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脂质代谢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七章脂质代谢笔记,包括脂质的构成、功能及分析、脂质的消化吸收、甘油三酯代谢等内容。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第九章氨基酸代谢思维导图,包括蛋白质的生理功能和营养价值、蛋白质的消化、吸收与腐败、氨基酸的一般代谢等内容。
脂质化学知识总结,脂质是易溶于非极性有机溶剂而难溶于水的生物小分子,可分为脂肪和类脂,也可分为甘油脂[质]和其他脂质。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英语词性
法理
刑法总则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先秦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秦汉
文学常识:魏晋南北朝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隋唐五代
【华政插班生】文学常识-两宋
民法分论
日语高考動詞の活用
九、脂质代谢
1.甘油三酯(脂肪)的分解代谢
脂肪动员
脂肪细胞中的脂肪,在脂肪酶的催化下水解为游离脂肪酸和甘油,进入血液供其它组织细胞利用的过程。
甘油的氧化分解
脂肪酸的分解代谢
发生部位
细胞定位:脑组织不能氧化。肝和肌肉氧化脂肪酸能力强。
器官定位:细胞质(原核生物),线粒体基质(真核生物)。
脂肪酸氧化反应的过程
脂肪酸的活化
反应发生在细胞质中,脂酰CoA合成酶位于内质网及线粒体外膜上。
脂肪酸的转运(线粒体)
活化的脂酰CoA不能穿过线粒体内膜,需要载体——肉碱
脂肪酸的β-氧化(线粒体)
β-氧化:脂肪酸的氧化是从羧基端的β碳原子开始,每次断裂2个碳原子,形成1分子乙酰CoA,使脂肪酸逐步降解氧化的过程。
过程:脱氢、加水、再脱氢、硫解
乙酰CoA的氧化(线粒体)
β-氧化产生的大量的乙酰CoA,进入TCA氧化产生CO2、H2O和ATP,而肝中有部分乙酰CoA形成酮体。
酮体的生成及利用
概念:脂肪酸在肝中β-氧化产生的乙酰CoA可转变为乙酰乙酸、β-氧化羟丁酸、丙酮,三者总称为酮体。
产生部位:肝线粒体
原料:乙酰CoA
酮体代谢的生理意义
酮体是为肝外组织提供第二能源。
2.甘油三酯(脂肪)的合成代谢
脂肪酸的合成
合成部位:细胞质(肝、肾、脑、脂肪组织等)
合成原料:乙酰CoA、NADPH+H+
葡萄酸→丙酮酸→(丙酮酸脱氢酶复合物)→乙酰CoA(线粒体内)
乙酰CoA通过柠檬酸—丙酮酸循环,从线粒体基质进入细胞质
关键酶:乙酰CoA羧化酶
ACP的作用: 在各酶间有序“吊运” 中间产物
甘油三酯的合成
合成脂肪的器官
肝:合成能力强但不储存,VLDL运出。
脂肪组织 :合成又储, 优质脂库。
小肠粘黏膜:利用消化产物,以CM入循环。
甘油三酯(脂肪)合成的基本原料
甘油+脂肪酸
甘油三酯(脂肪)的合成途径
甘油一酯途径(小肠粘膜细胞)
甘油二酯途径(肝和脂肪组织细胞)
3.胆固醇代谢
胆固醇的合成
合成部位
除脑组织和成熟红细胞外,其他细胞都可合成胆固醇;但肝是胆固醇的主要合成器官。反应是发生细胞的细胞质和光面内质网中。
合成原料
乙酰CoA、NADPH+H+、ATP
关键酶:HMGCoA还原酶
4.血浆脂蛋白代谢
血浆脂蛋白的概念
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及其酯以及游离脂酸)与蛋白质结合,形成血浆脂蛋白,方可在组织间转运。
血浆脂蛋白的分类
电泳法
CM、α一脂蛋白(HDL)、前β一脂蛋白(VLDL)、β一脂蛋白(LDL)
超速离心法
CM(乳糜微粒):转运外源性的甘油三酯及胆固醇
VLDL(极低密度脂蛋白):转运内源性的甘油三酯
LDL(低密度脂蛋白):从肝转运胆固醇至全身各组织细胞
HDL(高密度脂蛋白):从肝外转运胆固醇到肝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