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Android-明代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明代文学部分第一二章,该图包括了对一些明代文学名著的知识概括总结,感兴趣的话可以下载学习。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明代文学
《三国志演义》与历史演义的繁荣
《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小说,也是历史演义的开山之作 来源:宋元时期说话艺术中的讲史。 世代累积型作品。
一、《三国志演义》的成书 作者与版本
三国故事的长期流传与发展
材料来源: 正史——陈寿《三国志》和裴松之的注 民间传说,野史笔记,民间说唱艺术和戏曲艺人创作(建安虞氏《三国志平话》初具故事轮廓,元时搬演了大量的三国戏)
主要版本
现存最早的刊本,嘉靖本《三国志通俗演义》 叶逢春《三国志通俗演义史传》 最流行的刊本,毛纶 毛宗岗以“演义”本为基础,吸收“志传”本若干内容,并作了详细评点的《三国演义》
二、在理想和迷惘中重塑历史
《三国志演义》主旨: 表现对昏君贼臣的痛恨,对明君良臣的渴望 明君良臣: 政治上行“仁政”,人格上重道德,才能上尚智勇
拥刘反曹的倾向
“奈天意如此,吾旦夕将亡矣”作者将历史的悲剧归结为天意, 流露了作者对理想的幻灭,道德的失落,价值的颠倒所感到饿一种困惑和痛苦。
三、波澜壮阔,气势恢宏的历史画卷
虚与实的结合。七分事实,三分虚构。 他在按照一定的政治道德观念重塑历史的同时,也根据一定的美学理想来进行艺术的创造,使实服从于虚,而不是虚迁就实。
人众事繁,矛盾复杂,却组织的有条不紊,主次分明,显示了作者的非凡叙事才能。
全景式的战争描写,小说的战争描写不仅仅歌颂了力,更重要的是赞美了智,传递了美。
创造了一批具有特征化性格的艺术典型,如奸诈雄豪的曹操,忠义勇武的关羽,仁爱宽厚的刘备,谋略超人的诸葛亮。
《三国志演义》的语言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的浅近文言。形成了一种适用于历史演义的独特的语体风格。 偏于叙述少描写,其叙述语言以粗笔勾勒见长,简洁明快,生动有力,洋溢着一种阳刚之气。 人物语言已经开始注意个性化。
四、《三国志演义》的影响
创造了一种新型的小说题材,历史演义的繁荣,各种历史演义不断出现,其中列国系统和隋唐系统的小说写的较有特色。
余邵鱼的《列国志传》是目前所见最早的有关列国故事的通俗小说。
隋唐系统的小说
《水浒传》与英雄传奇的演化
《水浒传》与《三国演义》的异同: 同: 主要人物和题材都有一定的历史根据 异: 英雄传奇 , 历史演义 从宋元小说话本中发展而来 , 由讲史话本演化而成 以塑造一个或几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为重点 , 着眼于全面的描写一代兴废或几朝历史 虚多于实,甚至主要出于虚构 , 注重依傍史实
主题: 官逼民反,民不得不反
一、《水浒传》的成书过程与作者
所写宋江起义的故事源于历史真实,南宋起,宋江的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宋末元初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已完整地记录了36人的姓名和绰号
《大宋宣和遗事》将独立的水浒故事连缀起来,展现了水浒传的原始面貌 元代剧本 经过几代人的不断积累加工
版本: 繁本 文繁事简(描写细致,故事丰富)最早的是《忠义水浒传》百回本; 《李卓吾先生批评忠义水浒传》 简本 文简事繁(文字简略)较早而完整的《水浒志传评林》 金圣叹将120回腰斩成70回 《第五才子书施耐庵水浒传》
二、奸逼民反与替天行道
忠义的悲歌
宋江是忠义的化身,他的性格在既矛盾又统一的忠和义的主导下曲折发展, 打着“忠义双全,替天行道”的旗号;被赐毒酒,“宁可朝廷负我,我忠心不负朝廷”
丰富的思想内涵: 以高俅为开端,广泛而深刻地揭露了上自朝廷、下至地方的贪官污吏、恶霸豪绅的不忠不义,并揭示了官逼民反的道理 强调的是一个悲剧:全忠仗义的英雄不能忘在君侧,替天行道的好汉还是被不忠不义的社会所吞噬。 作者以忠义为武器来批判这个无道的天下,对传统的道德无力扭转这个颠倒的乾坤感到极大的痛苦和悲哀
忠: 有为君的含义,符合封建统治集团利益; 也有保境安民、杀尽贪官的爱国精神和民本思想 义: 反映出社会道德规范的变化,是维护异姓关系的基本规范,仗义疏财 忠义: 以儒家的伦理道德为基础,也融合着包括城市居民和江湖游民在内的广大百姓的愿望和意志, 是使小说能被社会各阶层普遍接受的基本精神
所谓“暴力”崇拜: 水浒英雄将暴力与权谋指向贪官污吏,地方恶霸,为百姓伸张正义,打抱不平 其权谋是都是出于“爱人”,基于尊重普通百姓、弱势群体
书在宣扬忠义的大框架下,渗透着当时市民的思想与感情,闪耀着人性的光辉,是真正用人性写成的“天下之至文”
三、用白话塑造传奇英雄的群像
标志白话语体的成熟。在民间口语的基础上提炼、净化
同而不同的英雄群像。多层次的刻画人物性格,例如,写李逵莽撞,也有写他的真率、蛮横。 描写相似的情节,在比照中凸显个性。对人物塑造,也有展示其性格在环境的制约下有所发展和变化,如林冲。 中国长篇小说在塑造人物事时从注重特征化到走向个性化迈出了一大步
传奇性。 作者将英雄理想化时,将他们放大到超越常态的地步,如鲁智深倒拔杨柳,武松徒手打虎 传奇性与现实性的结合。 作者将超凡的人物放到现实生活的背景,在描写惊心动魄的故事时,注意在细节真实上的雕刻,增加了作品的生活气息
情节结构以单线纵向进行,上半部以人(连环列传体,百川汇聚),下半部以事为顺序,连环钩锁,层层推进
四、《水浒传》的影响
明代前期诗文
一、明初诗歌与散文(明初三大文人)
高启: 书写时代与个人命运的孤吟者 元明之际的动荡,对时局艰难的恐慌不安,对个人前途命运的忧虑 ☞ 忧郁、彷徨、孤独 后应召纂修元史,他原本怀有不喜约束的野性,沉闷刻板的仕宦生活束缚了他放旷不羁的个性 强烈的个人主体意识,对自由生活的向往及重塑个体精神世界的意向 登览怀古主题的诗
散文创作领域: 宋濂和刘基 宋濂 主张“以道为文”的文道一元论。将作家对生活个性化体验和独特文采的文学创作排斥在体道之“文”以外。 其文学观念有浓烈的卫道和经世致用之气 散文特色:雍容浑穆,醇深演迤。在变革元末纤弱、卑陋的文风上有积极意义 颂圣之辞: 文学价值不高 人物传记和记事写景: 注意生活基础与艺术技巧,富有文学性 刘基 寓言体散文家。通过寓言故事的形式揭露反省现实生活中的弊端,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又能恰当说明问题,深化主题,表达愤世嫉俗和拯救时弊的治世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