
实现教育的世俗化和科学化
实施普及和免费的教育
美国
背景
殖民地时期的教育
建国初期的教育 教育分权制度的确立
俄国
社会背景
经济落后
封建政治
多次受外敌入侵
东正教面临天主教威胁
文化教育受拜占廷教育影响
教育概况
17世纪的教育 东正教兄弟会
18世纪初的教育 彼得一世教育改革
18世纪中期的教育 莫斯科大学的建立
18世纪末的教育 叶卡捷琳娜二世的教育改革
德国
社会背景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经济政治落后
国家出于四分五裂的割据状态
封建贵族实力强大,资产阶级软弱
新教占据主导地位
普鲁士成为德国的代表
教育概况
初等教育
义务教育的发展
泛爱主义教育与泛爱学校
中等教育
文科中学
实科中学
骑士学院
高等教育
哈勒大学
哥根廷大学
新大学运动
教育特点
政治经济落后,教育发展领先
国民教育体系最早建立
国家对教育的控制权加强
新型大学模式出现
教育理论繁荣,涌现出教育家群
(英国)培根
人物介绍
现代实验科学的始祖《新工具》
教育思想
高度评价科学知识,提出“知识就是力量”
创立了归纳法
拟定了一个百科全书式科学知识体系
设想了一所规模宏大的科学教育机构“所罗门宫”
(英国)洛克
人物介绍
代表作《教育漫话》
教育思想
白板论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绅士,即资产阶级化的贵族
强调儿童多方面发展
(法国) 爱尔维修
人物介绍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教育理论家
教育思想
智力平等说,教育万能论
改变教会控制学校,国家举办世俗教育
论述学习科学知识的重要性
(法国)狄德罗
人物介绍
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百科全书派”领袖
教育思想
否认“教育万能论”
主张由国家取代教会管理教育
提倡实科教育和科学教育
(法国)拉夏洛泰
人物介绍
18世纪法国著名法官 代表作是《论国民教育》
教育思想
国家办学
反对耶稣会垄断教育,主张以世俗教育取代
国民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良好的法国公民
(德国)康德
人物介绍
18世纪德国著名哲学家和教育家,教育代表作是《论教育》,是最早在大学讲授教育学的思想家
教育思想
教育不是源于人的本能,而是文化发展的结果
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有道德有理性的文明人
道德教育要加以约束和训导
把全部教育分为体育、管束、训育、道德陶冶四部分
主张实行公共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