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文学史
自己做的期末复习资料,内容涵盖了相当一部分的外国文学史简述,含量丰富,非常推荐大家参考学习。
编辑于2021-12-19 23:05:51外国文学史
古代文学
古埃及文学
古巴比伦文学
《吉尔伽美什》
希伯来文学
《塔纳赫》
《创世纪》
古印度文学
《吠陀本集》(4部)
《梨俱吠陀》
两大史诗
《摩诃婆罗多》
《罗摩衍那》
古希腊文学
神话
核心特征:神人同形同性
神的故事
英雄传说
史诗
《荷马史诗》
《伊利亚特》:希腊人攻打特洛伊人
《奥德赛》:奥德修斯回家
前12世纪末特洛伊战争为背景
戏剧
悲剧
埃斯库罗斯
悲剧之父
《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俄瑞斯忒斯》
《阿伽门农》
《奠酒人》
《复活神》
索福克勒斯
戏剧艺术的荷马
《俄狄浦斯王》
欧里庇得斯
剧场里的哲学家
《美狄亚》
喜剧
阿里斯托芬
古罗马文学
中古文学
亚洲文学
紫式部
《源氏物语》
欧洲文学(中世纪文学)
教会文学
诗歌
世俗文学
神话传说
史诗与谣曲
《贝奥武普》
《罗兰之歌》
诗歌
骑士文学
市民文学
但丁
生平
《神曲》
《地狱篇》、《炼狱篇》、《天堂篇》
思想内涵
艺术成就
14-16世纪文学
文艺复兴
产生背景
封建神学的衰落
世俗政权的扩大
新兴资产阶级的发展
城市的发展
“新世界”的发现改变了人们的传统认识
印刷术的发展促进了知识、文化的传播
人文主义文学
艺术风格
反教会、反封建色彩
创作手法的写实性
民族意识的觉醒和民族性的追求
艺术形式的变化
欧洲各国文学概况
意大利
彼特拉克
人文主义之父
抒情诗集《歌集》
十四行诗体
抒发对劳拉的爱
薄伽丘
《十日谈》
框架故事结构
外部(故事套故事)
内部(每天的主题)
人文主义思想
对爱情的歌颂
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
批判教会的腐败与欺骗
对人性中的阴暗面给与讽刺
歌颂人的聪明才智和美好品德
地位
第一部广泛表现现实主义生活的作品
其框架结构对后世的小说产生很大影响
阿里奥斯托
罗兰
塔索
《被解放的耶路撒冷》
法国
七星诗社
蒙田
《随笔集》
拉伯雷
《巨人传》
故事:高康大和儿子庞大固埃的故事
人文主义思想
对教会、神权的讽刺
对封建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批判
对人文主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的肯定
集中提现了人文主义者对快乐人生的追求
对开明君主政体的理想
反映了人文主义者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 进取精神和宏阔视野
人物塑造
巴汝奇:极端利己主义者
情节结构:从奇幻走向现实
喜剧化的叙事手法
怪诞叙事
粗鄙叙事
滑稽模仿
讽刺叙事
西班牙
《小癞子》
流浪汉小说的鼻祖
洛佩.德.维加
西班牙民族戏剧奠基人
《羊泉村》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故事:堂吉诃德的骑士梦和三次远行的冒险故事
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
沉溺于幻想,脱离实际
对骑士小说的讽刺
对西班牙现实政治的讽刺
追求自由、理性、平等,对人民有拯救意识
勇敢的战士形象
充满童心、智慧、颇有趣味的人
性格的两重性: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桑丘·潘沙
封建宗法制度下小户农民的典型
对功利实际的追求,胆小怕事、目光短浅
朴实善良、忠心耿耿、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小说结构
线性结构变为“环形结构”
叙事技巧
“多元”的叙事技巧
英国
乔叟
英国文学之父
《坎特伯雷故事集》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埃德蒙·斯宾塞
长诗《仙后》
大学才子派
马洛 戏剧
莎士比亚
创作阶段
第一阶段
叙述诗《维纳斯与阿都尼》
《鲁克丽丝受辱记》
十四行诗
历史剧(以英国历史为题材)
《查理三世》
《亨利四世》
喜剧
《仲夏夜之梦》
《威尼斯商人》
《第十二夜》
《罗密欧与朱丽叶》
第二阶段
悲剧时期:四大悲剧
《哈姆雷特》:王子复仇记
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是在维护封建政治秩序 符合时代要求和民众愿望,具有历史进步性
哈姆雷特勇敢冷静、视野开阔、思虑缜密、 善于随机应变
哈姆雷特延宕的复杂原因: 人文主义理想幻灭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高超的情节结构艺术
精彩的戏剧语言
《奥赛罗》:因轻信和猜忌导致的悲剧
《李尔王》:夫亲刚愎昏聩和子女忤逆负义造成的悲剧
《麦克白》:因权欲膨胀导致的悲剧
基调:沉郁、悲怆、激愤
第三阶段
传奇剧时期
《暴风雨》:善与恶的冲突
《泰尔亲王佩里克利斯》
《辛白林》
《冬天的故事》
《两位贵亲戚》
以宽恕、和解为主题,富有浪漫色彩, 风格空灵,诗意浓郁。
培根
《随笔集》
17世纪文学
文学思潮
巴洛克文学
意大利诗人马力诺
叙事诗《阿多尼斯》
西班牙
诗人贡戈拉
戏剧家巴尔卡:《人生如梦》
古典主义
思想艺术特征
拥护王权
遵从理性
以古希腊罗马文化为典范
要求文学形式遵从规范
英法文学概括
英国
诗歌
骑士派:主要写爱情诗,宣扬及时行乐的思想
玄学派:诗歌说理和辩论气息浓重,富有戏剧性
巴洛克风
约翰·多恩
爱情诗、宗教诗
诗中善用奇喻
清教徒作家
约翰·德莱顿
古典主义
讽刺诗
戏剧
弥尔顿
创作阶段
早期(参加革命以前)
中短篇诗歌
《快乐的人》《沉思的人》
中期(参加革命期间)
反主教制、反封建专制暴政的政论文章
晚期(王朝复辟以后)
史诗
《失乐园》
文人史诗
叙述手法
采用倒叙手法
两条线索辅展情节
人物形象
撒旦的复杂性和矛盾性
英雄气概(反抗精神)
恶魔特征
亚当和夏娃的双重意蕴
艺术特色
史诗结构宏伟,场面壮阔,风格崇高
采用无韵诗体,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
比喻生动,语言瑰丽雄奇
《复乐园》
《力士参孙》
散文
培根
法国
戏剧
高乃依
《熙德》
拉辛
《安德洛玛刻》肯定了理性精神
《费德尔》
莫里哀
静观人
创作阶段
1659-1663开创期
《太太学堂》
1664-1668创作盛期
《伪君子》
故事:宗教骗子达尔杜弗骗取富商奥尔贡的信任,发生的一系列故事
主题:深刻的揭露了教会势力的虚伪性和欺骗性
喜剧手法和闹剧手法紧密结合
《唐璜》
《吝啬鬼》
1669-1673为宫廷喜剧活动写剧
《贵人迷》
喜剧类型
风俗喜剧
讽刺喜剧
诗歌
拉封丹
《寓言诗》
18世纪文学
社会历史背景
启蒙运动
主张自然人性或以无神论为基础的人的理性
批判封建制度和封建意识,建立“理性王国”
启蒙主义文学特色
鲜明的政治倾向性
深厚的哲理色彩
真实自然的创作风格
活泼多样的文学样式
各国文学
英国文学
主要成就;小说
丹尼尔·笛福
《鲁宾逊漂流记》
取材与现实生活并有象征意味的作品
全新艺术方法:以写实手法叙述事件
乔纳森·斯威夫特
《格列佛游记》
讽刺文学
塞缪尔·理查生
《帕美勒》
感伤主义文学
简·奥斯丁
《傲慢与偏见》
菲尔丁
《汤姆·琼斯》
法国文学
伏尔泰
《老实人》
对当时的社会风气及专制制度、法院与教会进行批判 讽刺了盲目的乐观主义者和绝对的
狄德罗
严肃喜剧和市民剧
博马舍
《费加罗的婚礼》
卢梭
《新爱洛依丝》
《社会契约论》
《爱弥儿》
书信体小说,爱情悲剧
对大自然的赞颂
德国文学
狂飙突进
莱辛
悲剧《爱米丽雅·迦绿蒂》
席勒
《强盗》
《阴谋与爱情》
歌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
书信体小说
《威廉·迈斯特》
《威廉·迈斯特的学习时代》
《威廉·迈斯特的漫游时代》
《浮士德》
5个悲剧阶段
知识悲剧
爱情悲剧
政治悲剧
对美的追求的悲剧
事业悲剧
新的发展
新的世界观和思想体系
对人的新的理解
对辩证法的理解到了新的高度
艺术特征
形象性和哲理性的高度统一
主观精神和客观现实的有机结合
艺术的传统性与现代性密切结合
俄国文学
冯维辛
喜剧《纨绔少年》
拉吉舍夫
《从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记》
19世纪文学(上)
浪漫主义
背景
法国大革命吹响了自由和解放的号角
受德国古典哲学、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影响较大
特征
崇尚自我,具有强烈的个人主义倾向
强调感情的抒发,偏重理想的追求,有较强的主观性
着力表现自然景物和乡间的淳朴生活,赞美和歌颂大自然
善用夸张手法,追求强烈的艺术效果
重视民间文学和民族传统
各国文学
德国文学
施莱格尔兄弟
耶拿派
诺瓦里斯
《夜的颂歌》
海德堡派
英国文学
湖畔派
华兹华斯
《抒情歌谣集》
柯尔律治
《古舟子咏》
撒旦派
雪莱
空想社会理想的诗人
《西风颂》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济慈
《秋颂》《夜莺颂》
拜伦
东方叙事诗
拜伦式英雄
《曼弗雷德》
伦理悲剧诗剧
长篇叙事诗
《恰尔德·哈洛尔德游记》
《唐璜》
强烈的讽刺批判
对正直事物的热爱
司各特
开历史小说的先河
《艾凡赫》
法国文学
夏多布里昂
《阿达拉》
《勒内》
斯达尔夫人
《论文学》
拉马丁
《沉思集》
乔治·桑
《魔沼》
大仲马
《三个火枪手》
《基督山伯爵》
雨果
对照原则
戏剧
《欧那尼》
标志着浪漫主义戏剧登上历史舞台
诗歌
《历代传奇》
《凶年集》
小说
《巴黎圣母院》
小说主线:爱丝梅拉达的经历和悲剧
人物形象
爱丝梅拉达
加西莫多
克洛德
菲比斯
浪漫主义手法的特点
巴黎圣母院的拟人化
对照手法的运用
《悲惨世界》
《海上劳工》
《九三年》
俄国文学
茹科夫斯基
俄国浪漫诗歌奠基人
普希金
俄国文学之父
波尔金诺之秋
诗歌
抒情诗
《自由颂》
《致大海》
《致凯恩》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叙事诗
《茨冈》
诗体小说
《叶甫盖尼·奥涅金》
多余人形象
子主题
小说
《驿站长》
莱蒙托夫
《当代英雄》
美国文学
惠特曼
《白鲸》
《草叶集》
美国自由体诗歌的代表
”我赞美我自己“歌颂物质、肉体和客观现实
“民主的阵痛”反映客观历史和世态人情
“从生命到死亡的道路”反映精神领域
《我自己的歌》
成就
展示了诗人激进的爱国热情和民主精神
开创了全新的自由诗体形式
运用近乎口语化的语言和散文化的句法
霍桑
《红字》
19世纪文学(中)
现实主义
背景
资产阶级的发展
自然科学的发展
特点
以人道主义为武器,对社会现状进行描写,同情底层百姓,具有强烈的批判性
追求艺术的真实模式,强调客观真实的反应生活
重视人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描写,苏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以叙事文学为主,长篇小说走向成熟
各国文学
法国文学
司汤达
贝尔主义
《拉辛与莎士比亚》
《帕尔马修道院》
《红与黑》(1830年记事)
小说风格
爱情小说
政治小说
揭露了复辟王朝的腐败、黑暗以及贵族和平民之间的尖锐矛盾
描绘了复辟王朝时期激烈的政治斗争
对贵族政权企图依靠外国势力干预政局的揭露
风俗小说
人物形象(于连)
强烈的自我意识
强烈的平民意识
具有双重矛盾人格
心理描写
开创了现实主义内倾性的方向
艺术特色(独创性)
第一个自觉运用心理分析的作家
采用客观的叙述方法
文笔简洁
笔下主人公都是强者
巴尔扎克
《人间喜剧》
作品
《欧仁妮·葛朗台》
最完美的绘写之一
吝啬鬼
《高老头》
人生三课
鲍赛昂子爵夫人的爱情课
伏脱冷的政治课
高老头的亲情课
内涵
揭露了金钱的统治作用和拜金主义的种种罪恶
揭露了统治阶级的卑鄙丑恶,揭示了人欲横流的现实世界
反映了巴尔扎克对现实关系的深刻了解
人物形象
伏脱冷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
拉斯蒂涅
心理描写
高老头
倒叙
《幻灭》
《贝姨》
内涵
集中表现了资产阶级取代贵族的罪恶发家史
反应了贵族阶级的没落衰亡史
描写了人们争夺金钱的惨剧
反映了当时的经济状况以及对下层人民的关注
梅里美
《卡门》
福楼拜
强调作家“退出小说”
《包法利夫人》
英国文学
狄更斯
创作阶段
早期
《匹克威克外传》
《奥列佛·威斯特》(雾都孤儿)
中期
《董贝父子》
《大卫·科波菲尔》
晚期
《荒凉山庄》
《艰难时世》
《远大前程》
《双城记》
法国大革命时的巴黎和伦敦两个城市
人物形象(类型化)
正面人物现象
反面形象
圣人形象
叙事特点
运用倒叙和追叙的叙事手法,善于制造悬念和安插伏笔
作者叙事角度和人物叙事角度的复合方式
多次使用象征、呼应、对比手法
萨克雷
《名利场》(没有主人公的小说)
夏洛蒂·勃朗特
《简·爱》
爱米莉·勃朗特
《呼啸山庄》
德国文学
海涅
毕希纳
《丹东至死》
俄国文学
果戈理
自然派
《死魂灵》
泼留希金
冈察洛夫
《奥勃洛摩夫》
屠格涅夫
《父与子》
奥斯特洛夫斯基
俄罗斯民族戏剧之父
《大雷雨》
陀思妥耶夫斯基
《罪与罚》
人物形象
拉斯柯尔尼科夫
双重人格
艺术成就
小说跌宕起伏,具有戏剧性
精彩的场景转换
19世纪文学(下)
英国
哈代
威塞克斯小说
《远离喧嚣》
《绿荫下》
《卡斯特桥市长》
《林地居民》
《还乡》
《德伯家的苔丝》
俄国
列夫托尔斯泰
《安娜·卡列尼娜》
《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