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秦汉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二编秦汉文学思维导图,包括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两汉辞赋和两汉诗歌等内容。
编辑于2021-12-09 03:10:20第二编 秦汉文学-9
第一章 秦汉政论及抒情、叙事文
1. 《吕氏春秋》 【1207】
1.1. 概况
1.1.1. 《吕氏春秋》是秦相吕不韦组织门客集体编撰的,被视为杂家著作,而以道、儒、法、阴阳家的思想成分更多些。
1.2. 文学特征
1.2.1. 《吕氏春秋》文章一般比较短小,以事实说理,平实畅达,不求华丽。其最大成就,是它创作了近300则丰富多彩的寓言故事。
2. 简述李斯创作的基本情况及其特点 【0704、1410】
2.1. (1)李斯的创作包括奏议和刻石文。
2.2. (2)以《谏逐客书》为代表的奏议文,铺陈排比,有纵横之气。
2.3. (3)他的刻石文四言为句,三句为韵,形式独特。铺叙歌颂,气势宏大。
3. 贾谊散文的代表作及其创作特点 【1610、1704】
3.1. 贾谊在汉初思想家中忧患意识最为浓厚,他的文章指出了藩国之忧、匈奴之患、政治秩序混乱、经济失本无序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其代表作有:
3.2. 1)《治安策》:体现了其文章气势犀利,情感激扬,切直晓畅的特点。
3.3. 2)《论积贮书》:作者忧国忧民的强烈情感融贯旗帜,体现着贾谊文章气盛而情浓的特点。
3.4. 《过秦论》:是贾谊著名的史论散文,核心是指出秦王的根本原因是“仁义不施”,集中体现了贾谊散文的气盛情浓,铺排渲染的特色
4. 晁错散文的代表作及其创作特点 简述晁错政论散文的特点。 【0904、1204、1604、1610】
4.1. 晁错是西汉初期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家。其代表作有:
4.2. 1)《论贵粟疏》:切实中肯,质实朴厚,擅长分析,往往能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设性对策。
4.3. 2)《上书言兵事》:具有战国策士的纵横风气。
4.4. 辞藻谐偶,句式铺排,有战国策士遗风。
5. 刘向《新序》的特点
5.1. 内容上:采集群书中的逸闻琐事编纂而成,寓含劝戒训教之一
5.2. 艺术上:能以简短笔墨描写人物言行,传达其形貌和精神。
5.3. 体裁上:成为独立的故事
6. 司马迁《报任安书》的特点 【1404】
6.1. 《报任安书》--司马迁写完《史记》之后给朋友的回信,
6.2. 信中抒写他无辜而遭腐刑的不幸和内心的痛苦愤懑,说明自己忍受耻辱以实现著史理想的夙愿。
6.3. 叙写生动,情感真挚深沉,感人至深。
第二章 司马迁与两汉史传散文
1. 《史记》人物传记的文学成就
1.1. 精彩的剪裁和安排
1.1.1. 通过剪裁,保证历史叙述的真实和完整,以及人物性格与命运的揭示。
1.1.2. 互见法:在一人物的本传中表现这个人物的主要经历和性格,在其他人物传记中描绘次要事件和性格 能突出人物的主要性格又能丰富人物的形象
1.2. 人物形象的刻画
1.2.1. 个性化语言表现人物性格。
1.2.1.1. 如项羽,彼可取而代也,刘邦大丈夫当如此,也。
1.2.2. 人物之间的衬托对比。
1.2.2.1. 善于描写同类情景下不同人物的不同言行
1.2.2.2. 主要人物之间的性格对比。
1.2.2.3. 次要人物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比称。
1.2.3. 在特定环境下凸显人物性情。
1.2.3.1. 描写紧张刺激的环境和场面,把人物置入尖锐的矛盾冲突中去塑造。
1.2.3.2. 比如《项羽本纪》的鸿门宴 项羽的优柔寡断和刘邦的智诈狡猾。
1.2.4. 以细节描写和心理描写凸显人物某方面的精神面貌。
1.2.4.1. 以富于表现力的细节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
1.2.4.2. 自己说:通过人物独白。
1.2.4.3. 他人说:通过他人的言语
1.2.4.4. 作者说:由作者直接点,拨披露人物的内心世界。
2. 简述《汉书》人物传记的文学特色。 【0707】
2.1. (1)通过精彩的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等--来揭示人物的性格、神貌。
2.2. (2)通过人物的所处环境、语言、行止等--细腻地揭示人物的的微妙心理、曲折复杂的心态。
第三章 两汉辞赋
1. 贾谊骚体赋的创作特点 【1104】
1.1. 抒情述志、情感浓郁--贾谊骚体赋内涵上的重要特色
1.2. 贾谊《吊屈原赋》、《鵩鸟赋》都直述胸臆,议论多于形象。
1.3. 善于写景壮物,文采可观--比如《旱云赋》,描写云气涌起,波动连绵,细腻形象
2. 简述枚乘《七发》的创作特点及其贡献。 【1804、1107】
2.1. (1)铺叙描摹,夸饰渲染。
2.2. (2)没有真情实感。这是和骚体赋相比的根本性转变。
2.3. (3)遣词造语走向繁难和华丽。
2.4. (4)以主客问答形式结构全篇。
3. 《天子游猎赋》特点。
3.1. 采用问难的结构,整齐排偶的句式。
3.2. 丧失了真情实感。
3.3. 空间的极度排比。
3.4. 以直接而单纯的铺叙摹绘的主要表现手法。
3.5. 遣词用语更加繁难僻涩
4. 《长门赋》艺术特点 【1504】
4.1. 《长门赋》的艺术水平很高。
4.2. 首先,它把陈皇后的遭际与自己的悲凉,巧妙融合在一起, 抓住两者最相似又最典型感人的身世境遇,共抒悲郁孤愤之情。
4.3. 其次,抒情手法纯熟--先以简短语句总抒困境和感受,继之以情景交融的婉曲抒发。
4.4. 《长门赋》在情景交融的情感抒发方面,艺术表现已相当圆熟。
5. 简述扬雄对汉大赋创作的新发展。 【0704、1510】
5.1. 1)拓展了大赋的题材领域
5.2. 2)进一步加强了大赋“劝百讽一”的“劝”的色彩
5.3. 3)艺术表现上有一些新的变化。
5.3.1. ①篇幅相对缩短,描摹对象集中
5.3.2. ② “以美为讽”的思想表达方式。
6. 王褒的《洞箫赋》在咏物赋的发展过程中有什么贡献? 【1207】
6.1. (1)以咏物自况--把自己的遭际和情感完全融入对洞箫的描述之中, 和一般的象喻关系浅露直接的咏物赋相比有了质的飞跃。
6.2. (2)全文只描写乐器和音乐,显得完整而集中,开创了全文写音乐的先河。
7. 班固《两都赋》与西汉大赋的异同。
7.1. 题材和内容上:无局限于田猎、宫殿和山川,以京都为主。
7.2. 谋篇布局上:不再通篇描摹,加大了讽喻劝导的部分
7.3. 结构:主客问答和抑客扬主的基本结构。
7.4. 描摹夸饰的基本手法和鸿篇巨制的篇幅没有变化。。
8. 张衡《二京赋》创作特点以及贡献
8.1. 除描绘田猎、宫室等外,还把商贾、游侠、辨士以及街市、百戏等市井万象写入赋中,描绘了一副都市生活全景图
8.2. 铺陈胪列,细致描绘,规模、容量、篇幅都超过前人
8.3. 成为汉代大赋的绝响
9. 张衡《归田赋》创作特色以及贡献
东汉抒情小赋的开端
概要
9.1. 创作特色:形制短小。
9.2. 语句清丽流畅,毫无夸饰堆彻
9.3. 抒写自己的怀抱和情志,个性鲜明
9.4. 标志着汉赋创作倾向的重大转变
概要
第四章 两汉诗歌
1. 简述五言诗起源的历程。 【0607】
1.1. (1)先秦民歌中有一些五言的片段。
1.1.1. 《诗经》溯回从之,宛在水中央
1.1.2. 楚国民歌 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
1.2. (2)西汉的乐府和歌谣中具有更多的五言成分。
1.2.1. 北方有佳人,遗世而孤立
1.3. (3)到东汉初期文人的诗歌中,就产生了成型的五言诗
1.3.1. 应亨的《赠四王冠诗》、班固的《咏史》--标志着五言诗正式产生
1.3.2. 张衡的《同声歌》、秦嘉的《赠妇诗》--标志着文人五言诗的渐趋成熟。
2. 简述《古诗十九首》的情思内涵。 【0504、1504】
2.1. (1)游子、思妇的离情别绪。具体表现为思乡怀人和闺思愁怨。
2.2. (2)游子对生存状态的感受,对人生的某些思考。
3. 简述《古诗十九首》的艺术特色。 【1804、1107】
3.1. 一、意蕴无穷:意蕴多义,言有尽而意无穷是《古诗十九首》最鲜明的特点。
3.2. 二、表现自然:浅近自然、不假雕饰而富于表现力。
3.3. 三、情景交融:情思与景物、情境的融合,善于运用比兴手法
4. 汉乐府民歌的体裁
4.1. 讽刺达官显贵
4.1.1. 《鸡鸣》《相逢行》《长安有狭斜行》
4.2. 表达人们厌倦战争
4.2.1. 《十五从军征》《战城南》《古歌》
4.3. 对爱情婚姻的歌唱
4.3.1. 《上邪》《江南》《有所思》
4.4. 婚恋诗
4.4.1. 《上山采蘼芜》《陌上桑》
4.5. 倾诉生活的艰难困顿和漂泊动荡
4.5.1. 《长门行》《孤儿行》《妇病行》
4.6. 表达人生哲理
4.6.1. 《长歌行》《蒿里行》
5. 汉代乐府民歌的艺术特色。
5.1. 书上懒得写了
6. 汉乐府民歌的形式,语言价值
6.1. 突破了 诗经 四言为主的格局,以杂言和五言为主,成为后世五言诗的定型。
6.2. 没有了,重章复沓。
6.3. 语言浅近直白,多用口语对话,富于表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