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学-能力
这张思维导图归纳了普通心理学(第五版)第十一章能力的内容,整理了能力概述、能力发展规律、能力规律的教育应用等内容知识。
编辑于2022-01-12 15:28:46第十一章:能力
第一节:能力概述
一、智力(能力)的概念
㈠含义
能力是指能够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具备的个性心理特征
智力 智力,又称为一般能力,与特殊能力相对应。指大多 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共同 具有的最基本能力。
本课程将“能力”和“智力”混用,不做严格区分。
㈡能力的特性
P409能力和知识技能的关系
1.能力是在遗传的基础上,教育、环境和主观努力综合作用的结果 2.能力与活动紧密相连:在活动中形成、发展、检验 3.能力是完成活动的心理条件,重点是认识和操作方面 4.能力是个性心理特征,也是人格系统的一部分 5.能力是可以培养和测量的 6.能力分为显性的和潜在的
二、能力的种类
⒈按照能力的倾向性不同
一般能力
又称为智力,指大多数活动所共同需要的能力,是在各种活动中共同具有的最基本能力。
特殊能力
又称为专门能力,指为完成某项专门活动所必须的能力,它是在特殊的专门领域内必须的能力。
⒉按照能力参与活动性质的不同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的区别 模仿能力和创造能力二者相互联系。 模仿能力中一般都含有创造性因素,而创造能力的发展又需要一定模仿能力作为基础。
模仿能力
模仿能力是指仿效他人言行举止,引起与之相类似行为活动的能力。
创造能力
创造能力是指在创造性活动中产生出具有社会价值的、独特的、新颖的思想和事物的能力。
⒊根据能力发展趋势和先天禀赋与社会文化的关系
液体能力
在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中表现出来的能力;主要由先天决定
晶体能力
获得语言、数学等知识的能力;取决于后天学习
⒋根据能力的功能
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个体接收加工、存储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是个体得以顺利完成各项活动任务的最重要心理条件。
操作能力
操作能力是指操作、制作和运用工具解决问题的能力。
社交能力
社交能力是指在社会交往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能力。言语感染能力、沟通能力以及交际能力等都是社交能力。
三、能力的结构(理论)
我国学者关于智力结构的研究 1、朱智贤(1982):智力是能力的综合体,包括观察力、抽象概括能力、创造力; 2、林传鼎(1985) 思维、创造力、解决问题能力、元认知能力(个体对认知活动的认知,包括元认知知识、元认知体验、元认知技能) 3、吴福元(1993)三亚结构理论:素质结构(遗传)、认知结构(智力因素)和动力因素(非智力因素) 4、林崇德: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思维,最基本特征是概括;智力由思维、感知、记忆、想象、言语和操作技能构成 5、智力结构的矢量坐标体系:1988,丁润生,环境轴、先天轴和能动轴 6、公众的智力观:张厚粲、吴正(1994):高智商儿童和 成人都具有思维能力、好奇心、想象力、创造性和记忆 力等5项指标较高
自然智力
四、能力的测量
㈠能力测量简述
⒈实质
能力测验是心理测量的重要任务之一,它以某种方式测量人的能力,以量化表示
⒉类型
按测验的方式分
个人测验
团体测验
按测验的内容分
文字测验
非文字测验
按能力的种类分
智力测验
特殊能力测验
创造力测验
⒊作用
✔可用于测定学生的智力水平,有助于因材施教 ✔可用于对专业人员的选拔,做到人尽其才
㈡一般能力测量
⒈智力测量的由来
①早期产生
中国孟子认为心与物都有可测量的特性; 三国刘认为可以根据一个人的行为变化推测其心理; 七巧板、九连环等测量工具;
比纳和西蒙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量量表。 后来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了新的智力量表
目前国际上常用的智力测验有两种:斯坦福-比内智力测验和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⒉斯坦福-比纳量表
系统采用测验方法来测量人的智力,是在本世纪初,由法国心理学家比纳(A.Binet)和医生西蒙(T.Simon)提出来的 1905年,比纳在西蒙的帮助下,编制了最早的一个智力量表 1908年,比纳和西蒙对其量表进行了第一次修订 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M.Terman)将比纳-西蒙量表介绍到美国,并修订成斯坦福-比纳量表。 1937年和1960年,斯坦福-比纳量表又经过了两次修订,它是目前世界上最广泛使用的量表之一
智商(Intelligence Quotient,IQ)或IQ的概念,以智力年龄(Mental Age,简称MA)与实际年龄(Chronological Age,简称CA)的比率来表示智力测量结果。 计算公式为:智商(IQ)﹦ 智力年龄(MA)÷实际年龄(CA)×100 智力测验的结果是智商,智商是个体的智力年龄与实际年龄的比率,即“比率智商”,为避免出现小数,将商数乘以100。现今大多数智力测验都沿用了智商这个概念 。
比率智商有一个明显的缺点。人的实际年龄逐年在增加,但其智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却基本稳定在一个水平上。 这样,若采用比率智商来表示人的智力水平,随着年龄的上升,人的智商将逐渐下降。这和智力发展的实际情况是不相符的。
⒊韦克斯勒智力测验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韦克斯勒创制了新的智力测验量表。该量表分三种: 韦氏学前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4-6岁半的儿童 韦氏儿童智力量表,适用于6-16岁儿童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适用于16岁以上的成人。 这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具有各年龄代表性的智力量表
韦克斯勒假设,人们的智商平均数为100、标准差为15的正态分布 这样离差智商的计算公式为:IQ = 100+15Z 其中z是标准分数,即个体测验分数与团体平均分之差除以标准差之后的结果
韦氏量表不用智力年龄的概念,但保留了智商的概念。 它不是比率智商,而是以同年龄组被试的总体平均数为标准, 经统计处理得出的智商,称离差智商。 离差智商克服了比率智商的弊端,但也存在问题,容易造成对智力的绝对水平 的误解。
离差智商假定,同年龄组的智商总体平均数为100,呈正态分布 用个人测验的实得分数与总体平均数比较,确定他在同年龄组内所占的相对位置,以此判定他的智力水平。大量测验与统计结果发现,人与人之间的智力差异服从常态分布规律
㈢特殊能力和创造能力测量
⒈特殊能力测验
特殊能力测验是一类对管理能力、运动能力、机械能力、艺术能力、音乐能力等专业能力的测定。 该类测验有利于发现特殊才能,因材施教,并能充分发挥潜力,使人尽其才,材尽其用。
⒉创造力测验
①定义
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 具体地讲就是根据一定的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②创造力的核心
发散思维(品质:流畅性、变通性和独特性)
㈣情绪能力测量
⒈情绪能力的概念
是一种能力,最早由戈尔曼于1995年提出。指一个人认识情绪的意义和它们关系的能力、利用知识推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使用情绪促进认知活动的能力。
⒉情绪概念的理论
梅耶尔和萨洛维的早期理论:1990 戈尔曼的情绪胜任力模型 巴昂的情绪和社会智力结构模型
⒊情商
情商(EQ)是“情绪智商”的简称,它代表了一个人的情绪智力的指数。
第二节:能力发展规律
一、能力发展的一般趋势
1.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最重要的时期。 2.人的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也有人说到40岁)。智力的不同成分达到顶峰的时间是不同的。 3.人的流体智力(信息加工和问题解决能力)在中年之后有下降的趋势,而人的晶体智力(获得知识的能力)在人的一生中稳步上升(25岁以后渐趋平缓)。 4. 成年是人生最漫长的时期,也是能力发展最稳定的时期。成年期又是一个工作时期。在二十五六岁至四十岁间,人们常出现富有创造性的活动。 5. 能力发展的趋势存在个体差异。能力高的发展快,达到高峰的时间晚;能力低的发展慢,达到高峰的时间早。
主要研究
⒈贝利的研究 1970年贝利(N.Bayley)采用纵向研究方法,对相同一批被试在不同年龄阶段(从出生到36岁)使用贝利婴儿量表、斯坦福—比奈量表和韦克斯勒成人智力量表进行测量 结果发现,智力随年龄增长到26岁左右后,保持水平状态,到36岁开始下降
⒉韦克斯勒在1955年,用成人智力量表对1700名被试进行的研究发现,34岁之前是智力发展的高峰期,以后逐渐下降,60岁之后迅速下降
二、能力发展的个体差异
㈠水平差异
能力发展存在水平上的差异,全人口的智力差异从低到高有许多不同的层次,但在人口总体中,智力分布基本上呈正态分布: ✔两头小,中间大
根据智商高低以及智力发展水平差异, 把儿童分为超常儿童、普通儿童和低常儿童三个等级
⒈超常儿童及其特征: 超常儿童是指儿童的智力发展显著地超过同年龄常态儿童的水平,或具有某方面突出发展的特殊才能,能创造性地完成某中或多种活动的儿童 。智商在140,占1% 超常儿童的心理结构,不仅应该包括优异的智力与创造力,还应包括良好的个性倾向和人格特质。
⒉低常儿童及其特征低常儿童是指智力发展明显低于同龄儿童平均水平,并有适应性行为障碍的儿童。心理学根据三个方面来确定低常儿童: 第一,智商明显低下。一般把智商在70以下的儿童确定为低常儿童 第二,社会适应不良。低常儿童往往对周围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感到不适应,不能从事简单劳动,生活自理能力很差,在学校学习跟不上等 第三,问题发生早。低常儿童的智力问题一般在发育阶段就有所表现,他们可以在1岁就出现,到3岁、5岁、9岁以及12岁时之间明显
㈡早晚差异
能力表现存在着早晚差异。能力早期表现又称为人才早熟,或早慧。 中年成才则是能力表现的另一种情况。 中年是成才和创造发明的最佳年龄,因为中年时期,人兼备了丰富的基础知识和实际经验,精力充沛,这是人生的黄金时期。
㈢结构差异
多元智能理论
㈣性别差异
一般能力整体上无差异,但特殊智力因素中存在差异 比内-西蒙——无显著差异 韦克斯勒——有明显差异,主要是在不同方面存在差异(1958); 劳森(1987)发现女孩在言语量表上高于男孩,男孩在操作量表上高于女孩。
根据现有资料,智力发展的性别差异与男女两性不同的染色体遗传特性、脑的两个半球偏侧性功能的差异和性激素对脑结构的影响有关。
三、影响智力发展的因素(条件)
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产生重要作用
㈠遗传因素
遗传是父母把自己的性状结构和机能特点传给子女的现象,基因是遗传的基本单位
㈡环境和教育
⒈环境
环境是指客观现实,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自然生态
文化传统
产前环境
早期经验
⒉教育
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
㈢实践活动
㈣人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节:能力规律的教育应用
一、智力规律在教书育人中的作用
⒈鉴定学生的智力水平
⒉依据智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
⒊正确处理智力与传授知识
⒋培养元认知能力
⒌培养非智力因素
⒍培养创造力
二、智力规律在自我教育中的作用
能力的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