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言语理解与表达(115=15)
言语的理解与表达首先要去找中心句,关联词中的各种关系和中心句的特征,其次在阅读片段以后进行标题填入,词句理解,根据语句的排序选择填空,完成语句表达,最后根据语境分析辨析病句。
公考言语之语句表达笔记,包括语句填空的题型辨识、解题技巧和语序排序的题型辨识、解题技巧两部分内容。
岗位推理包括判断推理的逻辑判断,类比推理,事件排序,和言语理解的解题思路,解题方法,以及数量关系的数字推理,数字运算,资料分析方法。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党章建设思维导图
国考地理高频考点知识汇总
公考言语理解与表达-选词填空
公务员省考图形推理
法理学笔记
公考申论命题点
法理学
国考判断课总结【注意】
我的行测痛点
公务员考试:申论
言语理解与表达(1*15=15)
片段阅读
中心理解
找中心句
关联词
转折关系
标志词:但是;然而;可是;不过;却;其实;事实上;实际上
转折之后是重点,转折之前可排除
因果关系
标志词:①因此、因而、故而、所以、从而;②导致、致使、使得、造成
结论是重点
必要条件关系
标志词:只有......才......
“才”之前的是重点(条件是重点,对策是重点)
对策标志词
应该、应当、必须、需要、务必、亟须、亟待+做法
通过/采取/利用.......手段/途径/措施/方法/方式/渠道,才能......
倡导、呼吁、提倡、提醒、建议+做法
关键、前提、基础、保障
并列关系
文段特征
标志词:此外、另外、同时、“;”
句式相对工整
选项特征
错误选项通常对应并列关系中的其中一部分
正确选项中的并列标志词:和、及、与、同、许多、一些、不同、各种、一系列等
没有重点,主次之分,需全面概括或提取共性
行文脉络
中心句特征
位置特征:常出现在首、尾
内容特征:对策、结论、评价
分述句特征
1、调查/研究/报告显示/资料/数据
2、原因解释
3、举例子
4、多角度分析(不同角度并列)
标题填入
解题要点:①内容上:契合中心,文要对题;②形式上:短小精悍,吸引读者
注意:纠结时,找到选项间的差别,对比侧重点
词句理解
有标志:即、也就是说、换言之、在这个意义上、“:”、“——”,则重点理解之后的内容
无标志
词句在文段中间——联系前后文含义
词句在文段首尾——把握整个文段中心
代词指代:重点关注代词前的内容
细节判断:
语句表达
语句排序
解题思路:从选项入手
对比选项,确定首句
确定捆绑→确定顺序→确定尾句
进行验证
确定首句
首句特征
背景引入:随着、近年来、在.......大背景/大环境下,长期以来
下定义:.......是.......,......被称为......
非首句特征
指代词:这、那、他、其、该、此
关联词后半部分:但、却、而且
举例子:如......
解释说明/具体描述
确定捆绑
关联词:转折词、递进词、并列词
指代词
共同信息:寻找特殊信息捆绑(两句话的主体一样,前后紧紧相连,进行捆绑)
确定顺序
时间顺序
逻辑顺序:总-分文段(提出观点→解释说明/举例论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对策
确定尾句
结论:因此、所以、看来、这......引导的总结性尾句
对策:应该、需要
尾句二选一:内容>形式
语句填空
横线在结尾:总结前文/提出对策,需概括文段中心内容
横线在开头:需概括文段中心内容(总-分结构)
横线在中间:①注意与上下文联系;②保证文段话题一致。(可用排除法)
接语选择
解题思路:重点关注文段最后一句话
干扰项特征
文段中已经论述过的内容
和前文联系紧密的选项
病句辨析
句子成分
记忆口诀:主谓宾定状补,主干枝叶分清楚;定语常在主宾前,谓前为状谓后补;“的”定“地”状“得”后补,一定牢牢记清楚
常见类型
语序不当(即顺序不合适)
并列词语语序不当
分句间次序不当
句子内容对应不当
多重定语:排序规则:
1、领属、时间、处所+
2、指称、数量+
3、动词或动词性短语+
4、形容词或形容词性短语+
5、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中心语(名词)
注意:带“的”的放在不带“的”的之前
多重状语:
搭配不当
主谓搭配不当
主宾搭配不当
动词和宾语搭配不当
修饰语和中心词搭配不当
关联词搭配不当
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
成分残缺或赘余
主要表现在主、谓、宾和修饰成分的残缺
主要有堆砌词语、词义重复。
结构混乱:句式杂糅、中途易辙等
不合逻辑:前后矛盾、分类不当、主客倒置、否定失当等
歧义:表意不明(通常由多音字、多义词、词性不同、重读不同以及指代不明等原因造成的)
逻辑填空(包括实词填空、成语填空、混搭填空)
词的辨析
词义侧重
辨析方法
①拆字组词:用不一样的字组词
②整词搭配:整词进行搭配组词
固定搭配
根据词性找搭配
积累热点词
敬畏自然
创新驱动
刺激需求
厉行节约
程度轻重
程度轻:大相径庭
程度重:截然不同
理论要点:所填词语的程度与文段意思的轻重保持一致
感情色彩
区分词的感情色彩(褒义、中性、贬义)
理论要点:所填词语的感情色彩与文段的感情色彩保持一致
语境分析
关联关系
转折
标志词:但是、然而、却等
理论要点:前后语义相反
递进
标志词:而且、甚至、更等
理论要点:语义程度前轻后重
并列
标志词
同义并列:顿号、逗号
反义并列:不是......而是......,是......不是......,相反,反之
理论要点:同义并列连接前后语义相近;反义并列连接前后语义相反
相同句式也可表示并列
对应关系
解释类对应
标志词:无异于、相当于、其内涵、换言之、是、就是等
“——”,分句
重点词句对应
主题词
形象化表达
完整语句
找准对应关系,要基于对整个文段意思的理解与把握
积累词语是基础,分析语境是关键
其他类(背语文基础知识)
诗词鉴赏
标点符号
字词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