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外国文学
外国文学19世纪上,下和20世纪上半期三张思维导图,包括每个时期的社会背景,分国家和代表作家构成主要内容。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论语孔子简单思维导图
《老人与海》思维导图
《傅雷家书》思维导图
《西游记》思维导图
《水浒传》思维导图
《童年》读书笔记
《这样读书就够了》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读书笔记
《拆掉思维里的墙》读书笔记
把时间当做朋友
20世纪文学(下)
社会历史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美苏争霸,亚非拉地区长期深受西方列强的殖民统治,战后纷纷走上民族独立发展道路,信息技术快速发展,进入信息时代
20世纪下半期文学受到非理性主义哲学思想的影响,与上半期类似却又有区别,战后文学主要受到存在主义,现象学,结构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的影响
东西方文学加强了交流,碰撞,融合,相互渗透和吸收,世界文学呈现多元化发展
主要文学思潮
现实主义文学
反映社会生活、追求真实为主要特征,反映时代变革为主要内容
社会主义现实主义,魔幻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
后现代主义文学
与现代主义文学的区别
现代主义追求表现心理现实的真实性,批评传统现实主义未能真正再现生活,而后现代主义对于真实提出质疑,披露文本的虚构性,认为我们拥有的只是文本而非真正的世界
现代主义突出主体,后现代主义消解现代主义的主体性,小说人物只是符号或“影子”
写作风格
继承现代主义的碎片化,非线性叙述,拼贴等手法,具有更加极端和激进的先锋实验性质
摒弃现代主义艰深的文学探索,表现出与大众文化合流的一面
范围
荒诞派戏剧
出现于50年代的法国,后来波及欧美各国
思想上受到存在主义哲学影响
揭示世界,人的处境和人自身生存状态的荒诞性,没有连贯情节,人物缺乏鲜明个性
新小说
激烈反对传统,探索革新小说艺术,打乱传统小说的井然有序
萨洛特
主张写人物内心深处的,原始状态的真实
罗伯格里耶
“视觉派”,强调外在真实
黑色幽默
流行于六七十年代美国文坛的文学流派,受到存在主义哲学思潮影响
阴郁的幽默,以表面上的轻松调侃玩世不恭实则无可奈何的语调叙述沉郁可怖的故事
代表作家
海勒
冯尼古特
品钦
等等
法国文学
现实主义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现代主义文学
欧仁·尤奈斯库
法国第一位荒诞派戏剧家
《秃头歌女》
《等待戈多》
存在主义文学
萨特Sartre
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小说家、剧作家、批评家和社会活动家
《苍蝇》Flies
取材于阿伽门农的故事
俄瑞斯忒斯Orestes
加缪Camus
《局外人》《鼠疫》
“荒谬的英雄”“加缪式人物”
波伏瓦
《橡皮》
《窥视者》
克洛德西蒙
《弗兰德公路》
新小说之后回归传统
勒克莱齐奥
《诉讼笔录》
《沙漠》
玛格丽特·杜拉斯
《情人》
拉美文学
奥克塔维奥帕斯
当代拉丁美洲最著名的诗人之一
《太阳石》
鲁尔福
《佩德罗巴拉莫》开魔幻现实主义先河,为后来的“拉美新小说”奠定了基石
加西亚·马尔克斯Garcia Marquez
哥伦比亚当代著名作家,“塞万提斯之后最伟大的语言大师”
《百年孤独》One hundred years of solitude
亚非文学
大江健三郎
村上春树
纳吉布马哈福兹
“阿拉伯小说之父”
欧美其他国家及大洋洲文学
米兰·昆德拉
《生命不可承受之轻》
俄苏文学
“解冻文学”思潮
奥维奇金
索尔仁尼琴
《伊凡杰尼索维奇的一天》
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
人道主义问题讨论
特里丰诺夫
“莫斯科故事”
瓦西里耶夫
《去年夏天在丘里姆斯克》
80年代中期
邦达列夫
别洛夫
苏联解体后
拉斯普京
《最后的期限》
《活着,可要记住》
德语国家文学
“废墟文学”(联邦德国)
海因里希伯尔
君特格拉斯
施特劳斯
《年轻人》
普拉赫拉
民主德国
50年代
人道主义为中心
60年代
70年代中期
安娜西格斯
民主德国的现实主义主流
《旅馆邂逅》
统一后
施林克
《朗读者》
赫塔米勒
女作家
美国文学
五十年代
塞林格
《麦田里的守望》
金斯伯格
长诗《嚎叫》
凯鲁亚克
《在路上》
戏剧
奥尼尔
田纳西威廉斯
密勒
犹太小说
辛格
《傻瓜吉姆佩尔》
《卢布林的魔术家》
索尔贝娄Saul Bellow
《赫索格》
伯纳德马拉默德
菲利普罗斯
《美国牧歌》
约瑟夫海勒 Heller
黑色幽默文学的代表人物
《第二十二条军规》
六十年代
后现代主义“元小说”
纳博科夫Nabokov
《洛丽塔》Lolita
《微暗的火》
约翰厄普戴克
“兔子”四部曲
斯通
德里罗
少数族裔文学
赖特
拉尔夫艾莉森
莫里森Morrison
当代美国最优秀的黑人女作家
《宠儿》Beloved
艾丽斯沃克
《紫颜色》
英国文学
1945年战争结束后
约翰奥斯本
“愤怒的青年”在戏剧界的代表人物
《愤怒的回顾》
哈罗德品特
《生日晚会》
《看管人》
《回家》
威廉戈尔丁
《蝇王》对人性善恶根本问题进行了探索
莱辛
女性小说家,被誉为继伍尔夫之后英国最优秀的女性作家
《野草在唱歌》
五部曲《暴力的孩子们》《金色笔记》
80年代之后
马丁艾米斯
斯威夫特
阿克罗伊德
巴恩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