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ndroid-改革开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近现代史 第九章第十章 改革开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知识点梳理
编辑于2021-11-26 10:02:09第九章 第十章
第九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步探索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的开端
1956年苏共二十大暴露了苏联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存在的缺点和错误
中国共产党决心走自己的路,开始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
毛泽东提出实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
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
★1956.9中共八大主要内容(多选)
(单选)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发展生产力
(单选)经济建设方针: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在政治建设上,提出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
在执政党建设上,健全党内民主集中制
(单选)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
八大以后,毛泽东提出“新经济政策”:消灭资本主义又搞资本主义
《论十大关系》的发表(1956.4)
基本方针(单选):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服务
(单选)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
★《正处》的发表(1957.2)
两类社会矛盾
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多选)
敌我矛盾
人民内部矛盾(单选)
政治思想领域:团结—批评—团结
物质利益、分配方面:统筹兼顾、适当安排
科学文化领域: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
解决人民内部矛盾——民主,说服教育;解决敌我矛盾——专政
基本矛盾(多选)
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
基本矛盾
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
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性质:非对抗性
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不断地得到解决
整风运动
形式:开门整风
内容:反对官僚主义、宗派主义和主观主义(主要:教条主义)
探索中形成的建设社会主义的若干重要原则
社会主义(毛泽东)
不发达的社会主义
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毛泽东提出,多选) (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
实行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以农、轻、重为序发展国民经济
在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条件下,坚持“两条腿”走路的方针
工业和农业并举
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
中央工业和地方工业并举
大中小企业并举等
第十章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和改革开放的起步
历史性的伟大转折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
邓小平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
为实现历史性的转折做思想理论准备
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转折
①《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邓小平解放思想宣言书:②1992南方谈话)
十一届三中全会内容(多选)
彻底否定“两个凡是”
高度评价真理标准的讨论
断然否定“以阶级斗争为纲”
做出了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实行改革开放
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实事求是)
揭开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序幕
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
拨乱反正任务的胜利完成
四项基本原则——根本保证——党的领导
★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1981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六中全会 《历史决议》
毛泽东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
功绩第一,错误第二
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历史决议》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独立自主、群众路线)
(单选)标志着党和国家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展开
(单选)十二大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的提出
(单选)十三大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跨世纪发展
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
★邓小平南方谈话(多选)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阐明了社会主义本质
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重要论断
提出判断改革开放和各项工作成败得失的“三个有利于”标准
强调加强党的建设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和前途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标志:邓小平南方谈话、中共十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