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心理诊断技能
心理咨询师操作技能第七章,心理诊断技能,介绍详细,知识全面,希望可以对大家有所帮助!
编辑于2024-01-02 20:12:56操作技能
心理诊断技能
出诊接待与资料的搜集、整理
如何进行初诊接待
学习目标
学会按心理咨询原则与求助者进行第一次接触。
初诊接待中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不在于解决求助者的困扰,而在于提供一个让求助者释放压抑的空间
工作程序
做好心理咨询前的准备工作
合理配置心理咨询场所
专业的特点
具有保密的功能
能提供适当宽敞的空间(10㎡)
配置舒适的座椅
配置必需的设备
咨询师仪态
服装整齐、坐姿端正、表情平和
咨询位置
正常社交距离
言语和非言语交流技巧
使用礼貌的接待方式和礼貌的语言
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应当平和、诚恳
接待时使用礼貌语言
间接询问求助者希望得到哪方面的帮助,不可直接逼
询问结束后,明确表明态度
向求助者说明保密原则
需要保密的内容
心理咨询过程中求助者暴露的内容
心理咨询过程中与求助者的接触过程
保密例外
求助者同意
司法机关要求提供
涉及法律诉讼
对自身或他人造成即刻伤害或死亡威胁的
患有危及生命的传染性疾病
当遇到以上保密例外,心理咨询师应将泄密程度控制在最小范围内。
向求助者说明心理咨询的性质
什么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
心理咨询如何进行
心理咨询是一个过程,有些问题不是一次两次交谈就能解决的,有时会有迂回曲折甚至反复。
心理咨询主要解决什么问题,不能解决什么问题
向求助者说明其权利与义务
权利
选择心理咨询师以及确认他的执业资格;明确收费标准;中止咨询。
义务
提供真实信息;协同咨询(守时、完成家庭作业等);避免多重关系;及时缴费。
与求助者进行协商,确定使用哪种咨询方式
相关知识
社会交往中第一印象的重要性
危机的处理
心理问题的表现形式分类
注意事项
避免紧张情绪
为了能将紧张情绪降至最低点,在出诊之前,可按初诊接待的操作步骤进行练习,直到熟练自如为止。
语言表达
语速要适中,避免使用影响言语交流的方言。会谈中若使用专业术语,应说明专业术语的内涵和外延。
反复说明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
对心理咨询中的保密原则,要反复向求助者说明,承诺心理咨询师的责任,并说明一旦由心理咨询师泄密,求助者有诉诸法律的权利。
说明心理测量功能的有限性
心理咨询时,在仪态方面还应注意以下内容
不吸烟,不做多余的“下意识”动作。接待求助者之前,绝对不许饮酒或服用兴奋、镇静等药物。
摄入型会谈
学习目标
学会确定摄入性会谈法的目标、会谈内容与范围。
工作程序
确定会谈的目标、内容与范围
求助者主动提出的求助内容
心理咨询师在初诊接待中观察到的疑点
依据心理测评结果的初步分析发现问题
上级心理咨询师为进一步诊断而下达的会谈目标
确定提问方式
心理咨询师根据会谈目的和想搜集的资料内容来确定提问方式。
倾听
倾听中不能随便打断求助者谈话,不随便插入自己的评价。
倾听过程中边听边思考求助者诉说内容的逻辑性,判断是否符合常理,及时把握关键点。
控制会谈内容与方向
控制会谈和转换话题的技巧
释义也称“内容反应”,操作方法是重复求助者话语的主要内容,并顺便提出另一个问题。
中断指在会谈中暂时休止一下。如:给他倒杯水 。
情感反射指心理咨询师有意识地刺激一下求助者,使他把会谈转向某类问题。 注:在初次会谈时尽量不使用这种方法。
引导指由目前的话题引向另一话题
对会谈内容归类(会谈之后必须对问题归类)
在咨询中,除非得到求助者同意,一般情况下,不能做详细的笔录,非经求助者同意也不能录音和录像。
个人成长、发展中的问题
现实生活状况
婚姻状况
人际关系中的问题
身体方面的主观感觉(主观症状)
情绪体验、生活态度
其他
结束会谈
再次重申保密原则
如果会谈还要继续,应征求求助者的意见 时间有限;补充方案;建议到医院检查
结束语
相关知识
会谈法简介
会谈法是心理咨询师必须掌握的基本方法之一。
在20世纪20年代,临床心理学家就把这种方法定义为“一种有目的的交谈”。
会谈法的要点
会谈中听比说更重要:尊重、耐心
态度:非评判性态度、中性化态度
区分和鉴别问题的真、假、轻、重
种类
摄入性会谈:了解求助者的客观背景资料、健康状况、 工作和家庭状况。
鉴别性会谈:通过交谈和观察确定使用什么测验和鉴别措施。
治疗性会谈:针对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所进行的会谈,往往是心理治疗的一种, 除了要注意会谈法的原则,还要遵循心理治疗的法则
咨询性会谈:针对健康人的某些问题,如职业选择、婚恋问题、亲子教育。
应急性或危机性会谈:当求助者发生意外时,如遭到强奸、想自杀、突然的精神创伤,医生和心理咨询师用会谈法给以帮助。
背景资料采集法
最常使用的摄入会谈方式。
以问题为中心,采集一系列客观的背景资料。人们经常使用桑德伯格制定的 一个提纲。
了解求助者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特点
借助工作提纲了解咨客的思想和行为。
怎样提问题
提问过多可能会带来如下消极作用
造成依赖
责任转移
减少求助者的自我探索
产生不准确的信息(封闭式问题)
求助者可因为处在被“审问”地位而产生防卫心理和行为
影响会谈中必要的概括与说明
对各类问题性质和后果的分析(G.Kelly)
“为什么……”的问题:暗示错误,可改为“怎样” 和“什么”。
多重选择性问题:仍然是信息受限的封闭性问题,可改为开放式提问。
多重问题:一次提多个问题,使求助者不知所措,表现咨询师急躁没耐心。
修饰性反问:无法回答,常使会谈陷入僵局,不利于咨询工作开展。
责备性问题:以反问形式责备求助者,会立即引起心理防卫。
解释性问题:心理咨询师表达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理解,适当使用。
选择会谈内容的原则
求助者可接受:适合咨客的接受能力。
有效性:对咨客成长、症状缓解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积极:对改变咨客的态度有积极作用。
注意事项
心理咨询师的态度必须保持中性。
提问中避免失误。
心理咨询师在摄入性会谈中,除提问和引导性语言之外,不能讲任何题外话。
不能用指责、批判性语言阻止或扭转求助者的会谈内容。
在摄入性会谈后不应给出绝对性的结论。
结束语要诚恳、客气,不能用生硬的话,以免引起求助者的误解。
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学习目标
学会正确使用心理测验。
工作程序
向求助者说明选用量表对确诊的意义并征得求助者同意。
依据求助者心理问题的性质,选择恰当的心理测验项目。
测量结果如果与临床观察、会谈法的结论相左,不可轻信任何一方。必须重新进行会谈,然后再进行测评。
相关知识
选择测评量表应有针对性。
为寻找心理问题的原因而使用量表,比如社会再适应量表(SSRS),查找两 年以来是否有重大生活事件发生。16PF,探索求助者行为倾向性。
为评估临床症状严重程度而使用量表,比如SAS,SDS。
注意事项
不得乱用心理测验
所谓乱用心理测验,比如目的不明确、依据不充分地随意使用;单纯依据心 理测验结果,不与临床表现相对照,片面地给出诊断和矫治措施;未查明心 理测验自身可靠性便在临床上使用;诊断目的以外使用心理测验等。
不得使用“地毯式轰炸”方式实施心理测验。
其一,不理解心理测验本身独有的功能,对临床表现尚未形成印象时,便将各种测验工具一起实施;
其二,只为了经济效益而大量地、目的性不强地使用心理测验。
一般临床资料的整理与评估
学习目标
学会对临床资料的整理(摄入性会谈的分析和诊断依据)。
工作程序
按如下提纲整理归纳一般资料(了解即可)
求助者的人口学资料、 生活状况、 婚姻家庭、 工作记录 、社会交往 、娱乐活动、 自我描述、个人内在世界的重要特点、其他资料。
按以下提纲整理个人成长史资料(了解即可)
婴幼儿期 、童年生活、 少年期生活、 青年期 、个人成长中的重大转化以及现 在对它的评价。
整理求助者目前精神、身体和社会工作与社会交往状态(了解即可)
判断资料来源的可靠性,并予以说明
在整理资料时,来自亲友和中介人的资料,要去伪存真地审视这类资料;应首先判断其真实程度并给以附加说明后,方可使用。
中介人若是心理咨询师,其提供的某些资料,很可能包括一些初步诊断性的结论,对这些结论性资料也应进一步核实。
按资料的性质进行分类整理
相关知识
对临床资料的解释
注重行为的观察,在现象与可能的原因之间建立联系。
找出哪些东西是偏离正常标准的。
抓住那些“显眼”和“突出”的事件。
资料的可靠性是解释资料的先决条件
验证临床资料可靠性的办法
使用补充提问验证求助者的社会交往方面的资料是否可靠。
使用问卷和心理测验。
比较同一资料的不同来源。
给临床资料赋予意义
就事论事:客观中立的看待每一件事。
相关分析:找到与之相关的因素或事件综合分析。
分析迹象:把事件本身看做一个结果,分析可能的原因。
影响资料可靠性的可能因素
暗示
过分随意的交谈、心理咨询师的倾向性。(所有回应都带有引导性)
早期印象
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早期印象可能影响最终诊断和咨询决策。如果更符合客观实际的新资料与早期印象冲突时,心理咨询师必须尊重资料。
求助者的处境和人格特点
陌生环境里不能坦白地暴露自己、阻抗或言不由衷等。
职业倾向对理解资料的影响
不同的职业倾向,在对资料进行解释时,会有不同的侧重点。
正确的做法应是把各种资料交互比较,各种想法彼此联系,以求全面地、 整体性地做出结论。
注意事项
一定要仔细、严格地按技术要求去搜集和评价各类资料的内容。
心理咨询师给出评估有错误或把握不大时,应进行会诊,以保证意见的正确性。
了解求助者的既往史,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学习目标
学会从求助者以往的心理咨询过程中寻找有价值的资料, 以利于形成正确的诊断。
工作程序
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医疗机构,详细阅读就诊的病历和有关资料。
询问求助者以往是否去过其他心理咨询机构,其心理咨询过程如何。
初步诊断
确定造成求助者心理与行为问题的关键点
学习目标
能够相互对照、印证、比较临床资料,确定资料的真实可靠。
能够纵向、横向比较各种资料,抽象概括出牵动各种因素的关键点。
工作程序
按下表分类填写收集到的全部临床资料
按先后次序,列出临床表现,再列出收集到的各类与临床有关的资料,进行对比和分析
找到引起心理问题的关键点
该因素是多数临床表现的原因或者与多数临床表现有内在联系。
该因素在个体发展中持久地存在着并随着生活环境的变化改变自身的形式,但 其本身性质不变。
注意事项
必须认真对待资料来源可靠性和资料的真实性。未经验证的资料不能作为分析问题的依据。
资料的分析不能有主观随意性,要符合客观逻辑。
对求助者形成初步印象、对一般心理健康水平进行分析
学习目标
依据观察、会谈和心理测验的结果,对求助者的心理与行为问题形成临床初步印象。
重点部分
初步印象
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整理分析之后,必须对求助者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就严重程度和归类诊断方面,形成大致的判断。
注意事项
心理诊断中,应避免“贴标签”。要以现实的临床表现为依据。
对难以确定诊断的案例,力争通过会诊解决问题。
确定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的工作范围
学习目标
学会判断求助者的问题是否属于健康心理咨询工作范围的原则。
工作程序
掌握判断正常与异常的心理活动的三项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精神科临床上把无自知力、自知力不完整、无现实检验能力作为鉴别指标。
精神活动的内在协调一致性原则 :知、情、意、行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对求助者具有典型意义的某些特异行为表现进行定性
确定工作范围
明确自己的胜任力。取得相关资质。
健康心理咨询的主要对象是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和部分神经症性问题。
对精神病性问题,心理咨询师只能进行有条件的辅助性工作。
慎重对待出现神经症性问题的求助者和能够确诊为神经症的求助者。
综合分析和鉴别精神病性问题和神经症性问题。
不属于心理咨询范围问题的处理
注意事项
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
学习目标
学会一般、严重心理问题的诊断方法。
工作程序
一般心理问题工作程序
排除器质性病变
排除精神病性问题:三原则,四标准
排除神经症性问题:心理冲突性质,一般心理问题属于常形冲突
排除严重心理问题:一般心理问题情绪未泛化
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 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形成初步诊断
严重心理问题工作程序
排除器质性病变
排除精神病性问题:三原则,四标准
排除神经症性问题:心理冲突性质, 严重心理问题属于常形冲突
分析求助者情绪是否泛化,如已泛化, 分析泛化的具体表现:严重心理问题情绪泛化
确定求助者心理问题持续时间、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影响程度
形成初步诊断
相关知识
区分心理正常与异常的三原则、四标准
郭念锋三原则
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李心天四标准
医学标准
统计学标准
内省经验标准
社会适应标准
鉴别神经症性问题的冲突性质
常形冲突特点
与现实处境直接联系,涉及大家公认的重要生活事件。
有明显的道德性质。
一般心理问题、严重心理问题
变形冲突特点
与现实处境没有关系,通常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
不带有明显的道德色彩。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神经症
心理问题程度的诊断标准
神经症性心理问题
内心冲突是变形冲突
打分(许又新)
总分=3分,不能诊断为神经症
总分=4或5分,可诊断为神经症性心理问题(可疑神经症)
总分≥6分,可诊断为神经症
提出心理评估报告
学习目标
综合初诊材料,对求助者的问题性质、程度及可能的原因做出评估。
工作程序
临床资料的核实(一般使用调查法)
评估求助者心理、、生理及社会功能状态
求助者心理问题的原因分析
小结
心 理 咨 询 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