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风力地貌及堆积物
地质学与地貌学第七章风力地貌及堆积物,讲述了风力作用、风蚀地貌、风积地貌与风成沙、干旱区荒漠、黄土及黄土地貌。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茶馆》思维导图
《朝花夕拾》篇目思维导图
《昆虫记》思维导图
《安徒生童话》思维导图
《鲁滨逊漂流记》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妈妈必读:一张0-1岁孩子认知发展的精确时间表
风力地貌及堆积物
风力作用
干旱区主要地质营力
剥蚀作用(风蚀洼地,风蚀谷)
纯机械
吹扬作用(自身动力)风速影响
沙尘天气
浮尘<10km
扬沙1km~10km
沙尘暴<1km
磨蚀作用
风沙流(介质)
搬运作用
将剥蚀下的物质搬运
推移 沙堆向前蠕动(蠕移)速度慢
跃移(最活跃)速度快
悬移(粉沙粘土)搬运很远
沉积作用
搬运的物质因风动力减小沉积(堆积地貌)
沉降沉积(大气运动速度减慢,搬运物质从大气垂直降落地表)多为尘土
遇阻沉积(遇到障碍物使风力减小)
风蚀地貌
(干旱区植被少,基岩第四纪沉积物裸露)
风蚀洼地(吹扬作用使地面下凹,形成椭圆或新月形洼地)多于地表松软地区、
加深
风蚀谷
风蚀穴(风携带沙粒撞击磨蚀岩石表面形成的凹坑与洞穴)袋状,口小,囊大
若风蚀谷发育在陡峭岩壁且规模大
风蚀壁龛
若岩壁表面或兀立岩柱多发育风蚀穴或风蚀壁龛,形似蜂窝
风蚀蜂窝石
风蚀蘑菇石(风沙流对兀立的岩石磨蚀)
岩石或第四纪堆积物垂直节理发育,风的磨蚀作用及重力崩塌形成孤立岩石
风蚀柱
风蚀谷(风对先前行成的谷地吹蚀和磨蚀)
风蚀谷扩大,凸出垄地变窄
风蚀残丘
在垂直节理发育的黄土高原或水平层理发育的沉积物地区
风蚀城
风蚀垄槽(雅丹)由湖泊沉积物改造而来或洪积物,冲积物风蚀而成
风积地貌与风成沙
风积地貌(风成沙堆积形成的)
单向风形成的堆积地貌
沙堆(沙丘形成的初始形态,沙漠外扩展前奏)风沙流前进遇障碍物,部分沙粒在障碍物背冈面或迎风面沉积
新月形沙丘(盾形沙丘改造)迎风面缓背风面陡,在形成中和形成后,风作用下将迎风坡的沙粒向背风坡搬运沉积使沙丘向前移动
子主题移动速度与风力,供沙量、沙粒含水及植被有关与沙丘高度成反比,与沙丘间距离成正比
沙丘越低,速度越快
沙丘间距越大,速度越快
抛物线沙丘(横向沙垄改造)翼角指向逆风,沙丘弧顶指向与风运动方向一致
纵向沙垄(顺着主要风向延展较为窄长平直的垄状沙体)前端高大,中部平缓,尾部低缓
成因
新月沙丘发展而来
草丛沙堆发展而来
相单向风和龙卷风相互作用形成
地形条件控制
双向风(两个风向可以斜交,可以反向)
新月形沙丘链(方向相反的风交替作用,一个方向风强,为主导风向)多个新日形沙丘翼角横向相接
横向沙垄巨形复合新月形沙丘链,横向延伸与月向垂直,背风陡,迎风缓
梁窝状沙地(风向相反,风力不等)
隆起的沙脊梁和半月形沙窝相间组成
多向风(干扰型风积地貌)
金字塔型沙丘
三个或以上方向交叉,风力相近
龙卷风形成的堆积地貌
蜂窝状沙地(温带的荒漠)
圆形或椭圆形沙窝和围绕沙窝的丘状沙梗组成
风成沙(风力搬运并沉积的沙级堆积物)沙漠最主要的堆积物。
矿物组成:石英和长石(90%以上)
粒度特征:2mm以下,集中0.01~0.5mm,0.1~0.25的细沙最多,分选性好
形态特征:磨圆度好,沙粒表面无光泽,毛玻璃状
层理特征:斜层理为主
干旱区荒漠:不适宜耕种和生存的地带
物质组成特征和风力作用特点
岩漠:干旱区发育各种风蚀地貌的基岩裸露区
砾漠(砾石组成的开阔地带,称戈壁)吹扬作用,吹走沙土,留下砾石。
沙漠:地表面被大量流沙覆盖,发育各种形态沙丘的荒漠
分布最广,南、北半球的副亚热带高压区,风的吹扬和沉积作用结果
泥漠:干早区地表泥质类物质组成,植被少地区
长期风蚀作用下
雅丹地貌
盐漠:地表被盐壳或含蒸发盐类湖积物覆盖的荒漠
黄土及黄土地貌
黄土(风力搬运推积未经次生扰动的,无层理,由粉砂粘土组成富含碳酸盐有大量孔隙的土状堆积物)
颜色
黄色为基调,灰黄棕黄早期为棕红
质地
质地均一,粉砂粘土组成,富含碳酸盐,形成结核
外观
疏松多孔,孔隙率高,无层理,垂直节理发育,黄土层含早期化石
分布
中纬度的干旱和半干旱气候区
构成(岩性特征)交替出现
黄土层:偏黄粒度偏粗干冷气候,黄土的主要构成
古土壤层:偏红,粒度细,温湿气候
粒度特征(从老到新,粒度变粗)
主由 0.05~005mm粒级的粉石砂组成, 0.05~0.01mm的粗至中粉砂最高
据中细砂,粉砂,粘土含量
砂黄土
粉黄土
粘黄土
矿物成分特征
碎屑矿物:最高,轻矿物主要为石英、长石云母
粘土矿物:伊利石,高岭石,蒙脱石
碳酸盐矿物:方解石白云石
化学成分(取决矿物成分和风化程度)
(Al, Si ,Ca,Fe,Mg,K,Na)
微结构特征:黄土中固体颗粒与孔隙的空间排列
粒状微结构(黄士层)
斑状微结构(显著分化的黄土与古土壤)
胶状微结构(古土壤)
风成说
水成说
黄土地貌
堆积地貌
黄土塬:黄土高原经现代沟谷侵蚀切割,形态各异
黄土梁:现代河谷切割形成平行长条状平顶岭岗
黄土峁:顶部圆,斜坡陡,由黄土梁侵蚀切割或黄土塬被沟谷切割。
侵蚀地貌
冲沟:暂时性流水侵蚀堆积地貌形成
大型河谷:河流不断侵蚀黄土区形成
黄土碟:潜水附近由于水分饱和造成黄土下陷
进一步发展沉陷,形成深度大于宽度的凹地
黄士陷穴
进一步扩大,两个陷穴连通
黄土桥
风力地貌形成 的主要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