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图社区 写作✏️
糅合美学和哲学观念的文学写作指导课。文学写作中的生活与体验,文学写作中的知识与生命,文学写作中的德性与神性,文学写作中的审美与艺术,文学写作中的开放,文学写作中的真实性。
编辑于2022-01-09 23:05:26写作✏️
第一章 文学写作中的生活与体验
文学:包含真实的美好的精神的心灵领的秘密
生活与爱
当今:日益苍白、行尸走肉
一切外在生活都应转化为有价值的存在
多重性与生活体验
生活的物质属性:绝大多数人、💰、房、车
自然人
生活的社会属性:社会关系、权力地位、舆论
社会人
生活的精神属性:内倾型、心
唯一可靠的事内心深处发出的声音。
心决定生活的基调
肤浅的时代要保持心灵的孤独,成为倾听内心的孤独者
生活的超验属性:宗教型人格、信仰
远方的召唤。祈祷的姿态。孤独的祈祷者、进修者
文学写作基于生活广度的体验
人需要在不同设置相反的生命情境下去理解生活,理解人作为独特存在的真谛
基于生活的广泛性与丰富性及体验
神奇的命运把你带向宽广之路。情思文学:流浪是为了寻找
日常生活最大特点:平庸➡️空虚无聊
基于生活的立体性和复调性及体验
多侧面、风格、境界、色彩、角色、声部、转换的生活才能给人启示。
第二章 文学写作中的知识与生命
文学写作中知识与存在的冲突
知识之树与生命之树及内在冲突
培根:“知识就是力量”中的知识
哲学知识。深厚
科学知识:实证的、逻辑演绎的
可重复性、可操作性
专业化、精确化、细化、抽象化
存在冲突与知识的代价
无可挽回的精确化冲动
把灵魂技术化、数字化、格式化、化学化、同质化、量化
人文被边缘化
存在冲突与两种存在的模式
非自然的、物性化、机械化的存在模式
知识的真理
知识与生命相冲突、分离
自然自发的、有神性的和精神性的存在模式
生命的真理
自然、闲适、自由、单纯、神秘、安宁、寂然
独特性与个性是生命价值的基础之一
独特、自由、创造、个性
文学写作与内在知识
举例
吠陀
知识和启示,内心与灵魂,宏伟教堂,启发思想
诺斯替主义
秘密、拯救的知识
德国传统
关于知识的精神系统
心是生命的核心
丰富内心,增长生命
内在知识的四个具体方面
有助于拓展心灵的智慧型知识
心灵的自由、宽广、深邃
唯心主义哲学对写作更有利
和深厚浑沉的情感相交融的知识
阴影与沉默,微妙的情感
和具体生动的生活相连的知识
经验知识、古老行业的工作知识
具有专业感的“野性”知识
神秘动人
助记:“野生心情”
第三章 文学写作中的德性与神性
文学写作与至善之德
道德
区别人与其他动物的重要标志,利他主义色彩
双刃剑
提升观念情感与意志,使人更像“人”
残害压抑扭曲生命,损害生命的真实,生命失色
文学写作与的德性的不对称性
文学写作真正目的:展现人类存在的真实、丰富、深邃、伟大的存在
真生的善事至善,不是相对的有限的
根本性的,不受立场影响
克己忘己利他,从不利己专门利人
真正的善是内在的,不是外在的
西方道德:自律-自在、内心
中国道德:他律-外在的社会规范
如何接近至善和真善
神是至善之本,人累没有至善
人要拥有的否定性道德,不过分追求世俗诱惑,不标榜自己
寻“道、神、心”
自律的关键是“走心”
倾听上帝的声音和内心神圣的声音➡️完善、修复自己
第四章 文学写作中的审美与艺术
文学写作与两个方向的美
感性之美——感性活力
质色之美
外在材料
形式(形象)之美
比例均衡匀称
感性的热情与激情
时代流行,由欲念产生,具有一定破坏性
尤物
佛教“色即是空”
心性(神性)之美
内在的美是单纯的、质朴的、纯洁的、浑然懵懂的、远离尘嚣的、悲秋忧伤的
触及心灵、灵魂,超越感性,洗去红尘
三个层次
内在的心灵、人格气质、灵魂之美:天使、先知——寂寂,荒凉,寥阔
有永恒不朽的精神韵味
从审美感受来说:感性与精神的激情
故乡、乡愁、灵魂的栖息地
永恒,宁静,神圣,灵魂
关于美丑观念的演变
现代艺术的反美主义倾向
信仰的衰弱
上帝死了,完美、必然与神圣消失了
与上帝相关的一切都死了
第五章 文学写作中的开放
文学写作与开放的态度
不“抱朴”、解放、勇敢、羁绊、自由
文学写作与多层次的现实
光亮(亮面)的生活
灰色的生活
这个时代生活的基调,缺乏内心热情,追求感官刺激
黑暗的生活
宏伟现实层面
暴露文学
微观人性层面
七宗罪
傲慢、嫉妒、愤怒、贪婪、淫欲、暴食、懒惰
文学写作的多层次的内心
表面、光亮面
灰色的面
黑暗的面
第六章 文学写作中的真实性
面包问题
文学写作与真实路径
内在的眼睛与内在的真实性
内在真实——心灵的眼睛
外在真实——大众的真实
富有精神韵味的形象
外在的眼睛与世俗的真实性
大众的普遍有效性
世俗的真实:物质、欲望、本能;社会关系、社会交往、组织;技术,奴役,自私,机械,残忍,冷漠,套路,荒诞
文学写作与世俗性真实
唤起人的真实性
展现弱势群体与底层生活
展现人的本能和底层特性
展现人性与人的存在的多样性、复杂性、矛盾性
展现人性和人的存在的琐碎细节
文学写作与内心真实
意味着超乎意识层面的深层心理
常常通过深层的内心矛盾和复杂性体现出来
第七章 文学写作中的人文性
超越面包问题
文学写作与向上的方向
真正的人文与人类内心深切的希望有关
人类存在的根基不是物质而更应该追求精神
向上路线与人的价值的存在之道
文学写作与人文核心
人的权利保持人活着的基本尊严
自由、平等、博爱
第八章 文学写作中的创新性
文学厌恶重复
文学厌恶平庸
平庸:历史的复读机
传承的两种情况
文学写作与创造力
创造力与创造性
创新的动机与基础
天才及其特征
超乎寻常的想象力——疯狂
天才的奇迹般的创造力
天才的有如神助的灵感
天才的专注与孤独
天才在混乱中打破习俗与常规,因而有了想象力;创造出了秩序、永恒、光明与温暖,这是创造力的体现,也是天才最重要的特质。而这一切的前提就是灵感的降临,而灵感往往降临到与上帝站在一起的人身上,瞧不起世俗的人。但也正是因为远离世俗,天才往往是孤独的,在专注中忘我前行,在孤独中保持纯洁的存在本质
第九章 文学写作与表达方式
四种表达方法
叙述
重点:时间性、事件性、过程性➡️多用动作。最大目的是引人入胜
叙述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线索穿插于与引导
概叙与详叙
概叙
非戏剧化叙述,远镜头,距离感、抽象感
详叙
戏剧化叙述,特写镜头,具体的行动和语言对话,场景叙述
最动人的场景和最有韵味的场景
意识流叙述
叙述顺序
第一人称
优点:亲切感、真实感、现场感
缺点:视角单一
第三人称
优点:自由灵活,随意转换时空,在随意时空中多角度多方面展现生活
缺点:现场感、亲切感、代入感不足
顺叙、倒叙、插叙
时间、线索叙述:单叙和复叙
描写
核心是有个性的刻画
描写与叙述的关系
时间和空间
传统现实主义小说更注重描写,展现社会风俗
骨架和血肉
叙述是骨架,描写是血肉
种类
人物描写
外貌肖像、行为动作、语言、神态、心理
环境描写
社会、自然、场面、细节
方法
白描
粗线条,简单勾勒,抓住最传神的特征加以描绘
细描
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细腻,浓墨重彩
抒情
人的三部分:知(理性)、情(心性即情感)、意
情感四要素
欲望
原始,感性的感官的
情绪
高级哺乳动物
感情
人类特有,理性,美,基于社会、道德、文化体验
宗教情愫
绝对专一,情感价值链最顶端,灵魂、永恒、专一、绝对
情感的动力特性与品质
两个动力因素
强度
爱得深,但是给油嘴滑舌之徒可乘之机
稳定
爱得久,爱你一万年
品质
倾向性
情感的起因,内向高于外向
延续性、持久性
不是间断的
不可分性
单纯的非复杂的(一对一,不是一对多)
满足之深度
感官-精神-灵魂
抒情的内容与种类
自然之情
油然而生
神秘之情
最动人的就是一见钟情和青梅竹马
真实之情
深邃🆚表演式的装模作样
独特之情
新颖。文学难点
丰富的细腻之情
动人的细节
抒情的方法
直抒胸臆(直接抒情)
间接抒情
融情于事、景、物、理
议论
议论三要素(理论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