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山东省考数量关系部分思维导图
山东省考数量关系部分的思维导图已整理完毕,可自己再进行补充和标注重点,事业编考试也可用,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1-12-12 12:56:28数量关系(方法及题型)
代入排除法
什么时候用
特定题型
年龄问题
余数问题:“剩”“余”“缺”
不定方程:未知数个数>方程个数
多位数:研究位数变化
注意: 1.看到多位数问题,优先考虑代入排除 2.计算时,选择估算,或者尾数法
选项信息充分(分别、各):选项为一组数
剩二代一:排除后只剩两项,代入其中一个
怎么用
第一步:先排除:奇偶、倍数、尾数
第二步,再代入:①最值原则②好算原则
倍数特性法
整除型
1.如果A=B*C(B、C均为整数),那么,A能被B整除,且A能被C整除
2.题型: (1)平均分配物品 (2)三量关系。如经济利润问题,总收入=单价*数量。如行程问题,S=V*t
整除判定法则: 1.一般用口诀法: (1)3、9看各位数字之和 (2)2、5看末1位 (3)4、25看末2位 (4)8、125看末3位 2.没口诀的用拆分法: 3.复杂倍数用因式分解 tips:注意分解后的2个数必须互质
余数型
1.找等量关系或列式满足“答案=ax±b”的形式,就可以考虑余数型
优先考虑代入排除/猜题(根据选项之间的关系)
注意:选项差距特别大,往往有坑,有坑可以猜题
比例型
1.如果A:B=m:n(m与n互质),互质就是化简到最简分数,不能再约分。那么 (1)A是m的倍数 (2)B是n的倍数 (3)A+B是m+n的倍数 (4)A-B是m-n的倍数 2.比例常见形式:分数、百分数、比例、倍数
1.也可以列方程解方程做题,或者用线段法解题 2.切入点:看到分数、百分数、比例、倍数,优先考虑比例型倍数特性
方程法
普通方程
1.找等量关系(找和、差、倍、比的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方程、解方程 2.设未知数技巧: (1)设小不设大(避免分数) (2)设比例份数(出现比例) (3)设中间量(方便列式) (4)同等条件下,求谁设谁(避免陷阱)
不定方程
不定方程:ax+by=M,一个方程多个未知数,或是未知数个数大于方程个数,为不定方程 1.方法:分析奇偶、倍数、尾数等数字特性,尝试代入排除 2.奇偶:ax+by=M,当a、b恰好一奇一偶时,考虑奇偶特性 3.倍数:ax+by=M,当a或b与M有公因子时,考虑倍数特性 4.尾数:ax+by=M,当a或b尾数是0或5时,考虑尾数
不定方程组
第一类:未知数一定是整数的不定方程组,如人数、机器数
方法:先消元转化成不定方程,再按不定方程求解(见上条解不定方程的方法)
第二类:未知数不一定是整数的不定方程组,如单价(钱数)、时间
(1)特值法(一般赋0):可以赋其中一个未知数为0,从而快速计算出其他未知数 (2)配系数。不建议,比较慢,除非一眼能看出系数怎么配,如果一眼看不出,建议赋0法
赋值法
在工程问题中讲解
工程问题 三量关系:总量=效率*时间
给完工时间型
1.方法: (1)赋总量(完工时间的公倍数) (2)算效率:效率=总量/时间 (3)根据工作过程列方程或式子 2.找公倍数训练:①短除法、②因式分解法
给效率比例型
1.方法 (1)赋效率(满足比例即可) (2)算总量:总量=效率*时间 (3)根据工作过程列方程或式子 2.赋效率类型: (1)直接给效率比例:甲:乙:丙=6:5:4(赋值甲、乙、丙的效率为6、5、4)或甲=2*乙(赋值乙的效率是1,甲的效率是2) (2)间接给效率比例:甲3天的工作量等于乙2天的工作量,可知3*甲=2*乙,则甲/乙=2/3,赋值甲的效率为2、乙的效率为3 (3)给具体人数或机器数:建筑公司安排100名工人去修路。默认每人的效率为1.则100名工人效率为100
给具体单位型(不能赋值)
给具体单位型:给出了具体数据。给了具体数据、具体单位,就不能赋值 1.设未知数 2.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牛吃草类型
知识点:牛吃草类型:类似一个水龙头进水,一个水龙头出口;类似行程问题的追及,本质相同 1.公式:y=(n-x)*t ;y:草地原有草量的消耗量(一般消耗完),n:牛每天吃的量,x:每天的长草量 2.原理:总净消耗量=每天净消耗*时间 3.题型判定:排比句;有增长、有消耗
行程问题 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
基础行程
普通行程: 1.基本公式考查:路程=速度*时间,即S=V*t。一定要找到等量关系,根据路程和时间找,很少根据速度找,速度要么已知要么是所求 (1)火车完全通过桥:总路程=Q桥+L车。火车头触碰到桥的一瞬间到车尾离开。 (2)火车完全在桥上:总路程=Q桥-L车。车尾上桥到车头还没离开桥面,火车完全在桥上 (3)没有考察部分在桥上的 2.等距离平均速度
普通行程: 1.基本公式考查:路程=速度*时间 2.等距离平均速度:两段距离相等,假设第一段距离为S,第二段距离也为S,第一段速度为V1,第二段速度为V2 (1)公式:V平均=(2*V1V2)/(V1+V2) (2)推导:等距离V平均=总路程/总时间=2S/【(S/V1)+(S/V2)】=2÷【(V1+V2)/(V1V2)】=(2V1V2)/(V1+V2) (3)适用于:等距离两端、直线往返、上下坡往返 (4)考查比较少,上一次考查为2015年山东省考,事业单位考查比较多
注意: 1.等距离平均速度即两段距离相等 2.等时间平均速度:(V1+V2)/2,两段时间相等,V平均=总路程/总时间=(t/V1+t/V2)/2t=(V1+V2)/2。此种比较简单,所以不考查
相对行程
相对行程:比较难,考的也比较多 1.相遇追及:考查比较多 2.多次运动:考查比较少 3.流水行船:考查次多
直线相遇:两人同时相向而行 1.相遇:两个人一人从左边走,一人从右边走,两人共同走的路程 2.相向而行:头碰头、背靠背,方向相反 3.公式:S和=(V1+V2)*t
直线追及:两人同时同向而行 1.追及是同向而行,有时候会说成“相遇”。根据方向判定。相遇是头碰头、背靠背,方向相反;追及时,方向相同 2.推导:见讲义 3.公式:S差=(V1-V2)*t。S差:追及开始时两人相差的距离
1.环形相遇: (1)不同点出发,此时与直线相遇问题相同,所以很少考查 (2)同点相向出发(考查较多) ①公式:S和=(V1+V2)*t ②本质:每一次相遇到下一次相遇期间,两人走的路程和 2.环形追及 (1)不同点出发:路程差S差=(V1-V2)*t,与直线追及相同,所以很少考查 (2)同点同向出发(考查较多):本质:每一次追上到下一次追上期间,两人走的路程差是一圈
多次往返迎面相遇:讨论直线上多次往返相遇问题 1.两端出发: (1)画图分析 (2)两端出发相遇:第一次相遇,共走1S;第二次相遇,共走3S(从 出发点开始计算);第n次相遇,共走(2n-1)*S=(V1+V2)*t 2.一端出发: (1)画图分析 (2)一端出发相遇:第一次相遇,共走2S;第二次相遇,共走4S;第n次相遇,共走2nS=(V1+V2)*t 3.区分方法:画图分析,两端出发第一次相遇时,两人路程和为1个S,对应(2n-1)S
流水行船:平均3~4年考一次,上一次是在2017年山东省考中考查 1.公式:背诵、熟练运用 (1)基础公式:V顺=V船+V水①;V逆=V船-V水② (2)推导公式:①+②得,2*V船=V顺+V逆,则V船=(V顺+V逆)/2;①-②得,2*V水=V顺-V逆,则V水=(V顺-V逆)/2 2.注:静水速度(水静止)=船速、漂流速度(船速为零)=水速
比例行程:即比例法,也可以用方程法做,但比较麻烦
比例行程:知识点相对较难,但近几年考题比较简单 1.三量关系:路程=速度*时间(S=V*t) 2.三量关系: (1)路程一定(相同),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2)速度一定(相同),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3)时间一定(相同),路程与时间成正比
梳理: 1.何时用比例法? 答:用方程法解题时,发现未知数特别多(或者感觉少条件),此时往往考比例行程 2.例1:没有给出速度和时间,只给出路程,如果设未知数需要有很多未知数,此时用比例法 3.例2:没有给出老王和老李的速度和时间,设未知数比较多,此时用比例法
经济利润问题
一、基础经济 经济利润问题:山东省考一般考查1题左右。经济利润最重要的就是公式,记住公式比较容易找等量关系列方程
1.常用公式: (1)利润=售价-进价 (2)利润率=利润/进价 (3)售价=进价*(1+利润率)。推导:售价=进价+利润=进价+进价*利润率=进价*(1+利润率),和现期、 基期、增长率类似 (4)折扣=折后价/折前价 (5)总价=单价*数量;总利润=单个利润*数量
2.常考类型 (1)基础经济(考查较多) ①已知具体价格,求具体价格(利润、成本、售价);列式、列方程 ②已知比例,求比例(利润率,折扣):赋值法 (2)分段计费(考查相对较少)
二、分段计费:难度不大,有点绕
1.题型判定:生活中水电费、出租车计费、税费等,每段计费不同。 2.计算方法:分段计算、汇总求和
高频几何问题
几何问题:山东省考考查不多,平均一年考查1题,国考考查较多,接近2题
1.公式类: (1)规则图形。直接套公式 (2)不规则图形。经过割、补、平、移,再套公式 (3)勾股定理相关
几何公式: 1.周长: (1)正方形:4a;长方形:2*(a+b) (2)圆形:2πR;弧长:2πR*n°/360°,弧长相当于圆的一部分,已知圆形周长为2πR,则n°对应的弧长为2πR*n°/360° 2.面积: (1)正方形:a²;长方形:a*b (2)三角形:a*h/2;圆形:πR²;扇形:πR²*n°/360° (3)梯形:1/2*(a+b)*h;菱形:对角线乘积/2 3.表面积: (1)正方体:6a²;长方体:2*(ab+ac+bc) (2)圆柱体:2πR²+2πRh;球体(考查较少):4πR² 4.体积: (1)正方体:a的三次方;长方体:a*b*c (2)柱体:S*h;椎体:S*h/3。无论是三、四、五棱锥、圆锥,体积公式都是S*h/3。球体:4πR的三次方/3
勾股定理相关:a²+b²=c²、特殊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1.常考勾股数:(3、4、5)、(6、8、10)、(5、12、13)、(7、24、25) 2.特殊角三角形三边关系: (1)30°直角三角形:30°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另外直角边为√3倍,对应的边长比为1:2:√3 (2)45°直角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对应的边长比为1:1:√2
2.结论类 1.相似三角形 2.底(高)相同的三角形,面积比等于高(底)之比 3.几何最值理论 4.平面最短距离
相似三角形: 1.判定:两个三角形的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则三角形相似 2.结论:对应边之比等于相似比,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平方
几何最值理论: 1.平面图形中,周长一定,越接近于圆,面积越大。如正方形比三角形更接近圆,正六边形比正方形更接近圆,正方形比长方形更接近圆 2.立体图形中,表面积一定,越接近于球,体积越大
平面最短路径: 1.方法:平面反射,点到线做镜面对称,再连接
最值问题
最值问题平均每年考查1道 考查类型:山东省考考查比较多的是后两类,函数最值联考考查比较多 (1)函数最值 (2)构造数列 (3)最不利构造
函数最值: 1.题型判定:单价和销量此消彼长,或问何时总价/总利润最高? 2.计算方法(两点式): (1)设提价次数为x (2)令总利润/总售价为0时,解得x1、x2 (3)当x=(x1+x2)/2时,取得最值
注意 1.方法: (1)看条件列式子:两括号相乘 (2)求出使算式等于0的两个x的值 (3)计算两个x的平均值,进而得到问题所求 2.如果不会做,可以采用代入排除,四个选项都代入,估计3分钟能做出来
最不利构造:比较好玩的题型,相当于“爱情故事” 1.题型特征:至少。。。保证。。。,或类似问法,如至少。。。一定。。。 2.方法:最不利情况(最坏情况)+1,即把所有最坏情况考虑到,最后加1,即可成功 3.引例: 4.分类型最不利构造三步走: (1)分类 (2)每类离成功差1,不够全取 (3)再加1
注意 1.分类 2.每类离成功差1,不够全取 3.再加 4.需要理解“最多”的逻辑含义,如:
构造数列:考查逻辑。如果逻辑判断学得比较好,构造数列问题一定会学好 1.题型特征:最。。。最。。。,排名第几。。。最。。。 如体重最轻的最轻多少斤、体重最轻的最重多少斤、体重最重的最轻多少斤、排名第二的最多是多少、排名第三的最少是多少 2.方法: (1)排序定位 (2)反推其他 (3)加和求解
注意: 1.构造一个名次 2.求谁设谁 3.反推其他 4.加和求解 5.①答案非整数时:问最少向上取整、问最多向下取整 ②条件中是否给出主体个数互不相同 口诀: (1)多退少补,看到“至少”补上即可 (2)例:问最多为8.9,答案为小于8.9的最小整数,则结果为8
容斥定理
1.容斥原理本质:去重补漏 2.考查类型: (1)两集合容斥原理 (2)三集合容斥原理 3.解题方法: (1)公式法(考查多): 两集合:A+B-AB+都不=总数; 三集合:A+B+C-AB-AC-BC+ABC+都不=总数(标准型); A+B+C-(只AB+ABC)-(只BC+ABC)-(只AC+ABC)+ABC+都不=总数(非标准型,只满足两种=满足两种,两门及格,另一门不及格); 满足一项+满足两项+满足三项+都不=总数(常识型) (2)画图法(考查少)
三集合标准型与非标准型的区分: 1.标准型判定:分别给出或求解两两集合的交集(既A又B、既A又C、既B又C) 2.非标准型判定:统一给出或求解只满足两种(满足两种)
容斥原理的方法选择: 1.公式法:题目中所给所求都是公式中的一部分 2.画图法:题目中所给所求公式里没有,公式法不好用(往往是出现只满足某一个条件) 画图法三步走(出现“只。。。”,优先画图): (1)第一步,画圈圈:两集合画两个圈、三集合画三个圈 (2)第二步,标数字(从里到外,注意去重) (3)第三步,列算式
排列组合与概率
排列组合问题
基础题型
1.两个原理 (1)加法原理:分类用加法 ①一步完成 ②要么。。。要么 ③或 (2)乘法原理:分步用乘法 ①多步完成 ②既。。。又 ③且 2.补例: 3.两个概念: (1)排列(A):与顺序有关 (2)组合(C):与顺序无关 4.注意: (1)A和C指的是上角标有无顺序,和其他无关 (2)例如 5.判定标准:从主体当中任意的挑出两个,调换顺序: (1)对结果有影响,与顺序有关(排列) (2)对结果无影响,与顺序无关(组合)
排列组合思维逻辑三步走: 1.目标是什么? 2.如何完成目标?(加法原理还是乘法原理) 3.排列还是组合?打乱顺序: (1)对结果有影响:排列 (2)对结果无影响:组合 (3)备注:有些题目前两步即可完成:第二步和第三步顺序有时会颠倒
经典题型: 1.枚举法 2.捆绑法 3.插空法 4.插板法。考查较少,一般小型考试,例如:事业单位或者三支一扶会考查
枚举法 1.观察选项,如果数据不大(选项不大,数字≤10),可以利用枚举的方法 2.注意:别查漏了,最好按照一个标准,从大到小
捆绑法 1.只要看到“在一起”、“相邻”、“相连”,可以用捆绑法 2.补例: 3.方法: (1)先捆:把相邻的元素捆绑起来,注意内部有无顺序。 (2)再排:将捆绑后的看成一个元素(看成大胖子),进行后续排列
记住常考的排列组合数: 1.A(3,3)=3*2*1=6 2.A(4,4)=4*A(3,3)=4*6=24 3.A(5,5)=5*A(4,4)=5*24=120 4.C(4,2)=(4*3)/(2*1)=2*3=6 5.C(5,2)=(5*4)/(2*1)=5*2=10 6.C(6,2)=(6*5)/(2*1)=3*5=15
插空法:不在一起、不相邻、不相连 1.补例: 2.方法: (1)先排:先安排可以相邻的元素,形成若干个空位 (2)再插:将不相邻的元素插入到空位中
插板法 1.补例: 2.用法特征(必须同时满足) (1)必须是相同的东西 (2)每人至少一个 3.方法: (1)n个物品形成n-1个空,分给m个人,每人至少一个,需要m-1个板子 (2)共有C(n-1,m-1)种分法
1.插板法事业单位考的多,公务员考试很少考 2.若记不住插板法的公式,可以自己画图
1.插板法用法特征:相同的东西:每人至少分一个 2.若出现每人至少分多个,先转化为每人至少分1个
概率问题(比排列组合问题要简单一点,但是建立在排列组合问题基础之上)
1.给情况求概率:概率=满足要求的情况数/所有的情况数 2.给概率求概率: (1)分类用加法(一步完成;要么。。。要么;或):P=P1+P2+....+Pn (2)分步用乘法(多步完成:既。。。又。。。;且):P=P1*P2*...*Pn 3.逆向思维:正难反易,P=1-反面情况概率
两个人(物)在一起的概率:先让一个人(物)随便挑,再让第二个人(物)去找他。跟屁虫原理用来求解在一起的概率题
除高频题型外还有小题型:溶液问题、周期问题、线段法等
中:简:难=5:3:2, 做3~4道简单题,其他6~7道统一猜一个选项, (山东省考B、C项特别多), 不知道哪个简单,和差倍比、经济利润、工程问题可以优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