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ndroid-第二节几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第二章意识和注意 第二节 几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编辑于2021-11-07 20:10:12第二节:几种特殊的意识状态
一、睡眠
㈠睡眠
⒈睡眠的基本特征
普遍性:所有的动物都睡眠
马、牛、大象(2-4小时)
蝙蝠(19-20小时)
多数在夜里,有的集中在夜里,有的随时(猫、狗)
人类(8小时左右)
⒉睡眠的心理学研究
脑电波
α波(频率较低,波幅稍大):当大脑处于安静和休息状态时较多
β波(频率高,波幅小):当大脑处于清醒和警觉状态时较多
δ波(频率更低,波幅更大):主要在睡眠状态
睡眠及其阶段
非快速眼动阶段 NREM
第一阶段
脑电成分主要为混合的、频率和波幅都较低的脑电波。
个体处于浅睡眠状态,身体放松,呼吸变慢,但很容易被外部刺激惊醒。
持续约10分钟。
第二阶段
偶尔出现“睡眠锭”(一种短暂爆发的,频率高、波幅大的脑电波)。
个体较难被唤醒
持续约20分钟
慢波睡眠
第三阶段
脑电波的频率会继续降低,波幅变大,出现δ波,有时会有“睡眠锭”波。
持续约40分钟
第四阶段
大多数脑电波开始呈现δ波,呈现深度睡眠
个体肌肉近一步放松,身体功能的各项指标变慢,梦游、梦呓、尿床等发生在此。
快速眼动睡眠阶段 REM
脑的生理电活动迅速改变,δ波消失,高频率、低波幅的脑电波出现,与个体在清醒状态时的脑电活动很相似。
睡眠者的眼球开始快速做左右上下运动,而且通常伴随着梦境。如若醒来通常会报告说他正在做梦。 心律和血压变得不规则,呼吸变得急促,如同清醒状态或恐惧时的反映,肌肉依然松软
第一次快速眼动睡眠一般持续5-10分钟,再经过大约90分钟后,会有第二次快速眼动睡眠,通常长于第一次。
阶段顺序
⒊睡眠的功能
①NREM睡眠的保存、恢复功能
②REM睡眠为大脑巩固新任务的知识提供了环境
③睡眠剥夺对认知表现会产生负面效应,损伤人们的运动技能
⒋睡眠障碍
含义
所谓睡眠障碍,指个人无法自主或控制自己的睡眠,想睡时偏偏无法入睡,不想睡时又无法维持清醒
分类
失眠
种类:情景性(暂时)失眠、假性(心理上)失眠、失律性失眠、药物性失眠
十条建议——信心、生活规律、适度运动、睡前放松、卧室安静、睡床单纯、睡前饮食适度、睡前不饮酒、忌服安眠药、闭眼。
突发性睡眠症
以白天周期性睡眠为特征的睡眠障碍。通常伴有猝倒症,即由于情绪激动引起的肌肉无力或失去肌肉控制而使人突然跌倒。当入睡后,立即进入REM睡眠
睡眠窒息
是一种上呼吸道睡眠障碍,患者在睡眠时突然停止呼吸。疾病发作时,血氧水平下降,应激激素分泌,导致睡眠者醒来并恢复呼吸。
夜惊与梦魇
当一个梦让你感到无助或失去控制而感到惊吓时,你正在经历梦魇;突然醒来并进入极度唤醒状态,常常以惊恐的尖叫为标志,就是夜惊
梦游症
人在保持睡眠状态的同时,离开床而四处走动
二、梦
㈠梦与做梦
⒈梦的精神病理学研究:弗洛伊德
梦是一种象征性的表达,象征之后,另有意义; 梦境分为显性梦境和隐形梦境; 梦程分为简缩、转移、象征、再修正; 做梦可使欲望满足
⒉生理学观点
霍布森认为,梦的本质是我们对脑的随机神经活动的主观体验 是认知系统试图对随机活动进行解释并赋予一定意义。
⒊认知观点
在睡眠中,认知系统对储存的信息进行检索、排序、整合、巩固等,这些活动一部分会进入意识,成为梦境。
㈢梦的生理学研究:脑电波
⒈1953年芝加哥大学克里特教授与研究生阿塞斯基发现睡眠中快速眼动现象成为做梦的标志
⒉1987年霍布森等人用睡眠帽(传感器)对奇异梦境的研究:不协调性、不连续性、认知的不确定性
⒊1994年瑞腾浩斯等人用自我报告法对奇异梦境的转换现象规律进行研究
三、催眠
㈠对催眠的基本认识
一种不同的觉知状态,其特征是一些人对暗示有特殊的反应能力,并在知觉、记忆、动机和自我控制感方面发生变化
㈡催眠与催眠术
18世纪奥地利医生麦斯麦用“动物磁”治疗癔症
㈢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主动性反应降低
感觉扭曲和幻觉
注意层面窄化
旧记忆还原现象
暗示接受性增高
催眠中角色扮演
催眠中经验失忆
㈣催眠诱导
⒈含义:运用暗示性的语音,进行催眠的过程
⒉条件:受试者的催眠感受性;催眠环境;良好的情绪环境
⒊顺序:
暗示受试者眼睛疲倦,无法睁开; 暗示受试者感官逐渐迟钝,将不会感到刺痛; 暗示受试者忘记一切,只记得催眠师所讲的话与要他做的事: 暗示受试者将经验到正负幻觉(他的朋友突然出现或桌上的台灯不见了); 暗示受试者醒来后忘掉催眠中的一切; 暗示受试者醒来后做某些活动。
⒋要求:语音平抑;语音单调;语句重复
催眠相关理论
⒈催眠是社会认知或角色扮演
⒉催眠是意识功能的分离(执行和监督)
四、清醒梦境
清醒梦境理论的研究已经证明,有意识地觉知自己正在做梦是一种习得的技能可由常规的练习获得——使得做梦者能够控制他们梦的方向。
研究者还记录了清醒梦境的其他生理标志:在清醒梦境中表现出生理活动的个体在做梦期间心跳加速。
五、白日梦和幻觉
含义:白日梦是人在清醒时的一种意识状态。
在做白日梦时,注意力很明显地从当前的事件转移到另一个虚构的世界中去。
白日梦是基于个体的记忆或想象的内容自发产生的。
六、改变心理的药物
含义:精神活性药物是指那些通过影响大脑而改变个体心境和意识状态的药物。
分类
抑制剂
能够使神经活动减弱,减缓人体的身体和心理活动。
常见抑制剂:巴比妥(tuo)类药物、苯二安卓类安定药物、酒精
兴奋剂
与抑制剂相反,它能够加速中枢神经系统的活动,使身心活动水平提高
常见兴奋剂:安非他命、冰毒、摇头丸、可卡因、尼古丁、咖啡因
致幻剂
能够改变个体对外部世界的感知,使思维和意识状态发生紊乱,产生幻觉。
麦角酸二乙酰胺(LSD、大麻)
个体随着精神活性药物的反复使用,会对药物产生强烈的、不可抑制的渴望,这就是药物成瘾。
拓展:意识障碍
含义
广义——同于“精神”、“心理”
狭义——意识的清晰状态受到破坏后,意识和意识活动发生的失常现象。
⒈对外界的意识情晰程度或意识范围的障碍
昏迷——昏睡——浑浊——意识模糊——檐妄——梦样状态——意识朦胧(神游症和梦游症)
⒉自我意识障碍
人格解体(抑郁症、精神分裂)——交替人格(歇斯底里、精神分裂)——双重人格(自己是几个人或几个部分组成,如,左半身是自己,右半身是小白龙,后头颈部分是关公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