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中药化学挥发油
中药化学之挥发油知识思维导图,包括挥发油的概述、挥发油的组成、理化性质。如有错误,请联系本人。
生物碱思维导图,包括乌头生物碱、马钱子、洋金花、汉防己、黄连生物碱、苦参、麻黄等生物碱的结构类型及理化性质与鉴别方法。
基本母核 2-苯基色原酮,泛指两个具有酚羟基的苯环通过中央三碳原子相互连接而成的一系列化合物 及C3-C6-C3单位组成的化合物。
中药化学涉及的各个化合物鉴别反应汇总。糖和苷类的检识:a-萘酚乙醇+浓硫酸→两液面间有紫色环→含有糖或苷类、菲林反应(含有硫酸铜的Naoh溶液,深蓝色)。
社区模板帮助中心,点此进入>>
小儿常见病的辩证与护理
蛋白质
均衡饮食一周计划
消化系统常见病
耳鼻喉解剖与生理
糖尿病知识总结
细胞的基本功能
体格检查:一般检查
心裕济川传承谱
解热镇痛抗炎药
中药化学
挥发油(Volatileoil)
概述
也称精油。是存在于植物体内一类具有挥发性,能随水蒸汽蒸馏出来的与水不相溶的油状液体的总称
大多具有芳香嗅味和较强的生理活性.
挥发油的组成
主要是单萜、倍半萜及其含氧衍生物
芳香类化合物
小分子芳香成分,在油中存在比例次于萜类.多具有C6-C3骨架,多为酚或其酯类;还有些具有C6-C2或C6-C1骨架的化合物
脂肪族化合物
理化性质
1. 性状
为无色或淡黄色油状透明液体,有浓烈的特异性嗅味
冷却条件下挥发油主要成分常析出结晶,称“析脑”,析出物称“脑”,滤去析出物的油称“脱脑油”
2. 挥发性
自然挥发
将挥发油涂在纸片上,较长时间放置后,挥发油因挥发而不留油迹
区别脂肪
脂肪油留下永久性油迹
3. 溶解性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高浓度的乙醇中能全部溶解
4. 物理常数
多比水轻,强折光性,沸点在70到300之间
5. 稳定性
易氧化变质,因此提出挥发油后,放入棕色瓶、密闭、低温、避光保存
提取和分离
提取
1. 蒸馏法(水蒸汽蒸馏法*)
最常用,不用于对热不稳定的挥发油
2. 溶剂提取法
3. 压榨法
适用于含挥发油较多的原料
4. 吸收法
提取贵重的挥发油
5. 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分离
1. 冷冻析晶法
将挥发油置于0℃以下,必要时降至-20℃,继续放置,析出的结晶,再进一步冷冻析晶,可得纯品
2. 分馏法
1||| 不同成分,结构不一样,沸点(bp)也不同
2||| 挥发油的某些成分在bp温度下,往往被破坏,故通常采用减压分馏.
3||| 沸点高低的影响因素
a. 碳链越长bp越高
倍半萜大于单帖
b. 官能团的极性越大,bp越高
c. 不饱和度越多,bp越高
即双键数目
三烯>二烯>单烯
3. 色谱分离法
1||| 普通柱色谱
氧化铝和硅胶柱色谱
1||| 洗脱系统有石油醚、环己烷、乙酸乙酯、二氯甲烷等
2||| 可用单一溶剂系统,也可用混合溶剂系统。
2||| 硝酸银络合柱色谱
含双键的混合物,双键数目不同或位置不同
原理:利用双键与硝酸银吸附强弱而分离
双键数目多吸附强、末端双键吸附强、顺式双键吸附强
挥发油的检识
1. 物理常数测定
相对密度,比旋光度及折光率
2. 化学常数的测定
1||| 酸值(中和1g挥发油中游离酸性成分所消耗KOH的毫克数)
2||| 皂化值(水解1g挥发油中所含酯所需KOH的毫克数)
3||| 酯值(中和并皂化1g挥发油所需KOH的毫克数)
3. 官能团的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