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肺部疾病
本图总结了肺部疾病的相关内容,包括肺部结节病、尘肺、胸壁及胸膜病变、纵膈肿瘤等,有需要的朋友收藏下图吧!
消化系统知识思维导图,主要内容包括食管、胃、肠道、肝脏、胆系、胰腺、脾脏等板块。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第14章DNA的生物合成读书笔记
肺部 7、8、9、10
结节病
病理及临床
非干酪性坏死性肉芽肿,累及双侧肺门、纵隔淋巴结
20-50岁,结节红斑,皮疹发热,多发性关节炎、血沉增快 结核病抗原实验(Kveim实验)阳性,OT实验阴性
影像
肺门纵隔淋巴结病变
97%的淋巴结肿大表现为肺门淋巴结肿大,多对称性,土豆样形态,边界清晰 最常见组合为双肺门、右气管旁及主肺动脉窗淋巴结肿大。 结节病的肿大淋巴结一般不压迫大血管
肺内病变
小结节、不规则线影及两者混合及网格结节影和磨玻璃影 位于胸膜下、叶间裂旁及沿支气管血管束周围分布
胸膜侵犯
胸腔积液、胸膜增厚可并发气胸(气胸多为肺大疱并发症)
分期
0期
无异常X线所见,
I期
肺门淋巴结肿大
II期
IIA期:肺内弥漫性浸润伴肺门淋巴结肿大
IIB期:肺内弥漫性浸润,(无明显纤维化)不伴肺门淋巴结肿大
III期
肺纤维化,肺容积缩小,肺门变形,蜂窝,支气管血管束变形
尘肺
分型
矽肺(硅沉着病)
早期改变
胸部X线片上的肺纹理显著增粗,外带,及细的网格状纹理
结节及其融合表现
矽结节的显示是诊断矽肺和混合矽肺的主要依据 肺门淋巴结蛋壳样钙化。 晚期融合一般常在两侧锁骨附近外围开始应用高千伏摄影可见到其中含有散在矽结节
肺气肿、胸膜增厚、黏连和钙化
矽肺合并结合、则伴有肺结核的相应表现
石棉肺
易合并恶性胸膜间皮瘤 病理改变:弥漫性间质纤维化,肺气肿
石棉肺的肺部HRCT表现
石棉肺胸膜改变
胸膜斑(最常见表现)
良性渗出液
弥漫性胸膜增厚
脏层胸膜改变
煤工尘肺
其他无机物性矽肺
分期主要手段:高千伏X线胸片
胸壁及胸膜病变
一、常见胸壁肿瘤
1,脂肪瘤
最常见的胸壁良性肿瘤
典型的脂肪成分可诊断
2,纤维瘤和韧带样纤维瘤
3,神经源性肿瘤
4,其他良性肿瘤
5,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和纤维肉瘤
最常见的胸壁恶性肿瘤
6,胸壁骨肿瘤
二、胸膜间皮瘤
最常见的胸膜肿瘤
弥漫性恶性胸膜间皮瘤(DMM)
起源于胸膜间皮层的间皮细胞,主要见于壁层胸膜
X线
胸膜弥漫性、结节样增厚
5-15mm
叶间裂胸膜增厚
不规则性或结节状
局限性巨大胸膜肿块
单发或多发,界清晰,透光均匀,直径>10㎝
患侧胸腔容积显著缩小
CT
胸膜增厚
厚度超过10mm
多发性结节或肿块,三个肿块直径>10mm,肿块广基地连接
痂皮样包裹一侧肺或全肺,周边侵犯肺实质
叶间胸膜受累
纵膈胸膜受累
增厚的胸膜与胸壁膈肌等融合,分界不清
增强扫描见胸膜明显强化,均匀
胸膜钙化
一般认为这与胸膜石棉斑的钙化被包裹有关,DMM本身一般不行成钙化
胸腔积液
50%淡黄色
患侧胸腔容量缩小
肿瘤直接外侵、转移
局限性胸膜间皮瘤(FPM)
起源于胸膜的间皮层及间皮下层,源于成纤维细胞,主要见于脏层胸膜
孤立的、边缘光滑锐利的胸膜软组织肿块,密度均匀,有强化,高度提示FPM, 若见有蒂与胸膜连接,基本可以肯定诊断
纵隔肿题
一、胸腺瘤
前纵隔最常见肿瘤
组织学分类
上皮细胞型
淋巴细胞型
混合型
纵膈阴影的增宽变形,纵膈向肺野呈弓形移位
若侵犯破坏胸膜,则为胸膜肺界面不清,胸膜增厚和积液
良性胸腺瘤
前纵隔内软组织密度影,圆形或类圆形肿块
肿块周缘光滑锐利
肿块边缘有弧形钙化
肿块周围脂肪层存在完整
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
胸腺癌
胸腺肿块周界不清,或具有分叶征象和毛刺征象
胸腺肿块与附近器官之间界限不清,期间脂肪层(线)消失变形,为肿瘤组织替代
胸腺肿块的密度(CT)不均匀,可见坏死出血和囊变
纵膈内组织器官受压变形,如上腔静脉受压变形、梗阻
胸膜、心包增厚,可出现胸腔积液、心包积液
侵袭性胸腺癌分期
第一期:包膜完整,肿瘤仅在包膜内生长
第二期:肿瘤穿过包膜至纵膈脂肪内
第三期:肿瘤向周围组织器官呈侵入性生长,并沿胸膜的远处转移
中年人,明显恶变倾向,30%重症肌无力(低蛋白血症)
二、畸胎类肿瘤(前纵隔)
含脂肪和钙化的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整, 增强扫描可见软组织部分强化。 囊性畸胎瘤表现为薄壁囊性肿块,壁可有钙化
三、神经源性肿瘤(后纵隔)
淋巴瘤常见于中纵膈
脊柱旁肿块,凸向肺野,哑铃状,侵蚀邻近骨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