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笔记
小学语文六年级上笔记(不含古诗、日积月累),分单元内容进行了总结,很详细很全面,一张图带你了解全部知识,值得收藏。
编辑于2022-01-01 14:01:30归纳总结
书法人。楷书四大家:赵孟頫、柳公权丶欧阳询、颜真卿
书法作品。柳公权是唐朝著名书法家,他的《玄秘塔碑》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
艺术风格书法。柳公权,他的楷书用笔方圆并施,点画棱角分明,结构精妙
书法特点。书法瘦硬挺拔,骨力遒劲(柳公权)
第一单元
草原。老舍先生在草原一文中用来书写蒙汉情深,不忍离别的感情的两句话是“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
情景交融的好处是:这样表达能使情与景高度融合,从而达到景中有情,情中显景,情景交融的效果。
顺序:初到草原→进草原→蒙古包外→蒙古包内→饭后话别
丁香结
作者从丁香颜色丶香味、形状。这几个方面描写丁香。
丁香结引发了作者对人生怎样的思考?答:丁香结如同生活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永远解不完,否则太平淡无味。既然人生难免遇到困难,那就用乐观、豁达的心态面对,积极解决问题,并把它看作一种人生的味道。
古诗词三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中描写雨急的诗句是“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古人写诗词时常常会发挥自己的想象,比如《过故人庄》中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还比如《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宿建德江》中“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这两句描写了月夜之景,衬托了诗人孤寂心情。我还知道描写在外游子思念家乡的诗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此是番外详见见诗词、日积月累那一篇)
花之歌
感悟:人生要像花一样。失意时,不要顾影自怜;得意时,不要孤芳自赏。无论遇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积极向往和追求光明。
语文园地
交流平台:
阅读文章时,我们要注意从所读内容想开去
想开去的方法①可以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想开去
②还要能从课文内容联想到更多
想开去的好处:阅读时的时候能想开去,不仅可以深化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而且可以活跃思想,激发创造力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体会下面句子特点,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我是亲友之间交往的礼品,我是婚礼的冠冕,我是生者赠予死者最后的祭献。
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仿佛那是一块无瑕的翡翠。
花开了,就像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在天上逛似的,虫子叫了,就像在说话似的。
好处:①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感情丰富
②排比写人:将人物刻画得更细致
③排比说理:将道理说得充分透彻
排比特点:
①一组不少于三句
②每个句子结构相似
③排比句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节奏感
④每个句子的意义是相关联的
排比加分号的句子:爱心是一缕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困交道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段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获得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中的歌诗,使孤独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第二单元
点面结合的好处:从(群体)的全景,再到个体的描写。既给人以整体感,又凸显了人物(什么)的特点。使我们对每个人有了具体印象,把场面描写的更吸引人。
开国大典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写。
主要场面
群众进场→举行大典→阅兵式→群众游行
(1~4) (5~10) (11~13) (14~15)
读下面的句子,体会字里行间传出的热烈庄严的气氛,再从课文中找出这样的句子,在旁边做批注,和同学交流
主席台设在天安门城楼上,城楼檐下,八盏大红宫灯分挂两边,靠着城楼左右两边的石栏,八面红旗迎风招展。(会场的环境布置很隆重)
到了正午,天安门广场已经成了人的海洋。红旗翻动,像海上的波浪。(会场很热闹,气势隆重)
两个半钟头的检阅,广场上不断地欢呼,不断地鼓掌,一个高潮接着一个高潮。群众差不多把嗓子喊哑了,把手掌拍麻了,还觉得不能够表达自己心里的欢喜和激动。(群众的兴奋与激动)
灯光
三种光的联系——插图上的灯光是郝副营长和千万战士的理想。而天安门前璀璨的灯光,是指这种理想变成了现实。在现实和理想之间,是战场上那微弱的火光,架起联通理想和现实的桥梁,而这桥梁是郝副营长和战士们用生命铸就的。
我的战友邱少云
邱少云是一位自我牺牲,顾全大局,严格遵守纪律,有坚强意志力的人。
邱少云牺牲的那一天是1952年10月12日
语文园地
点面结合有两种方法:
一点一列:一个点着手,从不同的方面描写这一个点,实现点面结合。
多点罗列:几个不同的点围绕一个场面来写。
词句段运用
读句子,注意加点的部分,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起初是全场肃静,只听见炮声和乐曲声,只听见国旗和其他许多旗帜飘拂的声音。
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
反复,强调或突出了某种(事物)的(某某)特点。
写人物说话时,可以不用说来表达。读句子仿照着写一写。
清明节的一个晚上,我又漫步在广场上,忽然背后传了一声,赞叹:“多好哇!” “我还有作业没完成,不能和你一起去玩了。”我婉言谢绝了伙伴的邀请。
说话表达的多样性,艺术性,具有新鲜感。这两个句子用了有关于说的词语
“既然这样,你以后再也不要找我借书了!”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 妈妈俯下身子,盯着我的眼睛,一脸焦急:“你的眼睛怎么肿了? ”
这两个句子没用与说有关的词语。通过展示人物的心理神态来代替说,这样显得简洁有力,体现简约美。
第三单元
阅读文章时,有与阅读任务关系不大的段落,可以跳过不读。 与阅读任务关系密切的段落要仔细读。 提取关键信息便于进行对比分析。 可以从段落中找中心句来抓,这个段的意思判断是否与阅读目的有关。
故宫博物院
故宫博物院实行自南向北单向参观路线
语文园地
一,明确阅读文章的目的和任务
二,快速浏览文章,带着阅读目的,确定相关内容和无关内容,相关内容细读,无关内容略读
三,细读相关内容,选择阅读方法,如:找出中心句、提取关键信息、勾画关键词梳理情节、找出关键句进行想象、查找资料等
四,整合信息,完成阅读任务
词句段应用
下面的句子写出了人对某件事入迷的样子,读一读,试着写一写类似的情景
下课时,教室里摆开场子,吸引了一圈黑脑袋攒着观战,还跺脚拍手,咋咋呼呼,好不热闹。常要等老师进来才知道已经上课。
只见罗丹一会儿上前,一会儿后退,嘴里叽里咕噜的,好像在跟谁说悄悄话;忽然眼睛闪着异样的光,似乎在跟谁激烈地争吵。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一刻钟过去了,半小时过去了,罗丹越干越有劲,情绪更加激动了,他像喝醉了酒一样,整个世界对他来讲好像已经消失了——大约过了一个小时,罗丹才停下来,对着雕塑痴痴的微笑,然后轻轻地舒了口气。
王明停下脚步痴痴的望着太和殿,他的脸涨红了,眼睛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太美了,太美了!”他不住地喃喃着,一刻也不停歇。
王明瞪大眼睛,眼里闪烁着异样的光芒,嘴巴张得大大的,他不停地拍手叫好“太棒了,真是太精美了!”
第四单元
小说的结尾大多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桥
环境描写有以下句子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短句更能体现雨又大又突然)
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当。(洪水来势汹汹,势不可当)
近一米高的洪水已经在路面上跳舞了(蚁人突出洪水的可怕人们恐惧)
死亡在洪水的狞笑声中逼近(人们对洪水恐惧害怕)
水渐渐窜上来,放肆地舔着人们的腰(洪水越来越大,越来越凶猛)
水,爬上了老汉的胸膛
一片白茫茫的世界
本课环境描写的表达效果
渲染出当时情况危急,气氛越来越紧张,更能衬托出老支书沉着无畏,不徇私情,爱子心切的英雄形象
穷人
环境描写可以体现人物的心理活动,塑造人物形象
情节:盼夫归来→探望西蒙,抱回孤儿→丈夫回来,收养孤儿
第一自然段体现桑娜是个爱丈夫,爱孩子,爱生活,勤劳能干的人
第九自然段的桑娜内心矛盾,是心理描写,体现桑娜善良,坚定了要抚养孤儿的决心
第24自然段中渔夫说的“熬”字,说明他们的生活很艰难,很穷,同时,也能够体现渔夫善良、无私
14课的穷人作者是列夫·托尔斯泰,生于1828年,死于1910年。是俄国文学家、思想家。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不认识托尔斯泰者,不可能认识俄罗斯”高尔基曾这样评价他
金色的鱼钩
第二自然段的老班长外貌描写,体现老班长年龄大,很辛苦
第三自然段老班长因为没有吃的而忧虑担心我们,老班长很关心我们,老班长是怎样做的
第四自然段,老班长怎么做,战士们有鱼吃而高兴
第八自然段老班长舍己为人
第28自然段老班长为别人着想
请你支持我口语交际
一有礼貌 二语气柔和,态度诚恳 三表达清楚自己的想法 四理由充分 五设想反应 六说话流畅
语文园地
一留意人物的语言、动作丶心理活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的理解人物形象
二我们还可以通过小说的情节感受人物的形象
三小说还会借环境描写来突显人物形象
词句段运用
读一读,体会人物复杂的内心世界。试着写一写,你忐忑不安或犹豫不决的心理活动
桑娜脸色苍白,神情激动,她忐忑不安地想:“他会说什么呢?这是闹着玩的吗?自己的五个孩子已经够他受的了……是他来啦?……不,还没来!……为什么把他们抱过来啊?他会揍我的!那也活该,我自作自受……嗯,揍我一顿也好!”想的时候断断续续,通过心理描写表现桑娜的忐忑不安(忐忑不安形容心神不定)
我的心紧缩着,我担心这个年轻的战士会实在忍耐不住突然跳起来,或者突然叫出声来。我几次回过头来,不敢朝他那儿看,不忍看着我的战友被活活烧死,但是我又忍不住不看。我心里像刀绞一般,眼泪模糊了我的眼睛。通过动作描写表现犹豫不决的心理
忐忑不安,有以下几种情况
发成绩时,成绩考差时、作业没写完时、做错事时。
买东西时→(动作)犹豫不决(手伸出去,又缩回来,拿起来又放下来)
快乐读书吧
《童年》是苏联作者高尔基的小说,里面有粗野,自私的外祖父,慈祥,善良的外祖母,善良、乐观、富于同情心的“小茨冈”忠厚老实的老工人格里高利,献身于科学的知识分子“好事儿”。
第五单元
夏天里的成长
全文中心句:夏天是万物迅速生长季节
“不热不长,不热不大”的意思是,夏天到了,温度升高,庄稼就长得很快;如果气温不够,庄稼就成熟得较慢。
最后一句告诉我们,仍要赶在青年时期积极积累知识丶提高认识,珍惜时间,把握机会,否则长大了就会一事无成。
盼
起因:妈妈给我买了新雨衣
经过:我盼下雨,盼穿新雨衣
结果:我如愿穿上新雨衣
盼穿新雨衣:盼下雨、盼出门、盼雨停、盼第二天下雨
心理活动:高兴→焦急→兴奋→沮丧→期待→盼望→激动
第六单元
小明暑假旅游滤过黄河之畔,看见蜿蜒的黄河,不禁想起了刘禹锡的诗句:“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王安石是这样描写他的邻居胡阴先生居所附近的景色的:“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都是番外详细见古诗丶日积月累
只有一个地球(科普说明文)
因为地球是那样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
人类不能指望地球被破坏以后再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所以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关键句)(结论)
文中承上启下的过渡句是:“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
青山不老
第二自然段地理环境突出山沟环境险恶,历史记载突出环境险恶
第三,自然段生活条件突出小院子艰苦,有三个典型事例
文中为什么要以“青山不老”为题?答:“青山不老”既是课文内容又点明中心,还包含了作者对老人的崇敬。
课文向我们描绘了一位山野老农面对恶劣的环境和艰苦的生活,他义无反顾的投身到植树造林工作中,用15年的时间,在中国晋西北创造了一片绿洲,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文中的“另一种东西”表面指绿洲,事实上,还包含着老人坚持不懈,为民造福的精神
三黑和土地
这首诗写了以三黑为代表的农民重新获得土地的事情,体现了农民们拥有自己的土地时的喜悦之情,抒发了农民对土地的热爱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选文中写三黑小时候逮蝈蝈挨骂和他讲招呼地头的孩子去逮蝈蝈,是为了突出土地改革的好处多,三黑心情喜悦。
语文园地
学习古诗词的常用方法
一,借助注释理解字词
二,想象画面,理解诗句
三,结合传统文化知识理解古诗词
四,结合插图理解诗句
五,借助工具书和资料
六,用诗句前后勾连的方法理解字词
第七单元
月光曲
旋律:舒缓→悠扬→激越
京剧趣谈
本文通过介绍京剧中的“马鞭”和“亮相”这两种艺术表现形式的特点和独特魅力,表达了作者对于京剧的喜爱之情和对祖国传统文化的自豪之感。
语文园地
记录了老师讲的重要内容,一记录课堂的重要内容,二记录课堂产生的疑问,三记录听课中的想法,四记录课文中的难点
说明书写清楚的办法
一, 分点说明 二,图文结合 三,用词准确,语言简明 四,步骤清楚
第八单元
少年闰土
少年闰土选自鲁迅《故乡》,本文运用了倒叙的手法,顺序是,回忆→相识→相处→离别
把少年闰土与成年闰土进行对比,表达了鲁迅先生对劳动人民的同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社会的愿望
说明“我”见识少,犹如井底之蛙,而闰土却见多识广,把"我”和闰土形成强烈的对比,于是“我”不满现在与世隔绝的生活向往外面,自由自在、精彩的世界。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思想家、文学家、革命家。文中回忆了闰土给“我”讲了四件事:雪地捕鸟丶海边拾贝、守瓜刺猹、看跳鱼儿,其中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守瓜刺猹,从中可以看出,闰土是一个机智勇敢丶见多识广、聪明能干的农村少年。
好的故事——和平年代美好生活的愿望
第一自然段通过对周围压抑,昏沉,悲凉的环境描写,体现鲁迅消极低落的心情
第四自然段用比喻的手法对中心句进行补充说明,体现变化无穷的特点
第十自然段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感情很强烈
昏沉的夜象征黑暗社会,好的故事象征和平年代美好生活的愿望
鲁迅先生的理想是美好的,但现实却是残酷的。选文通过这样的矛盾写出了鲁迅先生向往美好生活,也相信“好的故事”总有一天会到来。
我的伯父鲁迅先生
选文写了关于鲁迅先生前的五件事,分别是:谈《水浒传》、笑谈“碰壁”、燃放花筒、救助车夫、关心女佣。鲁迅先生是一位幽默、乐观、关心下一代、心系他人、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的人。
他们把那个拉车的扶上车子,一个蹲着,一个半跪着,爸爸拿镊子夹出碎玻璃片,伯父拿硼酸水给他洗干净。他们又给他敷上药,扎好绷带。句中的动词能够体现鲁迅先生他对劳动人民的关心、同情和热爱。
鲁迅先生在救助了车夫后,脸色变得那么严肃的原因是:他为天下穷人的无出路而忧虑。
“你想,四周黑洞洞的,还不容易碰壁吗?”“四周黑洞洞的”实际指当时社会黑暗,“碰壁”表面上指坚硬的墙壁,实际上指的是鲁迅先生在与反动派作斗争时,屡遭挫折与迫害。
有的人
副标题作用:对题目进行补充说明
文中把反动统治者与鲁迅先生这两种人进行对比
有的人活着——行尸走肉 有的人活着——精神永存
本身是臧克家为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写的。诗歌采用了对比的表现方式,批判的反动统治者丑陋的行为,歌颂了鲁迅先生一心为民、热爱人民的高尚品质。
诗句中的“骑”字,深刻地揭露了反动统治者对人民的压迫;“啊,我多伟大”刻画了反动派自以为是,自吹自擂。
“情愿作野草,等着地下的火烧”表明了鲁迅先生默默为人民服务,奉献出自己的一切给革命事业的人生态度。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方法
一,写字文章抓起因、经过、结果。
二,把文章各个部分的意思连起来。
三,抓关键句(中心句、过渡句、总起句、总结句)
四,关注文章题目加以扩展充实
以文章主要人物为题,可以突出主要人物的形象,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以文章记述的事件为题,能很好的概括文章的主要事件,突出主旨
以贯穿全文的重要事件为题,能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也会吸引读者在阅读时格外注意这个事物
以新奇有趣为题,能够吸引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