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先秦文学
中国古代文学史第一编:先秦文学思维导图,包括上古传说文学、《诗经》、先秦散文、屈原和楚辞的相关内容。
编辑于2021-12-12 21:39:14先秦文学
1、上古传说文学
初民的歌谣
1.《吕氏春秋》: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阙
2.《弹歌》:断竹,续竹,飞土,逐宍,载于《吴越春秋》
3. 反映原始歌谣一些风貌的最早资料主要是:甲骨卜辞
神话
分类
创世神话
初民对土地开辟和人类诞生的解释
自然灾害神话
原始人类遭受自然灾害的经历,以及他们战胜自然灾害的愿望和伟力
战争神话
远古战争神话,最精彩的是黄帝大战蚩尤
基本特征(释义)
都是想象或者幻想,远古人类对自然社会的幻想和神话的现实生活,解释自然(社会)并征服的愿望,没有能力作出符合实际的解释
精神(主要)特征
人的生存主题
激扬的斗志、神异的能力和英雄气概
浓烈的情感、鲜明的形象、丰富的想象力
集体创作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为后世文学的发展提示了方向
后世文学创作的题材源泉
2、《诗经》
《诗经》 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的诗歌,共305篇 又称《诗》或者《诗三百》 齐、鲁、韩三家《诗》于魏晋到北宋期间相继亡佚,只有《毛诗》流传到今天 内容上分类:“风土之音曰风,朝廷之音曰雅,宗庙之音曰颂”——南宋 · 郑樵 风:各地不同音乐(106篇) 雅:正声,王畿地区的音乐(小雅74篇,大雅31篇) 颂:宗庙祭祀舞曲(40篇)
形成
今人,经周王朝乐官们的筛选、整理和加工,逐步编定的。非一人一时完成
1、献诗说
2、采诗说
3、删诗说
分类
婚恋诗
1、恋爱和相思的甜蜜 《陈风底·月出》《周南·关睢》《邶风·静女》《郑风·溱洧》 2、恋爱的曲折和苦恼 《郑风·将仲子》《鄌风·柏舟》 3、夫妻间的真挚情爱 《齐风·鸡鸣》《郑风·女曰鸡鸣》《郑风·风雨》《唐风·葛生》 4、弃妇诗 《卫风·氓》《邶风·谷风》
人生感慨诗
人生的窘困与感慨 《小雅·巷伯》《魏风·桃有园》《王风·黍离》
政治讽喻诗
一、讥刺诗 1、揭露官闱丑行 《邶风·新台》 2、描写繁重徭役 《王风·君子于役》《小雅·采薇》《邶风·击鼓》 3、直刺统治者 《小雅·十年之交》《大雅·瞻卬》 二、赞美诗 《召南·甘棠》
史诗
周人史诗《大雅》 《生民》《公刘》《绵》《皇矣》
其他
1、农事诗 《豳风·七月》《周南·芣苢》 2、反映礼俗、观念 《齐风·南山》《周山·螽斯》
文学成就
抒情与写实的统一
1、所抒发的感情是真实的 2、抒发情感的方式是坦率直白的 3、叙事性的诗作中也饱含着作者的真挚情感
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一、诗经六义/六诗 风、雅、颂、赋、比、兴 二、朱熹 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运用最多,直接叙事或直抒胸臆) 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比喻) 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用于篇首或章首,起兴、发端)
四言诗的典范
1、以四言句式为主,间有杂言 2、四言节奏鲜明,音韵和谐,有天然的音乐美
章法结构和语言的特点
一、章法结构 重章复沓,是《诗经》的基本章法结构 二、语言特点 质朴畅达;词汇丰富;双声叠韵的联绵词和叠字的大量运用
3、先秦散文
历史散文
《尚书》
第一部历史文集,以记言为主,文字古奥迂涩,佶屈聱牙
《春秋》
1、鲁国的编年史,经过了孔子的修订 2、以类似今天新闻标题的形式简括地记录了鲁国及周王朝、其他诸侯国地历史事件 3、语言简括,微言大义、暗语褒贬地表达思想主张
《左传》
1、全称《春秋左氏传》,又名《左传春秋》等。也是一部编年史,相传作者是鲁国太史左丘明 2、《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合成为“《春秋》三传” 3、记事详赡生动,“情韵并美,文采照耀”。是先秦时期最具有文学色彩的历史散文
《左传》的叙事艺术
1、富有文学表现力的剪裁功夫,在保证真实叙述事件的基础上,通过史料的取舍、叙述的详略,使历史事件故事化、情节化 2、全知的叙事视角,既保证了叙述的真实亲切,也便于引入一些细节描写和人物语言,从而增强事件的故事性和意趣,避免枯燥乏味的史事记述 ①擅长叙写战争著称,记叙战役千余场,注重对战前谋划的叙述 ②对战争场景的描写,生动鲜活,让人如同亲历 ③运用细节描写和人物言语,同样是以全知视角观照的结果
《左传》的写人艺术
1、性格:《左传》刻画的许多人物形象都性格鲜明 2、言行:以言语、行为表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3、环境:把人物置入矛盾冲突的环境中塑造 4、成长:注意刻画人物性格的多个侧面,写出人物性格的发展
《左传》的辞令艺术
1、语言:记言文字,主要是行人应答、出使他国专对之辞和向国君谏说之辞 2、外交辞令:《左传》的外交辞令,具有理富文美的特点 3、于外:能够深入对方内心,把握其心理,言辞端正委婉,不卑不亢,道理充分,分寸恰当,使对方折服 4、于内:能够引经据典,言辞婉转伶俐
《国语》
我国现存的第一部国别体,记载了周王朝及齐、鲁、吴、越等国的史实。 以记言为主。风格质朴平实。 与《左传》同记春秋历史,被称为《春秋外传》
《战国策》
1、内容上主要记述战国时某臣策士纵横捭阖的事迹和言论 2、经西汉刘向整理编定成书
《战国策》文学特色
铺张辨丽,夸饰恣肆的风格
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以情理服人
引譬设喻,善用寓言
比喻:狡兔三窟、唇亡齿寒、抱薪救火、危于累卵、轻如鸿毛,重如泰山 寓言:狐假虎威、鹬蚌相争、画蛇添足、南辕北辙、惊弓之鸟
诸子散文
《论语》(辞约义丰)
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语录体论集,辞约义丰
《老子》(韵散结合)
道家学派的开山著作,篇幅简短,韵散结合,形象化说理
《墨子》(朴实无华)
由小极大,连类比譬,逐层推理。质朴无华,造句遣词口语化
春秋末至战国初
《孟子》(雄于辩论)
孟子
1、时间:战国中期儒家学派的代表,是孔子的孙子的再传弟子 2、主张:主张行“王道”,施“仁政”,是对孔子思想正统的承袭和发展 3、成就: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并称为“孔孟”
《孟子》的雄辩风采
1、雄辩色彩较强,不是简单的义正词严,理直气壮,而是具有独到特点 ①把握对方心理,循循善诱,善于设置圈套,使对方心悦诚服; ②气势丰沛,是非鲜明,一旦对方进入圈套,便铺张扬厉,纵横恣肆,步步紧逼,不给对方辩驳的机会 2、善于以典型事例、比喻和寓言说理 如:揠苗助长,五十步笑百步
《庄子》(变化莫测)
1、现在通行的《庄子》就是郭象注本 包含《内篇》7,《外篇》15,《杂篇》11。共33篇 《内篇》庄子自作,《外篇》《杂篇》是其弟子和后人所作 2、庄子三言:寓言、重言、卮言。 卮言:指心想笔随、变幻写意的语言,就是表情达意不受真凭实据的局限
《庄子》寓言的文学色彩
“以谬悠之说,荒唐之言,无端崖之辞” 译:他用虚空悠远的话语,扩大夸张的谈论,没有边界的言辞
1、异彩纷呈的故事
2、奇幻谲诡的想象
3、空灵飘逸的文风
4、谐趣和讥刺的横生
5、精湛传神的文笔
战国中期
《荀子》(善于比喻)
一、荀子 名况,战国后期赵国人,是先秦最后一位儒家大师。 二、《荀子》的文学特证: 一是长于比喻,少用寓言;比喻丰富多彩,层出不穷。 如《劝学》 二是创作赋和诗。
《韩非子》(冷峻峭拔)
1、文学特证:明切犀利,冷峻峭拔,而极善分析,条理严密, 议论透彻,自成一格。 2、先秦诸子著作中使用寓言最多的。 如:买椟还珠、郑人买履、自相矛盾、曾子杀
战国后期
4、屈原与《楚辞》
屈原
《离骚》(浪漫奇幻)
“轹古切今,惊采绝艳”
创作时间
流放,楚怀王时,流放汉北;顷襄王时,流放江南
题义
1. 司马迁:“离骚者,犹离忧也。” 2. 班固:“离,犹遭也;骚,忧也。眀己遭忧作辞也。 ” 3. 王逸:“离,别也;骚,愁也。”《楚辞章句》 4. 今人游国恩:“《离骚》本是楚国一种歌曲的名称,其意义则与'牢骚'二字相同”
《离骚》的艺术表现成就
想象
浓烈的激情和奇幻的想象
形象
峻洁纯美、独立不屈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手法
比兴手法的拓展。将单纯的比兴变为托物言志,尤以“香草美人”意象群最为出名
结构和语言
采用民歌和方言,“兮”“ 些”“侘傺”等方言的运用;语言上长短不拘,韵散结合 。前半实写,后半虚
《离骚》是我国古代篇幅最长的抒情诗,共373句,2490字
《离骚》永恒的精神价值
1、美政:“美政”理想和深沉的爱国情感
2、坚毅: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坚韧品格和疾恶如仇的批判精神
《天问》
170个问题 370句,1500多字,仅次于《离骚》
《招魂》(结构精密,长于铺排)
为楚怀王招魂
《九歌》(清新幽渺)
《九歌》: 是一组祭神的歌曲,一般一歌主祭一神。 包括《东皇太一》《国殇》《礼魂》《云中君》《湘君》《东君》 《山鬼》《河伯》《大司命》《少司命》《湘夫人》,共11篇作品。 口诀:东国礼三君,山河大少湘夫人
《九章》(直抒胸臆,平实朴素)
《九章》: 其风格是直抒胸臆,让奔放的激情直接倾泻,文笔较为平实朴素。 包括《惜诵》、《惜往日》、《悲回风》、《怀沙》、 《抽思》、《思美人》、《涉江》、《橘颂》、《哀郢》9 篇诗歌 口诀:双惜悲怀,抽思涉橘
《楚辞》
屈原等人开创的新文体,“楚辞”之名最早出现于西汉。成帝时,刘向编集屈原、宋玉以及西汉贾谊等人的作品命名《楚辞》。后王逸为其作注名为《楚辞章句》。
楚辞产生的原因
1、歌声
楚辞的产生,与楚声、楚歌有直接联系
2、巫文化
楚辞的产生与楚国民间的巫风、巫歌关系密切
3、地方
有特色的楚地风物的描写,楚地方言的运用,造成浓郁的地域特色
4、交流
北方文化的影响,南北文化的交流
楚辞与赋得区别
刘熙载: “楚辞尚神理,汉赋尚事” 译:从性质而言:楚辞以抒情、议论、描绘为主,主观意味特别强烈; 赋(尤其汉大赋)则以客观的咏物、摹画、夸饰为主,缺少主观情感抒发
体式
楚辞依“兮”而咏,语句参差错落,长短不拘; 赋少用虚字,句式铺排偕偶,比较整齐
性质
楚辞多议论、抒情、描绘,主观抒情; 赋客观咏物,铺排描摹
楚辞的文体特征
体式
有类于《诗经》而有所改造的样式,如《天问》《橘颂》以四言为主;还有以《离骚》、《九歌》等为代表的典型样式,楚辞多指此种样式。篇幅极大增长,句式也由四言为主变为长短不拘,参差错落。
诗风
想象丰富,铺排夸饰,是楚辞的共同特征
语言
多用楚语楚声,“兮” 字、“些”字等虚词叹语是楚辞的一个鲜明标志
宋玉
1.屈原之徒,楚辞作家 3.风格特征:长于铺排描摹,意境浑融;描写细致入微;语言韵散结合,长短不拘,双声叠韵(王夫之认为《九辩》是由多个乐章组成的乐曲) 4.名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九辨》
从创意看,《九辨》是一篇抒发际遇悲伤之作
《登徒子好色赋》
《高唐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