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鲁迅(一)
本思维导图对鲁迅相关信息作了梳理,包括概述、地位、作品特点、说不尽的阿Q、《野草》与《朝花夕拾》和评价。
汉语言文学专业课古代文学先秦文学之散文成就的思维导图,包括先秦历史散文、先秦诸子散文等内容。
西方古代文学笔记,包含第三时期 (公元前6世纪~公元前4世纪) 古希腊奴隶制全胜时期,史称“古典时代”“雅典时代”,
2022考研政治-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思维导图,包括:国情、总路线、总纲领、总道路、总经验(三大法宝)、旧、新、社革命对比。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章节概要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鲁迅(一)
概述
鲁迅的生平、主要的创作及大致内容(3个短篇小说集、1本散文诗集、1本散文集、16本杂文、1本书信集,此外,还有多种学术著作)、对鲁迅作为“民族魂”与文化巨人的评价等。 认真阅读所指定的的鲁迅著作,对《呐喊》《彷徨》、《野草》最好能全读。
地位
《呐喊》与《彷徨》
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端与成熟标志
《狂人日记》
第一篇白话文小说
作品特点
“表现的深切”
独特的题材、眼光 与小说模式
独特的题材、眼光
两大现代文学的主要题材:农民与知识分子
独特的眼光:精神“病苦”
内向性:灵魂的深
《祝福》中祥林嫂
主题:“封建社会吃人”
最终指向:“绝望的反抗”
对社会、人自身的反抗
两大小说情节、结构模式:
看/被看:《示众》
鉴赏痛苦——人性的残忍
先驱者与群众的对立——启蒙被消解
《药》
离去一归来一再离去:《故乡》《祝福》
寻求别样出路——寻梦——惊醒
绝望之为虚妄,正与希望相同
“格式的特别”
“创造新形式的先锋”
有头有尾、环环相扣的完整故事和依次展开 情节的结构方式(传统)——心理活动的流动来组织小说(鲁迅)
第三者的立场——主人公的自由联想、梦幻
叙述方式泾渭分明——所有叙述描写都带有 主入公的感情色彩
反讽结构:“我”与“余”
《孔乙己》:小说叙述者
孔乙己与酒客:中国知识分子地位与命运的悲 剧性与荒谬性
小伙计:被看客同化的精神悲剧
叙述者——隐含作者
格式的创造与灵魂的深度
主观抒情性:
《伤逝》《在酒楼上》 《孤独者》
几乎无事的悲剧
实验的广泛性:
诗化小说 散文体小说 戏剧体小说
“继承传统”与“冲破传统”的统一: 自觉借鉴外国小说形式 不自觉、自觉地借鉴中国传统文学
说不尽的阿Q
国民性弱点:精神胜利法
对阿Q的阶级分析:落后农民——革命者
人的生存困境
《野草》与《朝花夕拾》
“闲话风” 与“独语体”文体家
《朝花夕拾》
作者与读者的精神对话
特殊氛围:自然,亲切,和谐,宽松
心灵的开阔与自由
“原生味”的语言趣味:生活语言的丰富性、生动性与复杂性
《野草》
逼视灵魂的最深处
更高、更深层次的哲理的思考
客观形象与主观意趣:自我形象艺术想像力
散文的诗化、小说化、戏剧化倾向
评价
“中国现代小说在鲁迅手中开始,又在鲁迅 手中成熟。” ——严家炎:《(呐喊)(彷徨)的历史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