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十二章:心理测量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二章:心理测量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的思维导图
编辑于2021-12-19 17:08:40第十二章:心理测量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
项目反应理论简介
经典项目理论
不足
信度估计精度不高
误差指标笼统单一、不精细
各种参数的估计对样本依赖性大
参数指标之间的配套性较差
子主题
基础
潜在特质理论——潜在特质:制约行为的心理特质,没有明确其物理与生理属性
目的
探清结构和性质,将其数量化
测量个体特质变量值,预测个体行为。
研究的主要内容——被试在测验项目上的反应行为与测验所测的被试潜在特质之间的关系
项目特征曲线
原理:编制质量良好的试题,随着被试水平的提高,其正确作答的概率会越来越大。
经典测量理论项目特征曲线实质:被试正确作答概率对测验总分的回归曲线
项目反应理论项目特征曲线实质:被试在项目上正确作答概率对被试潜在特质的回归曲线。
形状:项目特征曲线是一条中心对称的S形曲线
解析式:项目特征函数
参数
参数θ:指个体潜在特质的表征值。参数θ与卷面总分有一定的联系,正常情况下两者呈正相关。习惯上θ采用标准Z分数的表达形式
参数c:指伪机遇水平参数,相当于经典理论中的猜测参数。c值是实际测验中被试纯凭机遇作答而成功的概率。
参数b:指题目难度,是项目特征曲线的定位参数。将c=0、θ=b代入模型,即可得p(θ)=0.5;将θ=b代入模型,即可得p(θ)=1/2(1+c)项目特征曲线的拐点:(b,1/2(1+c)),该点也是曲线的中心对称点。
参数a:指题目的区分度,它刻画测验题目对被试水平区分能力的高低。在ICC中,a是曲线拐点处切线斜率的函数值,因此a又称为陡峭参数。曲线越陡峭,拐点附近不同被试正确作答概率的差异越大
参数模型
三参数模型三参数:难度、区分度、猜测度
双参数模型(c=0)双参数:难度、区分度
单参数模型(c=0,a=1)单参数:难度
优点
题目参数的跨群体不变性
潜在特质量表的可选择性
参数设计的科学性;
信息函数概念的引进与信息函数的可加性
概化理论简介
定义:也称概括化理论、拓广理论,从深入分析测验误差的来源、结构出发,应用方差分量分析辅助测验研究,而创建起来的从宏上研究测验性质的新理论。
基本思想
测验分数方差的测量学意义
测验分数方差有目标分数方差和误差分数方差之区别
测误差来源的多样性与总分方差结构的复杂性
经典测验理论处理分数方差的办法
优点:定义了随机误差,可设法估计其大小
缺点:没有能告诉我们误差由哪些原因造成,各种原因造成的误差各有多大
概化理论的研究目的
探清总分方差结构
区分误差原因
明确各种误差大小
找到最优设计方案
基本框架
测验情境关系说
测量目标:测量目标:测量者希望通过测量用测量值描绘的心理品质/特质。
测量侧面
测量侧面:测量的条件
测量侧面水平:测量条件的不同水平
测量侧面类型:随机侧面、固定侧面
优点:测量的误差会减小,测量的信度会提高。
缺点:固定侧面成目标的一部分,测量结果拓广受限。
测验情境关系说结论
测验情境关系说结论
第一阶段:G研究
第二阶段:D研究
概化系数与依存系数
相对误差方差:指所有与测量目标有关的交互效应方差之和
绝对误差方差:指除测量目标效应方差之外的所有方差之和
评价
优点
概化理论是一套全新的测验误差分析方法,而且非常精细;
概化理论引进了测验设计的思想和方法
概化理论具有严谨的科学理论体系
缺点
概化理论本质上还是抽样,研究本身会有误差
计算方法相对复杂,给应用带来一定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