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情绪情感
学习心理学的小伙伴看过来!本张思维导图归纳了,普通心理学(第五版)情绪情感中情绪和情感的概念、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等知识点。
普通心理学(第五版)9☆意志与教育,意志是意识的能动性、积极性的集中体现,希望本篇关于意志与教育的思维导图能够给你带来帮助。
这张思维导图归纳了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第十一章能力的内容,整理了能力概述、能力发展规律、能力规律的教育应用等内容知识。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个人日常活动安排思维导图
西游记主要人物性格分析
17种头脑风暴法
如何令自己更快乐
头脑风暴法四个原则
思维导图
第二职业规划书
记一篇有颜又有料的笔记-by babe
伯赞学习技巧
第十章:情绪、情感与教育
第一节:情绪情感的概述
一、情绪和情感的概念
㈠情绪和情感的含义
情绪和情感是指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的体验,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主观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
理解一:情绪由刺激引起
✔刺激有外在的,也有内在的,有时是具体的,有时是隐而不见的。 ✔外在刺激很多:声音、香臭、情景、事件等 ✔内在刺激:生理、心理的等
理解二: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
✔情绪只有自己体验到,别人只能推知可能,不能准确推测; ✔研究情绪反应只能用内省式的自陈量表法
理解三:情绪状态不易自我控制
✔测谎仪
理解四:情绪与动机有连带关系
✔情绪是伴随着动机性行为而产生的; ✔在某些情景下,情绪本身可视为动机,即情绪性行为。
理解五:有三种独特成分
✔主观体验 是个体对不同情绪状态的自我感受(自我报告,内省法) ✔外部表现 称为表情 ✔生理唤醒 是指情绪产生的生理反应
㈡情绪和情感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 ⒈从需要角度看,情绪是和有机体的生物需要相联系的体验形式;情感是同人的高级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 ⒉从发生角度看,情绪发生较早,为人类和动物所共有,无论从种系或是个体发展来看,情感体验都发生得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 ⒊从稳定性程度看,情绪永远带有情境性,而情感有可能既具有情境性,又具有稳固性和长期性、稳固的情感体验是情绪概括化的结果。以上区别是相对的。 ⒋从强度和外部表现看,一般说来,情绪的强度相对较大,外部表现较明显;情感的强度一般不如情绪强烈,外部表现也不如情绪强烈
联系 情感是在情绪基础上形成的,反过来情感对情绪又产生巨大的影响,它们是一种心理活动过程的两个不同的侧面,既相互转化,又相互依存。 ⒈具有一定社会内容的情感,可能以强烈、鲜明的情绪形式表现出来,又能表现为深沉而持久的情操。 ⒉与生理性需要相联系的情绪,都可能由所赋于的社会内容而改变它的原始表现形式,从而表现为情感。 ⒊具有高级社会内容的情操,即可表现为情绪,又可表现为情感。
㈢情绪的功能
适应功能
情绪是有机体适应生存和发展的一种重要方式
动机功能
情绪是动机的源泉之一,是动机系统的一个基本成分。 它能激励人的活动,据高人的活动效率。 适度的情绪兴奋,可以便身心处于活动的最佳状态,推动人们有效地完成任务。
组织功能
情绪的组织作用是指对其他心理过程的影响
社会功能
情绪在人际间具有传递信息、沟通思想的功能
二、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㈠什么是情绪的维度和两极性
情绪的维度,主要指情绪的性质,即动力性、激动性、强度和紧张度等方面。这些特征的变化幅度又具有两极性,每个特征都存在两种对立的状态。
情绪的性质有肯定与否定两极. 情绪的动力性有增力和减力两极。 情绪的激动性有激动与平静两极。 情绪的强度有强、弱两极。 情绪紧张度有紧张和轻松两极。
㈡情绪维度理论
三维理论
19世纪末,冯特(Wundt,1896)提出了情绪的三维理论,认为情绪是由三个维度组成的,即愉快一不愉快、激动一平静、紧张一松弛,每种具体情绪分布在三个维度的两极之间的不同位置上。他的这种观点为情绪的维度理论奠定了基础。
四维理论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伊扎德(Izard,1977)提出了情绪的四维理论,认为情绪有愉快度、紧张度、激动度和确信度四个维度。
三、情绪的分类
㈠情绪分类
⒈按社会性
生物性情绪
社会性情绪
⒉按复合性程度
基本(简单)情绪
人与动物共有,不学而会。 ✔普拉切克把基本情绪归纳为恐惧、惊讶、悲伤、厌恶、愤怒、期待、快乐信任等8类; ✔伊扎德用因素分析法分为11类(兴趣、惊奇、痛苦、厌恶、愉快、愤怒、恐惧、悲伤、害羞、轻蔑、自罪感等);
复合(复杂)情绪
由基本情绪不同组合产生
⒊按后天发展
积极情绪
消极情绪
㈡情绪状态及其分类
⒈含义
情绪状态就是指在某种事件或情景的影响下,在一定时间内所产生的某种情绪。
⒉特征(类型)
(1)心境。是一种使人的整个精神活动都染上某种色彩的、微弱而持久的情绪状态。突出特点是具有感染性。 (2)激情。是一种暴风雨般的、强烈而短暂的情绪状态。 (3)应激。是出乎意料的紧急情况所引起的高速而高度紧张的情绪状态。
第二节:表情
一、表情含义
二、面部表情
三、姿态表情
身体表情
手势表情
四、语调表情
五、感觉反馈
第三节:情绪理论
一、情绪的早期理论
㈠詹姆斯-兰格理论
㈡坎农-巴德学说
二、情绪的认知理论
㈠阿诺德的评定-兴奋说
㈡沙赫特-幸格的情绪理论
㈢拉扎勒斯的认知评价理论
三、情绪的动机-分化理论
㈠情绪是分化的,不同情绪具有不同的适应功能
㈡情绪在人格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㈢情绪自身也是一个复杂系统
第四节:情绪调节
一、情绪调节的定义
㈠具体情绪的调节
㈡唤醒水平的调节
㈢情绪成分的调节
二、情绪调节的特征
㈠情绪调节的恒定性
㈡情绪调节过程的等级组织
㈢情绪调节的个体差异和文化差异
三、情绪调节的类型
㈠内部调节和外部调节
㈡修正调节、维持调节和增强调节
㈢原因调节和反应调节
㈣良好调节和不良调节
四、情绪调节的过程
五、情绪调节的维度
㈠生理调节
㈡情绪体验调节
㈢行为调节
㈣认知调节
㈤人际调节
六、情绪调节的策略
㈠回避和接近策略
也叫情境选择策略,它是通过选择有利情境、回避不利情境来实现的。
㈡控制和修正策略
是一种更为积极的策略,它是通过改变情境中各种不利的情绪事件来实现的,情绪调节者试图通过控制情境来控制情绪的过程或结果。
㈢注意转换策略
分心策略
专注策略
注意转换策略包括分心和专注两种策略。
㈣认知重评策略
情绪ABC理论
㈤表达抑制策略
抑制将要发生或正在发生的表情,调动自我控制能力,启动自我控制过程以抑制自己的情绪行为。
㈥合理表达策略
采用恰当的表情,是情绪调节最为关键的策略,它有利于个体幸福和团体密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