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第八章: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这是一篇关于第八章:测验的编制与实施的思维导图,作者绘制了一份关于测验的编制与实施方面知识点的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二章:心理测量理论与技术的新发展的思维导图
这是一篇关于第十章:传统智力测验的思维导图,关于传统智力测验的研究相关内容,大家感兴趣可以下载参考。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互联网9大思维
组织架构-单商户商城webAPP 思维导图。
域控上线
python思维导图
css
CSS
计算机操作系统思维导图
计算机组成原理
IMX6UL(A7)
考试学情分析系统
第八章:测验的编制与实施
编制测验的基本程序
确定测验的目的
明确测验对象——用于哪些个人或团体。(年龄、性别、职业、受教育程度、文化背景等)
明确测验目的——测量什么心理功能,能力、人格、学业成就等。目标具体化(理论界定,结构分析)
明确测量用途——用途不同,编制测验时的取材范围以及试题难度等也不尽相同。
构建问卷框架
分解中心概念
以理论为依据
设计开放式问卷,作试探性的小规模调查
查阅文献、个案研究方式收集资料
制定编题计划——编题计划是对编制测验的总体构思。
作用:一是全面而具代表性的测验内容; 二是对各个内容点的相对重视程度(百分比表示)。
用途
指明了应该编制的项目种类及数量,因此在编好后可对照计划核对项目是否反映了所要测量的领域;
记分时可按计划中百分比确定每类项目的分数标准。
编辑测验项目
收集资料——丰富、普遍性、趣味性
选择项目形式——测验的目的和材料的性质;接受测验的团体的特点;各种实际因素
问题——接触性问题;实质性问题;辅助性问题
不断重复的过程
注意事项
取样应当对欲测心理特质具有代表性
项目的范围要与测验计划相一致;
项目的难度必须符合测验目的和需要;
编写项目用语要精练简短、浅显明了
初编项目的数量要比最后所需的数目多一倍至几倍,以备筛选或编制复本
项目的说明必须清楚明白
预测与项目分析
预测
作用:在小样本内获得测题性能优劣的客观性资料;为进一步筛选题目提供客观依据(项目分析);尽量克服编制者的主观臆测的不足。
预测对象应取自将来正式测验时准备应用的群体,具有代表性;
实施过程与情境应力求与正式测试时的情况相近
预测时限可稍微宽松一些,最好使每个被试都能将项目完成,以便搜集比较充分的反应资料
在预测过程中,应随时记录被试的反应情形
项目分析
项目分析包括质的分析和量的分析两个方面。 质的分析是从内容取样的适当性、题目的思想性以及表达是否清楚等方面加以分析。 量的分析是对预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确定项目的难度、区分度、备选答案的适宜性等。
复核:在两个独立样本中进行项目分析的过程
合成测验
作用——合成测验就是把经过预测以后证明有价值的项目编排成有组织的测验。
测验项目的选择——测验的性质;项目的难度;项目的区分度
测验项目的编排——目的,性质,心理反应
认知性测验的编排——并列直进式 混合螺旋式
编制复本——作用:增加实际的效用,一种测验有时需要有两个以上的等值型,称作复本。复本越多,使用起来越便利。
测验等值的条件——测量的是同一种心理特质;具有相同的内容范围;不应有重复的项目;项目种类及数量相同,并且有大体相同的难度和区分度。
测验标准化
测验内容——标准化的首要条件,是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的或等值的题目。
施测过程
相同的测验情境
相同的指导语——测验目的;如何对测验项目作出反应
功能
建立初步的心理融洽,引起调查对象回答的意向与动机。
消除调查对象的顾虑。
通俗地阐明作答的内容和具体要求
采用几点量表——五点量表可靠
相同的测验时限——施测条件和实际情况的限制,以及被试的特点,测量目标,90%被试
测验评分——90%以上
原则:客观、准确、经济、实用
解释——常模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标准参照测验分数的解释。无论哪种测验,都要参照某个系统对原始分数加以转换,才能做出有意义的解释。
鉴定测验——对其测量的可靠性和有效性加以评估和鉴定,搜集信度和效度资料
编写测验说明——内容
本测验的目的和功用
编制测验的理论背景以及选择题目的根据。
测验的实施方法、时限及注意事项。
测验的标准答案和评分方法。
测验的信度效度资料
常模资料,包括常模表、常模适用的团体及对分数如何做解释。
测验的实施
过程
施测前的准备工作——准备好测验材料;熟练掌握测验手续;熟练使用测验指导语
指导语——使受测者按正确形式对题目做出反应。
施测场景——场地
测验焦虑——测验焦虑指被试因接受测验而产生的一种忧虑和紧张情绪,会影响测验结果的真实性。——保证测验结果绝对保密、鼓励被试、主试避免不良态度
与受测者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评分技术——标准答题卡,计分键
测验分数的意义
结合三方面的因素来解释测验分数
对所做的具体测验
受测者情况
测验时的具体情况
三个向度的解释模型
四种解释类型:叙述的解释、溯因的解释、预测的解释及评价的解释;
两种处理资料的方法:机械的处理与非机械的处理;
两种资料来源:测验资料与非测验资料
原则
主试应充分了解测验的性质与功能
对导致测验结果的原因的解释应慎重,谨防片面极端
必须充分估计测验的常模和效度的局限性
解释分数应参考其他有关资料。
对测验分数应以“一段分数”来解释,而不应以“特定的数值”来解释。
对来自不同测验的分数不能直接加以比较
如何向受测者报告分数
使用当事人所理解的语言。
保证当事人知道这个测验测量或预测的是什么
告诉当事人分数解释的参照体
告诉当事人分数不是一个精确的值
分数只是决策的依据,而不是决策本身。
充分估计分数可能给当事人造成的影响
测验结果应向无关的人员保密——对低分者的解释应谨慎小心。 ——提供适当的引导和咨询服务
双向细目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