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被讨厌的勇气
第一遍读后记录,导图里包含每章节的主要理论,也有自己看书时的一些真实想法,有认同的也有无法接受的。
编辑于2021-11-26 20:49:42被讨厌的勇气
初读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不为人知的心理学三巨头——阿德勒
阿德勒的目的论:别纠结于”原因“,要看现在的”目的
心里创伤并不存在: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赋予经历的意义
我并不同意这个观点,感觉太绝对了,说的好像受过去上伤害的人多加矫情似的,人所经历过的磨难和苦痛怎么可能不会在心中留下阴影与疼痛。拿童年受过虐待的人来说,孩童时期的他们只能凭借自己有限的人生认知去面对这糟糕的一切,并在这可怕的环境中保护自己,他们怎么可能理解的大片经历的意义所在。
愤怒都是捏造出来的:这人说愤怒其实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
弗洛伊德说错了
我反而觉得阿德勒的说法太过虚无,有种不识人间疾苦的感觉
苏格拉底和阿德勒:答案应该自己亲自找出来
你想“变成别人”吗:我们要学会悦纳自己,要学会如何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你的不幸既然是自己的“选择“的:我们需要的不是更换而是更新。
就像现在我的境地,我那么热爱着我的工作,作为一名老师我从来没觉得后悔过,可今年暑假却因为没注意离开了我热爱的工作岗位,到今日我依然在后悔,在难过,难过的肚子痛,却又无可奈何,那么我就试着更新自己的观念吧,就当作是历练,一年后我要是再次回到我心爱的教师岗位,我想我不会再有职业倦怠期。
人们常常下定决心不改变:不愿改变可能是因为我们缺少面对未知的勇气。
你的人生取决于当下:有了想法就要去做,如果活在“如果怎样”之类的假设之中,就根本无法改变。只要做了就会有所改变。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为什么讨厌自己:阿德勒认为人之所以会自卑,是因为想在自卑中给自己寻找失败 的、逃避的理由。
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
一切烦恼都是人机关系的烦恼:想要体会孤独也需要其他人的存在。只要在某个地方存在着某个人,孤独就会袭来。
自卑感来自主观的臆造:自我价值判断,要学会价值的转换,无法改变客观事实,就学着改变主观解释。
说是这样说,单做起来真的好难,我可以劝自己改变对自身某种不足的看法,但现实社会里的舆论不会改变,就如这人155的身高,他自己可以自洽的接受,那他周围 的人呢,也能如此他恰的用包容的眼光去接受吗?
自卑情结只是一种借口:自卑情结不等于自卑感。自卑情结是把一切不成功归咎于外因;自卑感却是促使自己进步的力量。
越自负的人越自卑:优越情结。真正拥有自信,就不会自大。把自己的不幸当作保持“特别”的武器来用,那人就会永远需要不幸。
人生不是与他人的比赛:追求优越性不是与他人竞争,而是自己不断进步。健全的自卑感来自与“理想中的自己”比较。
在意你长相的,只有你自己:
我觉得这句话简直就是放屁,生活中几乎每个人经历过他人的评头论足吧。看这章和看第一节里的前几章感觉一样,就觉得这是在放屁,瞎扯理论,根本不符合实施,假大空。
人际关系中的“权力斗争”与复仇:阿德勒认为如果被激怒了,那么就中了对方的全套,让其达到了某种目的,
我觉得阿德勒反而把人复杂化了,AB两人因有冲突起了争执,话赶话吵了起来,也许双方只是 单纯的发泄怒气,并不存在某一方以激怒对方来达到让其生气的目的。
承认错误,不代表你失败了:这句华我认同,但并不是因为不失败论,而是因为错了就是错了,承认错误并不是坏事。
这一章节主张,人发怒是交流的一种形态,是为了达到某种目的,不认同,某些时候,我会生闷气,那种无能为力的生气并没有以某种目的为前提,也不是为了获得认同。
人生三大课题之一工作课题:工作课题是最低门槛的,工作关系中有着“成果”这一共同目标,其实更加单纯了。
浪漫的红线和坚固的铁链交友主题,爱的主题:①追求自我改变,不能等着别人或状况有所改变,要有自己迈出第一步。②爱的主题要考虑关系的距离与深度。真正的爱是既没有自卑感也不会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
“人生谎言”教我们学会逃避:阿德勒把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叫做“人生谎言”
这一章节里,哲人认为因为某个缺点讨厌一个人的因果关系是颠倒的,他认为是因为先“讨厌某个人”之后才找出了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我依然觉得这话是瞎说的,简直是信口胡诌。越读越有一种心灵鸡汤的意思。
勇气的心理学:阿德勒主张“使用心理学”起决定作用的是自己
这句话我认同。但感觉就像假大空的话,道理谁都懂,可没有具体的实施措施,简直就是屁话。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寻求认可:否定寻求他人认可。虽然很难做到,但这句话我认同,不寻求他人认可,那么做事的时候就会少了很多的思想束缚。
要不要活在别人的期待中?: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这句话我懂,但依然难做到。我想大部分人都知道自己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可活在现实生活中,道理是道理,做起来就不是那么回事了。
把自己和别人的“人生课题”分开来。搞清楚是谁的“人生课题”不干涉他人的课题。我觉得这也是假大空的屁话,比方说,孩子的学业问题,学业的确是孩子的人生课题,孩子是这一课题的最终承担者,但教育孩子,促成孩子有好的人生却是作为父母的人生课题了,而这两个课题是不可分离的,父母想要完成自己的人生课题,势必会干涉孩子的人生课题,这是不是有违背了“不干涉他人课题”这一原则了呢。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得课题:关系紧密 的家人,才更有必要有意识的去分离课题
放下别人的课题,烦恼轻轻飞走:诚实面对自己的人生,正确处理自己的课题
道理谁都懂,做起来可就不是那么回事了,就像书中说的,这个时节,一个人是活不下去的,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做的没意见事情都会与周围的人或事物有关,怎么可能是一句话就能解决的,城市面对自己的人生,往往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周围的干扰力量也不是你说能忽略就忽略的,看这本书,看的我牙疼,生气于他的站着说话不腰疼。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亚历山大大帝用一把剑砍断了别人解不开的绳结,以非常规思维解决了问题,获得了亚细亚的王位。别受回报思想的束缚。
课题分离固然是个好方法,但看到这,他给我的感觉就是别人给你说了一对大道理,就是没说具体的实施方法,就像有一道题你不会,老师却只说这题简单,你只要认真就行,这种冷冰冰的说教且先不论温暖与否,就是做起来也很难实现。
对认可的追求,扼杀了自由
呵呵,忒明白,但凡活得久点的谁都知道。
自由就是被别人讨厌:真正的自由是一种把滚落下来的自己从下面向上推的态度。毫不在意i别人的评价,不害怕被别人讨厌,不追求被他人认可,如果不付出这些代价,就无法贯彻自己的生活方式。
人际关系的王牌,握在你自己手里:我们应该明确一点,做出改变的目的就是为了改变自己,把握好自己的课题,对方改变与否是对方的课题,不要干涉别人的课题。
认真的人生”活在当下“
过多的自我意识,反而会束缚自己:考虑关系的顺序,我——我和你——共同体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纳自我:自我肯定时明明做不到但还是暗示自己说”我能行“或者”我很强“,也可以说是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想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自我接纳是指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比如考试我得了60分,我就诚实地接受自己这60分,然后在60分地基础上,努力思考“如何才能接近100分”
信用和信赖有何区别:信用是在有条件地基础上信任他人;信赖是没有附加条件地相信他人。
工作的本质是对他人的贡献:
年轻人也有胜过长者之处: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人生和谐关注让你快乐的事,不要将焦点聚集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
从这一刻起,就能变得幸福: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两条路:希望特别优秀,希望特别差劲
甘于平凡的勇气
人生是一连串的刹那
舞动人生:活在此时此刻。
最重要的是此时此刻
对决“人生最大的谎言”:”真正想做的是这样的事情,等时机到了就去做“,是一种拖延人生的生活方式。只要在拖延人生,我们就会无所进展,只能每天过着枯燥乏味的单调生活。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人就会认为“此时此刻”只是准备阶段和忍耐阶段。
人生的意义,由你自己决定: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人生意义是自己赋予自己的。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个体心理学和整体论:把人看作不可分割的存在和作为“整体的我”来考虑的生活方式叫做“整体论”把一切颜色混杂在一起的状态叫“缠绕”不叫联系。
弄清楚:1、阿德勒心理学如何看待整个人际关系 2、应该与他人缔结什么样的人际关系。平等的横向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共同体感觉,即幸福的人际关系。共同体感觉的起点:把对自己 的执着变成对他人的关心。
“拼命寻求认可”反而是以自我为中心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图的中心:就像平面地图,中国的地图一般都会把中国放在地图的中心,同样的法国的地图一般都会把法国放在地图中心,可如果是在地球仪上看,根据所处的位置或角度,每个国家都可以在中心上。我们只是世界的一部分。归属感必须靠积极的参与到共同体中去才能得到。这就需要我们直面“人生课题”不会比交友,工作等人际关系课题,积极主动去面对。考虑“我能给这个人什么”
在更广阔的天地寻找自己的位置:如果是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的关系,那么这种关系从一开始就没有必要缔结。
批评不好,表扬也不好:不管是批评还是表扬,这都表明双方纵向关系有上下级之分。健康的关系是横向关系,双方是虽不同但平等的关系。比如“谢谢”之类的表达词。
有鼓励才有勇气:横向关系中鼓励是援助的方法,帮助对方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接受双方差异的同时建立平等的横向关系。
有价值才有勇气:人只有在能感觉到自己有价值的时候才可以获得勇气。
只要存在着,就有价值:从零点出发做加法运算,不做减法法运算,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对对方的存在心存感激与喜悦。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11月26日,我大概用了半个月的时间读了第一遍《被讨厌的勇气》,可能是我太浅薄,里面好多理论我感觉都是无法做到的类似于瞎喊口号的空话。以我现在所掌握的常识,好多理论我真的无法接受,我需要静下心来读第二遍,看看是否理解,而不是强行说服自己相信这些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