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文艺复兴作品研读
文艺复兴作品研读思维导图:包含文艺复兴概述(文艺复兴概述,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创作目的:要使生活在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自始至终存在着贵族与平民两种倾向。等等
编辑于2022-05-10 10:54:38文艺复兴作品研读
绪论
古希伯来历史
《旧约》
文本意义
上帝与宇宙秩序的建构
神创世
智慧与善恶的区分
上帝权威的实质,上帝与人的关系与实质
亚当、夏娃、伊甸园
信仰的实质
原罪
人类交流的无奈
巴别塔
《圣经》
意义、影响
人道主义精神
宗教思想的长期深远的影响
原型:原罪、伊甸园、撒旦、献祭、洗礼
《出埃及记》
摩西宗教学意义:结束多神教,开始一神教
文艺复兴概述
文艺复兴的产生
产生原因
社会历史原因
资本主义的兴起:14世纪下半叶意大利和法国;佛罗伦萨
王权逐渐巩固:威克里夫运动;英国教会不再受制于教皇,受制于英王
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教、英国国教会
两个发现:美洲、人自身
其他:活字印刷术
文化上的深刻动因
鲜明的新质文化特征和独特的文学品格
人文主义
对人的关注
反对禁欲主义、蒙昧主义
崇尚理性
人文主义文学的特征
鲜明的反天主教会、反封建色彩
创作手法的写实性
表现民族意识的觉醒与民族性的追求
创制了许多新的文学体裁
各国文学情况
意大利文学
首先出现
背景、条件
种族的浪漫因素
环境:漫长的海岸线
时代
政治:城邦制
经济:重商主义(资本主义产生、佛罗伦萨)
古代遗迹
代表
彼得拉克:《歌集》——劳拉
人文主义之父
薄伽丘:《十日谈》
马基雅维利:《君主论》
马可波罗:《马可波罗游记》
但丁
《新生》——贝亚特丽采
《神曲》
创作目的:要使生活在一世界的人们摆脱悲惨的遭遇,把他们引到幸福的境地
全诗一万四千二百三十三行,由《地狱》《炼狱》《天堂》构成
主题
苦闷的象征
忏悔精神
精神超越
艺术特征
将中世纪文学所大量使用的象征、寓意、梦幻的手法同反映现实生活的内容紧密的结合在一起,用旧形式表现新内容
严密的艺术结构和巧妙的人物塑造
《神曲》名字的含义
从思想内容、艺术结构和影响三个方面解释
“曲”意为“喜剧”,因书中“我”的游历从地狱到天堂,是一个逐步上升,由罪恶到神圣,由黑暗到光明,由悲到喜的灵魂历练过程,故名“神圣的喜剧”
《神曲》的结构布局处处具有宗教的象征意为,其故事从地狱到天堂的总体框架也以宗教为依托,这使得书中内容具有了无形的神圣性
、《神曲》兼具两希文明的精神特征,既关照现实,又追求超越;既有人本思想,又表现出充分的宗教情感。因此,成为西方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继往开来,地位崇高,影响深远,故而为后世推崇为《神圣喜剧》,即《神曲》。
用俗语写作
法国文学
自始至终存在着贵族与平民两种倾向。
代表
七星诗社:由六个人文主义作家和他们的老师希腊语文学者多拉共七人组成的,他们大都出身社会上层。他们反对用拉丁语或外国语从事文学创作。
杜贝莱《保卫和发扬法兰西语言》法国文艺批评史上的第一部论著
龙萨:法国第一位抒情诗人 《致爱兰娜十四行诗集》
贵族代表
拉伯雷
平民代表
《巨人传》
故事:高康大和儿子庞大固埃的故事
人文主义思想
对教会、神权的讽刺
对封建法律制度和司法机构的批判
对人文主义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的肯定
集中提现了人文主义者对快乐人生的追求
对开明君主政体的理想
反映了人文主义者渴求知识、追求真理的 进取精神和宏阔视野
人物塑造
巴汝奇:极端利己主义者
情节结构:从奇幻走向现实
喜剧化的叙事手法
怪诞叙事
粗鄙叙事
滑稽模仿
讽刺叙事
狂欢化诗学
教育观
拉伯雷认为解放人的力量要通过教育,主张使人全面发展,培养“全知全能的人”
强调教育要把体育锻炼包括在内
强调知识的作用
蒙田:《随笔集》
玛格丽特《七日谈》:法国文学史上第一部真正的短篇小说集
英国文学
代表
乔叟:《坎特伯雷故事集》
4月的一天,一群香客去坎特伯雷朝圣,投宿在泰巴旅店。次日,店主、香客与在此住宿的作者一起出发。店主提议在去坎特伯雷的路上每人讲两个故事,回来时再讲两个,被大家公认为最佳的讲故事者可以在回来时白吃一顿丰盛的晚餐。乔叟只完成计划中120个故事中的24个(包括两个未完成的),其中22个为诗体,两个散文体。每个故事前均有开场语,全书有一个总序。作者用这种方式把各个零散故事连成一体
主要包括
传奇(包括爱情、魔术、骑士探险等故事),如骑士、巴斯城的妇女、见习骑士和自由农民各自讲的故事
度诚和道德教育故事:如律师、牛津大学学生、第二个修女、卖赎罪券者、女修道院长、乔叟自已、医生和乡村牧师讲的故事
喜剧或滑稽故事:如磨房主、田产经纪人、厨师、托钵僧、教会法庭差人、"商人"、教士的仆人、船员讲的故事
动物寓言,如尼姑的教士和粮食采购员讲的故事
托马斯·莫尔:《乌托邦》
埃德蒙·斯宾塞:《仙后》
“大学才子派”:戏剧的文学成就最大
为莎士比亚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指16世纪80年代英国出现的一批受过大学教育的剧作家。他们多数确实是大学毕业生,至少是在伦敦最优秀的学校接受过人文主义教育的青年知识分子,他们将古罗马戏剧以及模仿古罗马戏剧的学院剧、中世纪的道德剧、当代的意大利与法国戏剧融合在一起,创造出复仇悲剧、浪漫喜剧和历史剧等多种戏剧形式
代表
约翰·李利:优雅、华丽的辞藻
罗伯特·格林:喜剧和鲜活的女性形象
克里斯托弗·马洛:宏大叙事和恐怖
《帖木尔》:权力的巨人,挑战上帝
《浮士德博士的悲剧〉:知识的巨人
《马尔他的犹太人》:金钱的巨人
反映时代精神的巨人性格
西班牙文学
西班牙文学史上的“黄金时代”
代表
流浪汉小说:《小癞子》
以描写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为主,从城市下层人物的角度去观察、分析社会上的种种丑恶现象,用人物流浪史的形式、幽默俏皮的风格、简洁流畅的语言,广泛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具有一定的思想和艺术价值
背景:16世纪西班牙国力衰退,大量的破产者产生
文化渊源:希腊神话故事英雄传说“赫拉克勒斯的故事”-单一叙事
叙述特点
第一人称,流浪汉自述故事
主人公流浪汉,其他也多为下层人
主人公性格单一
小说结构插曲式的,独立故事串联
手法写实,风格嬉笑怒骂,讽刺为主要手法
塞万提斯
《堂吉诃德》
故事:堂吉诃德的骑士梦和三次远行的冒险故事
人物形象
堂吉诃德
沉溺于幻想,脱离实际
对骑士小说的讽刺
对西班牙现实政治的讽刺
追求自由、理性、平等,对人民有拯救意识
勇敢的战士形象
充满童心、智慧、颇有趣味的人
性格的两重性: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桑丘·潘沙
封建宗法制度下小户农民的典型
对功利实际的追求,胆小怕事、目光短浅
朴实善良、忠心耿耿、有同情心和正义感
借鉴骑士小说
缺点:结构松散
优点:延宕
小说结构
线性结构变为“环形结构”
叙事技巧
“多元”的叙事技巧
洛卜·德·维加:《羊泉村》
莎士比亚
创作阶段
第一阶段
叙述诗《维纳斯与阿都尼》
《鲁克丽丝受辱记》
十四行诗
莎士比亚历史剧
《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亨利八世》《约翰王》《里查二世》《里查三世》
背景:英国国家统一的过程十分不易,所以当时的观众对历史剧很感兴趣,同时国家在伊丽莎白女王的统治下欣欣向荣,但在盛世中又有危机四伏的一面:王冠之争,贵族蠢蠢欲动,北方苏格兰叛乱;圈地运动,农民破产
喜剧
代表
《威尼斯商人》
《仲夏夜之梦》
《第十二夜》
《爱的徒劳》
结构
误会——胡闹——悔过——原谅——和解
主题
爱情
爱情是美好人性的体现,具有巨大的力量
男女主人公为追求爱情,和各种封建势力、自私自利行为及固有成见发生冲突,经过一系列曲折,终成眷属
色调明朗、情节丰富、语言华丽、机智幽默、抒情色彩浓郁
大自然,田园牧歌的场景
乔装、闹剧、恶作剧
特点
女性观
莎翁作品中的女性:光彩照人、智慧超群,不同于早期作家过分强调女性肉体欲望,莎翁更多的描绘了女性出众的外表和超群的才智
婚姻
赞同爱情与婚姻的结合,自由恋爱
作品体现
《驯悍记》-婚姻中男女的地位问题
《温莎的风流娘儿们》:女性对于婚姻的忠诚与智慧
《无事生非》:传统婚姻与自由恋爱的婚姻
狂欢化
崇高和卑贱、恐惧和滑稽、豪迈和诙谐
喜剧中的悲剧因素
爱情外衣掩盖下的权利斗争——《皆大欢喜》
猜嫉的朝廷——《亚登森林》
宗教信仰改造人性
宗教救赎也无法调和的种族仇恨——《威尼斯商人》
《罗密欧与朱丽叶》
第二阶段
悲剧时期:四大悲剧
代表
《哈姆雷特》:王子复仇记
哈姆雷特的复仇行动是在维护封建政治秩序 符合时代要求和民众愿望,具有历史进步性
哈姆雷特勇敢冷静、视野开阔、思虑缜密、 善于随机应变
哈姆雷特延宕的复杂原因: 人文主义理想幻灭
艺术特色
人物形象的成功塑造
高超的情节结构艺术
精彩的戏剧语言
《奥赛罗》:因轻信和猜忌导致的悲剧
《李尔王》:夫亲刚愎昏聩和子女忤逆负义造成的悲剧
《麦克白》:因权欲膨胀导致的悲剧
基调:沉郁、悲怆、激愤
主题
死亡的神圣意义
人生意义的探索
金钱
女性
美好但脆弱的女性
阴险毒辣的女性
人性:悲观主义
犹太人:憎恨与同情
第三阶段
传奇剧时期
《暴风雨》:善与恶的冲突
《泰尔亲王佩里克利斯》
《辛白林》
《冬天的故事》
《两位贵亲戚》
以宽恕、和解为主题,富有浪漫色彩, 风格空灵,诗意浓郁。
莎士比亚的人文主义
肯定美好,但也意识到它的脆弱
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肯定了人性中美好的一面
对人性阴暗面的揭露
塑造具有人文主义思想的新人:海涅、鲍西亚
信仰、宗教拯救灵魂
对人的欲望的两面性的深刻剖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